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基本理论 >> 正文 |
|
|||||
品牌的危机管理 | |||||
作者:佚名 人气:25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案例及其分析 三株的枯萎 品牌的危机管理纲要 品牌危机的形式:经营危机、形象危机、信誉危机、文化危机、质量危机、服务危机。 品牌危机的特征:突发性、破坏性、欲望性、聚众性、持久性。 品牌危机的结果:可以使品牌化险为夷、度过难关,甚至大大提高品牌的忠诚度;也可使一个正在走俏的品牌,亦或是有百年历史的品牌,一下子跌入冷宫,甚或就此消失。 品牌危机管理的内容:危机预防、危机处理。 (一)危机预防着眼于未雨绸缪、策划应变,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及时捕捉企业危机征兆,及时为各种危机提供切实有利的应对措施。 品牌危机的预警系统: 第一、组建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较高领导职位的人士组成的品牌危机管理小组,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清理危机险情。一旦危机发生,及时遏止,减少危机对品牌乃至整个企业的危害。 第二、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检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全面清晰地预测各种危机情况,捕捉危机征兆,为处理各项潜在危机指定对策方案,尽可能确保危机不发生。 第三、建立品牌自我诊断制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 第四、开展职工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增强职工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一旦发生危机,职工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危机处理着眼于对已发生的危机的处理,力求减少或是扭转危机对品牌的冲击和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在处理危机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主动性原则。任何危机发生后,都不可回避和被动性应付,而是积极地直面危机,有效控制局势,切不可因急于追究责任而任凭事态发展。 ——快捷性原则。企业对危机的反应必须快捷,无论是对受害者、消费者、社会公众,还是对新闻媒介,都尽可能成为首先到位者,以便迅速、快捷地消除公众对品牌的疑虑。 ——诚意性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减少受害的损失,是品牌危机处理的第一要义,断不可只关心自身品牌形象的损失。 ——真实性原则。危机爆发后,必须主动向公众讲明事实的全部真相,而不必遮遮掩掩,这样反会增加公众的好奇、猜测乃至反感,延长危机影响的时间,增强危机的伤害力,不利于控制危机局面。 ——统一性原则。危机处理必须冷静、有序、果断、指挥协调统一、宣传解释统一、行动步骤统一,而不可失控、失序、失真,否则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使局势恶化。 ——全员性原则。企业员工不应是危机处理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让员工参与危机处理,不仅可以减轻企业震荡,而且能够发挥其宣传作用,减轻企业内外压力。 ——创新性原则。危机处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处理经验,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心思维,进行大胆创新。 品牌危机对人的要求。从个人角度出发,应付危机的总体指导方针有如下要点:将员工、利益与安全置于首要位置,若非如此,则会对负责人缺乏信心而造成行动乏力;做好高强度、高压力下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过量饮酒或抽烟等;时刻准备应付不测,鉴于事态决不会与预想的一样,因此应做好改变方案的准备等;非常规做法往往非常重要,因此具备灵活掌握原则的能力十分关键;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借用记者和当地舆论领袖的影响力,掌握当地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媒介报道的最新消息;勿对危机发生情况下意欲离去的员工施压,可让其离去;应不加渲染地做定期报告。 品牌的危机管理策划传播 品牌的危机管理方案策划的指导原则:对危机持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使组织的行为与公众的期望保持一致,通过一系列对社会负责的行为来建立品牌的信誉;寻找并把握危机中的机遇。 品牌是否有阻止危险变成危机的方针或工作程序;一旦危机发生,是否有应付危机各个方面的方案;上述方案是否经过试验性演习,以确保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企业是否了解危机突发时将要影响的公众(内部的和外部的)是谁?且公众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方案是否包括与受影响公从进行有效沟通的工作程序,以使他们了解事情的发生与处理情况;方案中信息传播工作以及企业的反应性行动设计是否试验性演习。品牌危机管理策划方案内容包括:对品牌潜在的危机形态进行分类;制定预防危机的方针、对策;为处理每一项潜在的危机制订具体的战略和战术;确定可能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组织声誉的破坏性影响,建立有效的传播沟通渠道;对方案计划进行试验性演习。 组建品牌危机管理小组,来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及其方针和工作程序。品牌危机管理小组的作用: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为处理危机制定有关的策略和步骤;监督有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在危机实际发生时,对全面工作做指导和咨询。品牌危机管理小组的关键作用在于尽可能确保危机不发生。应该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情况制定涉及全公司的危机防范方针政策,在制定这方面政策时,可以参照已有的准则,这有助于把握政策的框架和深度。具体的做法是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这种危险情况是否真正影响企业的最终目的;所鉴别出的潜在危机其真实性如何;企业现有的行为能阻止或遏制危机的产生;所制订的方针政策是否经得住公众考验;企业是否具备行动所需之资源;这种资源消费对于企业来说是否能接受;是否有采取行动的决心;不采取行动的结果将会怎样。积极的危机管理要求组织对所制定的防范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品牌危机管理小组的职权之一即是对方针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核。 品牌危机管理传播要点:确定信息传播所需要的媒介,如: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准备好组织的背景材料,并不断根据最新情况予以充实;建立新闻办公室,作为新闻发布会和媒介索取最新材料的场所;设立危机新闻中心,以接受媒介电话询问,若有必要,一天24小时开通;应有一名高级公关代表参加组织危机管理小组,该小组须在危机控制中心工作;如有可能,在危机控制中心附近安排一间安静的办公室,以确保危机管理小组的负责人和新闻撰稿人在里面有效地工作;准备一份应急新闻稿,留出空白,以便危机发生时可直接充实并发出;了解更多事实后再发出新闻稿;在向媒介发出新闻稿前,先将其发给组织内处的重要人士;确保危机期间组织的电话总机人员能知道谁可能会打来电话,应接通至何部门;宣布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尽可能地减轻公众电话询问的压力;做好举行新闻发布会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危机传播中,要诚实,不要推断,不要使用行话,不要推卸责任,对所发生的事故表示遗憾和关心,救人甚于救物。 品牌的危机管理案例 正面案例: “泰莱诺尔药片”的中毒事件----1982年9月29日和30日,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强生公司生产的泰莱诺尔药片中毒死亡。面对突发性事故,强生公司对800片药剂重新检验,通过媒体向全国公布事实真相,并从市场上收回了全部的泰莱诺尔药片,对从新投入市场的这种药采取了高效抗污染包装。事故发生5个月后,泰莱诺尔夺回了原来市场的70%。在这一事件中,公司针对消费者发起了一场表明自己的立场、显示其社会责任心的传播运动。 “宝莹”洗衣粉的皮肤病事件----英国的一种宝莹牌自动洗衣粉投放市场后,占有率迅速达到50%。但不久,媒体纷纷报道该种洗衣粉会导致皮肤病。对此,“宝莹”迅速组织专家进行独立实验,把“只有0.01%的皮肤病患者可能与宝莹有关”的结果公布于众,并大作宣传。随后,将原来的洗衣粉更名为“原非生物型宝莹牌全自动洗衣粉”,从新投入市场,一举收复失地。 反面案例: 埃克森的原油泄漏事故----1989年3月,埃克森石油公司的一艘油轮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发生原油泄漏事故。使这家公司受到震撼的不是可以计算的经济损失,而是公司信誉度的降低。由于事故准备不足,清除工作缓慢,造成大面积海域污染,公众对此极为不满,并开始抵制该公司的产品,18000名消费者退回了该公司发出的用于购买汽油的信用卡。 “FIRST”的防滑轮胎事件----70年代末,美国“FIRST”公司生产的500系列防滑轮胎问题不断,光投诉就超过14000起。但该公司直到美国公路交通委员会施加压力后,才勉强撤回了这批产品。它的这种态度激怒了消费者,其市场份额由此也下跌了好几个百分点。 案例专论: “泰莱诺尔”案例成功的关键是因为有一个“作最坏打算的危机管理方案“。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一危机管理方案的原则正是强生公司的信条,即”公司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一信条在危机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切记:企业的声誉需要通过长期谨慎小心地制定决策并对宣传传播进行大量投资才能获得。一个重大的危机处理不当,危机期间或危机后没有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传播沟通,企业的声誉会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全部毁尽。在多数危机中,由于时间之珍贵,资源之有限,需要战略决策的指导来决定该采取的行动。战略能确定危机的形态,决定何时采取行动并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危机,具备战略意识有助于在紧急关头占据主动,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问题,并为必要的行动提供思路框架。 品牌的危机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要正视危机管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提高危机管理水平。置身于竞争中的品牌,不仅要有成功的心理准备,还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于长江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