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专家谋略 >> 正文 |
|
|||||
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 |||||
作者:佚名 人气:26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一、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 (1)判定战略问题。这里所谓的战略问题,是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性的,有些问题则是全局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性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长远性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而言,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判断其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不是,就应该将其过滤掉;如果是,就列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我们的企业领导人之所以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缺乏这样的思维习惯,似乎事事必须亲历亲为才可以得到解决。这样做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心烦意乱,很难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理出头绪,从战略上把握问题的要领。 (2)分析问题结构。这就是要以解决战略问题为目的,寻求问题形成的结构。问题的结构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的多个因果关系环构成,每个因果关系环又由若干因果链组成,而每一个因果链代表一种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可能是实时的,也可能是有时间延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就能寻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就事论事而始终也论不清的现象。这种问题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问题系统,它具有被人们所忽视的反直观特性。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谈到系统思考法则时指出: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愈大;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没有绝对的内外等。这些都是我们因缺乏系统思考而反复出现的现象,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一直也没有意识到原因何在。因此,在明确了战略问题之后,运用系统思考揭示战略问题系统的结构是进行战略管理的关键。 (3)寻求根本解。前面提到,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或甚至更糟,也不是力量用得越大越好或越及时越好,而是要讲究“巧”,而且特别是要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被称为“杠杆作用”的原理,有人对此用了一个绝佳的比喻,即“辅助舵”。辅助舵是舵上的小舵,其功能是使舵转动更为容易,船也因此而更加灵活。船越大越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驶时,舵四周有大量流动的水使舵的转动困难。用辅助舵来比喻杠杆作用的巧妙之处在于:以它极小的体积和对它极小的操作力却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轻松自如地转动以一定速度行驶的巨轮。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解决战略问题的这种“杠杆点”也是存在的,并且它常常就是问题的根本解,找出这样的杠杆解以求问题的根本解决正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企业战略管理模型 既然企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就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一种框架来认识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学者曾提出过多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型。从已有的模型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而提出的,也就是围绕如何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而展开的,各种模型之间只是部分细节上的不同。这样的模型当然具有其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从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来看,就不再是一种合适的模型。 根据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对一个企业实施战略管理,需要以整个企业为管理对象,是对一个企业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我们认为,不论企业大小,也不论问题多少,都可以围绕战略、文化、结构三个方面去认识一个企业。依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直观起见,可以构建如下三角形模型。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提供咨询报告而写成的《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所强调指出的:“对于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尤如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有可能就迷失方向。即使飞机有幸不坠落,也有耗尽燃料之险。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形式没有一个指导方针,不管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地位多稳固,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 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决定着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大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力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因素导致了一些杰出企业的成功。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在广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企业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做大。然而,这种“大”是要建立在“强”的基础上的,只有“强”才能保证企业在“大”的过程中不出问题。而使企业强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企业文化,这应该是一种价值观正确、全体员工都认同的粘合剂,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内在基础。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精神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说明,资本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 在有了正确的战略的前提下,除了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保证外,还必须有健康运行的企业结构。在这里,企业结构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结构,是企业内部所有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效率。具体说来,企业结构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业务流程三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企业治理结构体现企业中的决策权力制衡关系,这一关系的合理性决定着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水平;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载体,这一关系的合理性决定着企业决策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企业业务流程是指存在于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的流动规程,通过它们将企业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企业系统呈现出动态的特性,其通畅性是企业结构关系合理性的综合体现。 在上述模型中,企业战略位于三角形的顶部,寓意产生向上发展的张力;企业文化和企业结构位于三角形底部的两个顶点,表示对企业战略起着支撑作用,并产生推动力。一般地,企业战略是针对环境而制定的,其基本出发点是充分利用环境的机会和回避环境的威胁,以寻求企业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为中心。由于环境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文化和企业结构,也就是需要按照战略的要求确定在企业内部应营造什么样的文化和建立什么样的结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战略的实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和企业结构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虽然环境是企业不可控的,但对环境的选择却会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结构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战略的选择。再从企业文化与企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企业结构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是明显的,因为企业结构关系到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而这种分配关系又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结构也会影响到企业文化,因为毕竟企业文化是在特定的结构关系中逐步形成的。 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类比为一个人,那么企业战略体现为企业的智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企业结构就是企业的肌体,三者共同构成一个高级生命体。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或者没有好的战略,即智商不高,纵然有美好的灵魂和强健的肌体,也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因经常迷失方向而耗尽心力和体力;虽然企业的智商很高,能制定出好的战略,也有强健的肌体,但如果没有美好的灵魂,那么企业将会由于人心涣散而得不到发展;同样地,企业的智商很高,也有美好的心灵,但如果没有强健的肌体,也很难达成自己的心愿。因此,三者必须互相适应和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四、模型的意义 现代管理理论自诞生以来,似乎一直在追踪管理实践的热点。从把人当成“经济人”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把人当成“社会人”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重视人的作用的“复杂人”的组织文化理论等,都在强调管理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某一所谓重要方面。毫无疑问,管理理论的这些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如果真正回到管理的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其实都是需要的,都在发挥着作用。在实践中,并不因为提出了行为科学理论而不承认科学管理理论的作用,也不因为提出了组织文化理论而忽视行为科学理论的作用,只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和组合而已。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框架,将这些理论统一在这样的框架之中。 这里所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型”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在这一框架中,我们是把企业管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所关注的战略、文化等问题,也要面对传统管理理论所论及的人、财、物运用效率等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退为相对次要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退位”并不是绝对和永久性的,对于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下来管理,才能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问题的全局。 这一尝试对于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上述模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一个企业中的基本问题及其联系,为我们研究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体系。模型告诉我们,一个企业 管存在什么问题和存在多少问题,首先都可以归结为战略、文化和结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把问题分别归为这三个方面之后,在把握三个方面的联系的基础上,再分别去寻求各个方面问题之间的联系,最终求得问题的根本解。李相银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