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基本理论 >> 正文 |
|
|||||
创业期企业与零半径品牌 | |||||
作者:佚名 人气:29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零半径品牌意味着极大的风险 创业期企业青睐零半径品牌 如果创业期企业进行自查的话,会发现很有可能你在靠零半径品牌打市场。旭日升在闯市场时有“旭日升——冰茶”、“冰茶——旭日升”的宣传形式极力塑造品牌与产品“一对一”的对等形象,追求“说起旭日升就想到冰茶”和“说起冰茶就想到旭日升”这种概念垄断地位了;甚至有的品牌比如“感康”之类则生怕别人不把自己当感冒药。这都是非常典型的零半径品牌策略。零半径品牌的潜在危机显而易见,可企业为什么还特别钟情于此呢?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零半径品牌与产品是唯一对应关系,单一概念信息更具市场穿透力,更容易被公众认知。比如打出“泻痢停”三个字,其他说明都不必要了。因此市场快速认知和低成本宣传使零半径品牌具有了很大的魅力。 另一方面就是创业期企业的客观局限了。首先,企业初创,资金紧缺,希望快速进入市场而获得利润给养;其次,企业产品开发和拓展能力有限,仅有一种产品,在产品宣传过程中客观上塑造了品牌的单一产品形象;第三,品牌意识差,不懂得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或者不掌握品牌策划的专业技术,零半径品牌成为唯一出路;第四,品牌策略失误,被零半径品牌的市场切入力所迷惑,而当成长期战略;第五,想在单一产品生命周期内把钱赚足然后放弃,单从赢利角度考虑,这也不失为一种策略。许多保健品企业就具有“挣把钱就死”的豪爽,但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却是典型的短期行为。 零半径品牌的“保险栓” 不过,我们身边倒还是不乏成功的零半径品牌,它们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并保持旺盛的活力呢?仔细考察会发现,它们拥有一般企业所难以获得的“保险栓”。一种情况是产品过硬的品质和足够的生命周期。比如茅台、五粮液,也仅仅是白酒的品牌而能够长盛不衰。秦池同为白酒品牌而倒台,并非白酒气数已尽,而是秦池酒自身的品质问题。反过来,我们可以预见单一生产VCD的企业前景之渺茫;二是企业品牌涵盖下的多品牌战略。我们看到海飞丝、飘柔等品牌实际上也是典型的零半径品牌,却享有盛誉,而打动消费者的还有它们“系出名门”优势。当“宝洁”成为洗洁类实力品牌而存在的时候,宝洁公司的相关任何产品都具有极强的市场切入力。而这一点对许多企业都望尘莫及;三是把零半径品牌作为副品牌。比如“海尔”的“小小王子”冰箱,“999”牌的“皮炎平”软膏等。我们看到,即便有一两个副品牌出现失误,一般也不会对主品牌产生太大影响。但这些又并非新建企业有能力达到的 ,那么靠零半径品牌闯荡江湖的企业,应该如何改变发展策略呢? 建议一:如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则应狠抓质量,勇于创新,做成行业专家。如“康必得”,应借助其稳固的抗感冒药形象,开发专治感冒的新产品,既可在功能上强化,也可在形式上开发胶囊、冲剂、口服液、中药丸等,形成系列产品,把“康必得”塑造成“治感冒专家”。格力空调在这一点上是很好的榜样。 建议二:如果产品创新余地不大,则应重点开发品牌,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可口可乐”饮料本身最讲究不讲“创新”,但这四个字已具有了饮料之外丰富的含义,成为“青春、自由、奔放”的性格象征,有人甚至说是代表了美国文化。 建议三:如果品牌名含义宽泛,则可以开发副品牌或开拓新的事业领域。“华龙”并未超出方便面行业,却开发了“小康家庭”、“煮着吃”、“甲一麦”等多个副品牌;“康师傅”则同时介入引用水、饼干等,丰富了品牌的产品形象。如果“秦池”在当年能够及时进入其他事业领域并宣传出去,即便退出白酒行业也不致到此境地。 建议四:如果品牌名含义狭隘,特指性强,则应将其放到副品牌位置上,力塑主品牌或企业品牌。比如“盖中盖”、“补雪”、“脑白金”之类可谓先天不足,天生副品牌的命。 建议五:品牌名恰好是企业名,并且又仅能让人联想到某一特定产品,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合一”模式。如果这一产品前景一般,或者极有可能失去消费者信任,那么“三十六计,走为上”,不妨采取“挣把钱就死”的策略,及早退出,保全实力,另做他图。当年的“三株”,现在的“红桃K”都应有冷静客观的考虑;市场上风头已过的“脑白金”似乎压根儿就没打算做长寿品牌,倒也“实际”。 作者:马千里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