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宿命大多只是短命
尽管我们所熟悉的品牌有不少堪称“老寿星”,如可口可乐已经历了116年的沧桑,米其林已走过了105个年头,万宝路也有了66岁的高龄,然而更多的品牌早已消失在冰封的历史长河里了。本土品牌的情况则更糟,无论是“获奖品牌”、“标王品牌”还是“广告品牌”大多活不过10年,常常象“超新星”一样短时间照亮整个夜空然后迅速地“在爆发中沉寂”。
为什么只是流星?
品牌之星的陨落固然令人感伤,但成因的时空法则更值得关注。随着时间的变化,品牌识别的生存基础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不相应地修正品牌识别的话,品牌即将老化;同样空间的变化,比如产品延伸或者是跨区域尤其是跨国经营,原有的品牌识别也有可能遭到淡化或者不合时宜,也需要有所改变。没有洞察改变的需要或不能对改变做出有效反应,品牌就会奄奄一息走向生命尽头。
时空管理穿越时空
万宝路的“牛仔”识别保持了49年,而BENZ的品牌标志却更改了6次,如何在“变”中求“不变”和在“不变”中求“变”,是品牌识别时间管理的关键问题。
时空管理有三条基本原则: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如果出现品牌显著的老化,如品牌被认为是“僵化的、保守的、甚至是傲慢的”或者品牌使用者的老化,那就非修改品牌识别不可了。
鉴于过去的2003年被称为中国“换标年”,我们将重点关注一下修改标志这一对品牌识别进行修改的方式。
壳牌的标识演变堪称全球品牌标识逐步演变的一个成功典范,从1897年开始使用标识后先后历经十次变化,但每次均保留了标识的核心元素——贝壳。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刘威(knewway),EMBA,资深战略规划与品牌营销顾问,现为整合策略咨询机构首席咨询总监,为多家知名企 提供过突破性战略、低成本营销、超增长品牌等方面的策略规划和实施辅导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