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得知,非常可乐通过推出揭盖中奖“大赠饮”活动,以“非常攻势”全面进军全国一、二线城市,即将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城市市场展开针尖对麦芒的正面交锋。 与此对应,两乐则制定了进军农村市场的方针。可口可乐还具体制定了将一元钱的玻璃瓶装可乐以退瓶“返利”形式带向农村,并向农村市场投放7000台冷柜的计划。
一场营销大战又将打响。作为碳酸饮料民族品牌中的顶梁柱,非常可乐在城市市场与两乐展开的颠峰对决肯定会备受关注。但我认为,这并非是一场“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大戏,而是娃哈哈的一场从一开始就胜负已分的重大战略败局。
非常可乐:进城必败?
非常可乐之前的成功,是娃哈哈为我们上演的一场经典营销教案,大涨民族品牌、弱势品牌士气、细究其成功,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先前的八大民族饮料品牌相继覆没的背景下,推出和利用高端媒体大力推广了“中国人的可乐”的概念,成功地抓住和使用了民族牌,成功地和“娃哈哈”大品牌形成了嫁接,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与尊重。
其二,绕开两乐占据垄断地位的一、二线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指导思想,避开了强敌的锋芒,进入了对手势力孱弱和一时难以全力顾及的农村市场,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其间,娃哈哈通过“联销体”等方式长年构筑起来的大分销、深渗透的销售网络功不可没。
其三,由于未能在两乐盘踞的心脏市场威胁到两乐,暂时没有引起两乐的封杀与镇压。而且,对两乐来说,非常可乐耕耘广袤的农村市场,就象在为自己和为整个碳酸饮料业培育市场,从战略上来讲,它们也不会在时机未成熟之时去剿灭非常可乐。
其四,比两乐便宜10%到20%的相对低廉的价格,让自己被消费者看得到、乐得买之外,方便的让农村市场的消费者享受到了碳酸饮料。
正是凭借以上策略,娃哈哈才能比较“轻易”的获得了成功,在短短的几年内,市场占有率从最开始的零攀升到了12%,年销能达到了六、七十万吨。
但是农村市场的许多成功法则并不适宜向城市市场移植,与此同时的是,非常可乐当初进入的农村市场和现在发起攻势的城市市场,在竞争环境上、消费环境上和通路环境上完全是两回事。不仅如此,非常可乐以前在机会很多的农村市场的优势,在成熟的城市市场将难复存在,有些甚至还可能成为制肘其成功的因素。
首先,我们知道一个品牌由高往低好走,由低向高攀进很难。而此番进城的非常可乐,在许多城市的消费者,尤其是在碳酸饮料25岁以下的主力消费群的眼里,是“下里巴人”的饮料。
心理上先入为主的判认壁垒,必将反映到购买决策中对非常可乐的冷落,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不但非一日之功,而且还需要极大的耐性、韧劲和投入。
其次,从全国市场来看,目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销能比大致为1:0.4:0.2。但非常可乐在城市市场却需要“万丈高楼从地起”。
其中,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自己在城市市场与购买率具有很大正比关系的品牌提及率。而目前的情况是,经某市场研究公司2003年针对深圳、广州、上海的一份调研显示,非常可乐在品牌提及率、广告提及率、调研期间3个月内的购买率仅分别为1.7%、0.7%、0.7%,与两乐相比相差甚远。尽管,这只是针对前述三地的调查,但也能基本上反映出非常可乐在全国城市市场的概貌。
也许有人会说,娃哈哈可以通过投入巨资,改变非常可乐在目前这些方面的劣势,但,这又岂能是在短期内所能一蹴而就的?而且,就娃哈哈的产业布局来看,目前娃哈哈在童装、功能饮料等诸多方面不是处在嗷嗷待孵的阶段,就是处在追加投入期。如果在非常可乐上偏向投入过大,还有可能影响其其它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