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观察 >> 正文
风好正扬帆——雅兰创业           ★★★ 【字体:
风好正扬帆——雅兰创业

作者:谷俊     人气:23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提起雅兰国际,可能许多人不是很清楚,但提起碧斯,也许会有些印象。而在专业美容行业里,碧斯这个品牌几乎被所有人津津乐道。仅仅几年,雅兰国际旗下的碧斯化妆品已成为专业美容品的大哥大。更让人好奇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雅兰国际董事总经理何毅彬,刚刚而立之年。而这,也给年轻的雅兰国际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究竟是什么给雅兰国际带来如此飞跃的发展,攀上了很多企业要花费多年才能到达的高峰? 

  化妆品有两条销售途径:一个是日化线,一个是专业线,后者并不为人所知,但竞争却依然激烈万分。每年的每个月,全国都有十几家美容院开张,与此对应的是,同样也有十几家关门。而广东的份额就占去了全国市场的70%。在如此白热化的争夺中,雅兰国际不仅长袖善舞,而且对未来的发展有更长远的规划,让人在惊讶之余不得不佩服万分。 

  何毅彬的神奇究竟在哪里? 

一、第一次创业:市场给了良机

  何毅彬是广州人,出生于一个家境教好的环境里,大学在供销商业专科学院读经营与管理。毕业实习时到本地的一家国有企业,短短一个月,让何毅彬对国企的看法不怎么好。学习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让自己提高,发展上,论资排辈,机会十分渺茫。年少气盛的何毅彬暗暗下决心:毕业后一定要找一个能够发挥的舞台和空间。特别是当得知分配的公司就是实习的企业后,何毅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开。广州毕竟与内地很不同,九十年代初的这个举动,在内地会引起很大的波澜,但在这里,没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何况宽松的家境也让何毅彬有了自由的选择。 

  不久,经朋友介绍,何毅彬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这是一家规模十分小的公司,所有员工加起来也不过十来号人。在这个做化妆品销售的公司,何毅彬刚开始做的事情是送货到业务员联系好的美容院,还要负责把发往外省的货打包、托运,而这种体力活干下来,一个月才只有210块。最让何毅彬感到不自在的是,刚从校园出来的他无法转变社会的角色,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还是那种特立独行,不懂得讨好人,再加上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也学不到想学的东西。体力活,低工资,让何毅彬一度很苦恼,很想走出小工的层次,而让他最羡慕的,就是公司的业务员,每天在外面联系业务,回到公司只需找老板开单就一切OK。 

  何毅彬印象最深刻的一天,从早上10点开始送货,一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那时候还是骑着单车,要送十几家美容院,一天下来,几乎走了近三十公里的路程。当然,这个特殊的一天,是因为一名主管的刁难,想用这种方式逼迫何毅彬自动离开。而何毅彬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干了。想着自己一个堂堂的大学生做这种事,工资不高不说,还要受窝囊气,真的不如另谋高就。但真要离开,又觉得不好意思,怎么向推荐的朋友交代,怎么向父母解释当初的豪言壮语,最主要,年轻的何毅彬不服气,自己怎么不行,一定不能让人看扁了! 


 

  但这样一直送货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何毅彬很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业务员。他想,业务员的资源不就是美容院吗?他们了解美容院的需求,然后到公司开单,而美容院不就是自己每天送货要经常接触的地方吗?当时的广州信息并不发达,像他们这样的公司还没有十家,从事业务的销售人员总共也就二十来号人,美容院也就几十家而已。为了能够了解和接触信息,上班送货的时候,何毅彬就经常问一些关于产品的问题,比如这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途。下了班,他就自己跑美容院,和别人聊天,问他们的需求。因为年轻,有精力,爱和别人攀谈,何毅彬很快就和这些美容院的人熟了,他们也乐意告诉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他想知道的东西。渐渐的,何毅彬不断了解到最新的讯息,也有一些客户开始向他要货。最初,老板还是让他把这些单交给业务员做,但这些单越来越多,老板也就默许他边跑业务边送货。 

  当年,何毅彬几乎跑遍了广州所有的美容院,往往是送完货,到下班以后,匆匆吃点东西,就跑到美容院,了解产品的性能和行业状况。美容院一般要在夜里九、十点钟才关门,到了这个时候,何毅彬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这口憋在心里的气,让何毅彬在一年内成了广州美容行业最有名的销售员,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彬仔”,只要是彬仔的货,就有人拿。何毅彬的信念就是要做到最好的业务,就得付出比别的人更多的努力。一般的销售员一天只跑三、四家店,他就多跑几家,一般的销售员可能成交几家就可以了,但他要每一家都拿到货,如果有一家不用,他就要说到别人拿货为止。 

  当然,年轻的何毅彬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在当时只是为了证明不比别人差。实际上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永远比别人努力。著名演说家《超级成功学》创始人陈安之先生说过: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只有3%,而这些人与其他大多数人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拥有强烈的动机,拥有坚定的信念,并为此采取最大量的行动。现在来看当时 的何毅彬,无不具备了成功者的特质。 

  而且,市场也给了他很大的机会。当时的美容品行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再加上大环境也不错,消费呈旺盛状态,所以做起来就比较轻松。 

  不久,何毅彬所在的公司由于几个老板分家而解散,顺利成章的,他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之路。为了抗风险,也出于资金上的原因,何毅彬和原来的一个同事各出一半的钱,每人50%的股份,成立了华香龙发展有限公司。何毅彬对这次创业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因为当时信息就是客户,信息就是利润,费用就这么多,如果谈成几笔单就完全可以发展下去。事实就像预想的那样,凭着自己手里的客户资源,再加上不断的拓展,从1992年开始,只用了一两年,华香龙公司就很轻松的赚了一、两百万。尝到了第一桶金的甜美滋味,何毅彬有了少年得志的感觉。公司从原来在一个宾馆租的客房,搬到了当时广州最好的益东大厦,面积足有200平方米,光装修就花去了近三十万。今天的何毅彬对当年的举动只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年轻。年轻,所以以为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年轻,所以以为成功就这么容易,年轻,所以没有尝到失败的痛苦。如果在今天,他会考虑这三十万投资到一个什么地方,决不会轻易的用到当时的装修上,何况,当时的华香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贸易公司。 

  这次搬迁,并没有给何毅彬带来好运。相反,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很多相关的问题接踵而至。比如财务失控,很多货款收不回来,最后竟不了了之,还有业务员把货款卷走,甚至有时候公司的货和钱莫名其妙的丢失了。管理上的问题让华香龙公司焦头烂额。到了1995年,何毅彬发现除了发给员工工资外,公司就是这个月赚点,下个月亏点。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赚的百万元也在这段时间挥霍一空。剩下的只有10万元的货和10万余元的资金。无奈之下,公司搬到珠江大厦。就这样熬到1996年,整个公司有了倒闭的危险,管理上一片混乱,员工士气不振。何毅彬向合伙的同事提出分家,并希望接管华香龙。这种情况下,拍档自然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但条件是要拿钱走人。于是,何毅彬手中的华香龙公司剩下的就是几万块的应收帐款。 

  商场的残酷本色,就在短暂的光芒后无情的显露出来,人性的现实与功利让何毅彬有些不知所措。他最记得有个公司合作的很不错,何毅彬还间接帮了很多忙。那个公司把一些样品放在华香龙,但听说他们出了问题后,马上派人当天就要把货拿走。当时货已经给了美容院,但钱没有收回来,何毅彬想,就是借钱,也要把这笔货给他们,不能把信誉再赔了。华香龙的这种状况,如果让人再抓到什么把柄,就真的完了。这些接二连三的追债让何毅彬看到商场的实际,好的时候很多人锦上添花,一旦有了什么困难,却没有人愿意雪中送炭,甚至还要落井下石。但何毅彬仍然坚持住了,脑海的念头就是再艰苦、再困难,也要挺过去。 

  第一次创业的成功,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