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基本理论 >> 正文 |
|
|||||
中国力量 | |||||
作者:佚名 人气:29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南风窗》10月刊有一篇对亚洲著名趋势专家大前研一的采访。这个在五年前对中国前景抱悲观态度的大师,在经过五年上百次对中国的商务考察之后,如今的观点完全改变。大前研一被“中国大陆充满活力的工厂、中国商人的弹性和速度”所深深触动,他认为“中国在亚洲正展示出惊人的经济力量。” 过高认为品牌的威力是跨国企业营销上常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在他们的眼中,本土企业并不懂得树立和运作品牌。这种观点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纵观本土企业的发家史,无一不是先求生存后求发展。资本的积累过程是血腥的,品牌的建设也是如此。品牌也并不是市场营销的全部,在建设品牌的同时,跨国企业忘记了渠道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这种接受并不都因为你的品牌,还有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东西——利润以及经营的风险。 从管理上看,我们也似乎低估了本土企业的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历史的积淀,使得跨国企业有着完善的管理架构和模式,但是这并不同样意味着那一定是好的管理思想。大多数的跨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基于自身设计的,他们忘记了组织架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它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企业赢利服务的,管理本身应该是外向而不是内向的。 本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营销和赢利展开,尤其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不赢利意味着立刻死亡。在这种生存的巨大压力下,本土企业不会设置那些“为了管理而管理”的部门。然而反观跨国企业,华丽外表下的内在实质其实是官僚,很多部门的设置,并不见得对企业赢利有任何帮助。你可以随意找几家你所熟悉的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做对比,不难发现本土企业最大的人力资源都花在了拿回订单的销售人员身上,而跨国企业却花在了管理部门的冗员上。 大多数的跨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一样,也是中央集权制。这固然有执行力强的优点,但是问题是权利和责任是相对的,没有决策权的将军,只能空有一身杀敌本领。这样的制度在一个方面约束了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也使得灵活性管理大打折扣。相对于本土企业的每个营销单位,跨国企业所拥有的决策权一般而言要小很多。本土企业花了更多的精力在研究竞争对手上,而跨国企业却花了更多的精力在研究老板上。欠缺速度概念的执行力并不见得是有效的执行力。 诚然,客观地评价,目前就整体而言,中国本土企业优秀的还只是少数,并且就这些优秀企业和在华的世界500强企业比,总体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跨国企业是带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来到中国的,而我们优秀的本土企业,十年以上的历史的就算是长的了——但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段内,我们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已经或者正在积聚成与跨国力量抗衡的中国力量。 大象也许依然能够在中国跳舞,但是我们的本土企业却更象是有着惊人速度和弹性的猎豹,他们向大象学习,把跨国企业的最佳做法与中国本土的实际相结合。他们渴望战胜于本土,并且成为立足全球的中国力量。 作者:俞雷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