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专家谋略 >> 正文 |
|
|||||
郎咸平:韦尔奇不是我们的榜样! | |||||
作者:佚名 人气:23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如今中国企业拼命变身成“类金融公司”,以便达到携资本迅速做大的目的。通过介入金融业,获得更多资本,的确可能办成更大地事情,但也可能让企业更快地犯更大的错误 。 韦尔奇不是一个榜样。通用做这么大,给通用带来很多危机。因为企业太大,很难应付市场波动。现在市场对他有几个批评:第一,飞机制造业要衰退;第二,能源现在产生问题;另外金融业太大,资产达到5000亿美元要进行重组等。所以,现在市场期望它分拆。这也是美国市场这一两年对他的反思和对他的批评。 所以,到底韦尔奇创造出的什么东西是通用原来没有的,我感到很奇怪,因为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有如此这般推崇他的道理。 《财经时报》:毕竟韦尔奇被“公认”为“全球第一CEO”,他的身上就真的没有什么可供中国企业家学习的吗? 郎咸平:我们看问题要客观,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韦尔奇在制造业这一块的整个运筹是第一流的,这是通用最令人称道的一点。一个企业家把那么多不同性质的行业全部做在一起,没有做垮就是一流企业家的水平。我甚至怀疑在国内有没有可能找到如此水平的企业家,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韦尔奇在股票市场上做得也确实很好,这是我比较佩服他的地方。但是不能被复制的。在他那个时代,公司大幅度扩充,大量兼并,然后可以得到股市认可。现在不要说在中国不被认可,即便是在今天的美国也不会被认可。他的后任伊梅尔特重复了他的手法,但股市反映非常负面。 坦白地讲,韦尔奇时代已经终结了,他是一个过去的人物,是一个历史人物,你不能够把韦尔奇时代复制到中国,复制到未来,你会失败的。那是在一个特定时间、一个特定背景下,产生的这样一个企业家。 我不赞成他做大的思维,也不赞成他这个产融结合体的思维,但他在制造业方面的稳扎稳打,还是做得挺好。所以他在制造业方面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精的经营思维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类金融式”发展更具风险 《财经时报》:最近你提出了一个类金融公司的概念,德隆、新希望、海尔、复星等企业都是通过控股金融机构,继而做大实现多元化发展。这种一手实业、一手金融业的做大模式是否更具风险? 郎咸平:当然。如果中国企业家管理能力不足,这种类型的企业家做大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再加上金融,使他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更迅速地成长,它的泡沫就更容易破灭,这就是德隆。 如果德隆没有金融资本的话,它不会这么快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而太多的金融资本,包括挪用保证金,挪用国债回购的钱,银行借钱,超额抵押,让它能力不足的扩张更恶性化。所以,我是反对产融资本结合。 我们很多企业现在常常以资本运作为主题来加强我们的产业,比如说复星实业、海尔现在也在大量收购证券公司,为什么?你会发现都是一样的思维,非常类似的思维,用资本运作的做法来做大企业,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认为金融业一定要独立,给它一个独立整合的机会,一个独立监管的机会。让一个好项目马上上马,一个坏项目让它最好不要上马,这样企业就不会倒闭,也可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最看不惯中国企业心浮气躁 《财经时报》:中国企业不应该把目标喊得太远大? 郎咸平:对。中国企业,现在让我最看不惯的是什么呢?心浮气躁,只想做大。就像搞大跃进一样的思维。 做大需要时间的积累,想一想,通用做了100多年才做大。但通用一直是很强的,我觉得企业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先把企业做强了然后再做大,这才是正途。而不是做大了再做强,盲目做大不会强的,一定会弱,而且一个弱的企业很容易倒闭。一个强的企业,虽然竞争压力很大,但它还可以撑比较久。 我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先做强,把成本控制好,管理上去后,慢慢学习,慢慢成长,像通用一样,这才有成功的机会。你不可能几年就做得很大,这不可能的,风险很大。 企业家应该学习做不可行性报告,学习放弃机遇,这才是企业家应该做的事。保守,注重现金流,注重控制成本,才是未来成功的企业家。 财经时报 作者:齐馨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