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塑造 >> 正文 |
|
|||||
品牌管理实施手记之二 | |||||
作者:佚名 人气:23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最佳实践的魅力 其实,无论是LOGO也好,标识语也好,它们仅仅是品牌识别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正是红、黄、蓝三原色构成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同样的道理,品牌视觉、品牌联想和品牌个性作为品牌识别的三原色,共同构成了品牌识别的综合体系,才使得人们可以通过360度来感受品牌、体验品牌;品牌识别又借助产品、服务、营销推广、品牌传播等途径在客户端逐步地建立起客户满意,通过维系客户关系从而建立起品牌忠诚,最终对实现客户推荐和重复购买产生强化的作用。 由于图形化的东西,容易让人记住,能够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房地产企业都要有个LOGO,供大家识别。不过,图形化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不足,那就是不能够通过人们相互之间的语言传播途径来得以传播,于是,便诞生了和LOGO共同使用的识别语。 当我分析了包括万科、中海地产、首创置业、合生创展、招商地产、华侨城地产、金地集团、复地、万通、顺驰等十家房地产企业的标识语之后发现这样的现象:“使用频率最多的字:55.6%的企业使用了“创”和“造”:55.6%的企业使用了“生活”;33.3%的企业使用了“空间”;同时使用上述两个词的占到44.4%,有4家企业使用;同时使用上述三个词的占到22.2%,有2家企业使用。” 招商地产:“家在、情在” 首创置业:“造宇内无上精舍,圆世人安居美梦” 合生创展:“优质生活、完美体现” 中海地产:“诚信卓越,精品永恒” 华侨城地产:“创新生活每一天” 万科:“建筑无限生活” 金地:“创造生活新空间” 复地:“共创理想空间” 万通:“创造最有价值的生活空间” 从上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标识语越来越雷同了,越来越想概括全面、包罗万象。如果我们将其中几家公司的标识语做个调换,例如将金地的:“创造生活新空间”换成万通的“创造最有价值的生活空间”,你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固然,起个有创意的标识语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后面的推广,让大家都知道,并且能够和你的企业联系起来。 房地产企业的品牌视觉除了包含企业LOGO为核心的视觉标识和标识语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形象代言人和品牌象征物。形象代言人的目的就是将抽象的企业具体化和人性化,从而在受众中建立起强烈的印象。 我们看到房地产企业大多数都是由企业的创始人来做形象代言人。万科的形象代言人就是万科董事长王石本人。在2002年7月我和王石的一次交谈中他说:“现在,企业都讲形象代言人,我既是万科的董事长,同时又是万科的形象代言人。由我来充当万科的形象代言人首先是能够给万科节约费用,你去请一个明星,一年下来也要花个几百万吧,还有,我经常去登雪山,而攀登雪山是个具有挑战的健康向上的运动,它带给受众的形象是正面的,有助于提升万科企业的知名度。”与王石不同,作为SOHO中国形象代言人的潘石屹,走的却是一种“娱乐化”的路线。无论是王石还是潘石屹,他们扮演的形象代言人都很成功的,都对其企业的品牌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又往往是通过其他途径无法代替的。 卡奈普指出:“所有强有力的品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品牌故事记录品牌的传统并将品牌人性化。典型的品牌故事是关于建立公司和创造产品/服务的故事。这些故事通常都充满着艰苦创业、牺牲、坚持不懈和乐观主义的情节。”而品牌代言人又往往是品牌故事中的主角。 如何评价形象代言人是不是成功,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愿景和目标来判定。万科的愿景是做“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领跑者”,而领跑者的形象应该是掷地有声,在业界和社会很有号召力的那种,潘石屹的“娱乐化”形象显然不适合。由于SOHO中国定位是“为注重生活品味的人群提供创新生活空间以及引领时尚生活方式。”SOHO中国塑造的是“得到城市前卫人群认可的品牌”。所以,潘石屹不能够走王石的路线,而需要独辟蹊径。 不论高调还是低调,但一定要有调 在做成都XX集团品牌咨询时,听到这样一种说法:“高调做产品,低调做人。”说法没错,很朴实。可是,我们在诊断过程从媒体了解到的评价却是:“XX集团不是低调,而是没有调,XX集团的总裁披着一种缥缈而神秘的面纱,这和已经进入成都的主流住宅地产开发商所倡导的透明度、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亲和力等游戏规则格格不入,没有透明度,客户就无法深入了解企业,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缺乏亲和力,就不能够形成忠诚客户,使得客户价值最大化。” 企业家的能力不同,个性不同,企业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个个都如同王石和潘石屹般,善于通过“抛头露面”的方式来达到推广企业形象的目的。简谱有着7个音阶,企业家的形象不能够简单地分成高调和低调两种,既便是你选择了低调路线,它也还会有不同的听起来优美的音色。XX集团的问题是“音调缺失”,没有调,正是由于没有调,而客户和媒体由于自身的立场所需又需要听到来自企业的声调,最后,来自社会上的传言满足和充实了客户和媒体的需求,造成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任正非就是一位擅长在低音区出彩的企业家,你可能没有看见过任正非在电视里的图像,也可能没有听到过任正非那云南普通话的腔调,但是,你绝对不能说没有关于任正非的形象。网上盛传的诸如《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华为的冬天》等等文章,就是任正非作为形象代言人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武器,它比图像和声音传的更遥和远更广阔,因为文字更利于转载和复制。 对于不愿意同时也不善于“抛头露面”的企业家,可以采取内部新闻发言人或者公关公司外包的方式,通过专业人士来奏出企业家心中的咏叹调或者波尔卡。在房地产外的很多行业中,尤其是那些和国际接轨比较多的行业中,通过公关公司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国际惯例”。为什么不自己上阵而要将这项业务外包呢?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清楚,用专业的人才能够做好专业的事,而对外展示形象也是一项专业,并不是自己内部安排几个人就能够做的。 口碑是个啥? “金奖银奖不如客户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 可能很多人都听到过这句顺口溜,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口碑呢?有人说,所谓口碑就是客户在口头上对你的认同。然而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性,既无法使得管理者在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同时也无法对它进行相应的衡量和考核。那么,口碑有没有管理学意义上的定义呢?有的,《口碑营销》的作者伊曼纽尓.罗森曾经给出过关于口碑的管理学定义,他说:“口碑是关于品牌的所有评述,是关于某个特定产品、服务或公司的所有的人们口头交流的总和。” 人们为什么需要口碑呢,分析而言,大致有这么几种原因吧。 我看过一个国外旅游协会的调查数据,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例如选那家旅行社,走那条线路,住什么酒店,坐什么航班等等,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占到43%的比例。口碑在旅游、汽车、房地产、电脑等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我们做过调查的房地产企业中,由于亲朋好友的口碑相传而决定购买的几乎占到50%以上。 如今的社会,既是一个信息充斥同时又是一个信息极不对称的社会。由于市场监管不严,市场上确实存在着不法的发展商在欺骗客户,使得客户不敢相信发展商的“花言巧语”,他相信亲朋好友的意见。 例如,深圳某发展商在销售的初期,通过硬广告和软文相配合大肆宣传其项目低密度的优势,吸引了很多客户前来购买。可是,当客户在签了合同之后,这个发展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把原来的规划修改了,加大了楼宇密度,由于房子是预售,客户根本不清楚发展商的这些动作。还有一些发展商存在着隐瞒项目的先天性缺陷、延期交房、面积缩水、分摊面积不合理、过头承诺、无证销售、物业管理公司不公布帐务等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客户处于自我防卫的需要,更加容易和愿意听从亲朋好友的话,所以口碑的效应显得更为突出。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口头之间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速度,通过网络,你几乎是可以无限制地让他人分享你的经验。原来你只能将信息传递给你认识的人,有了互联网之后则大大不同了,认识你和不认识你的人都可以阅读你发表在BBS上的帖子,并且他们也在不断地转载和复制给另外的其他人,信息越传越远,越传越广。网络上的口碑,将以往传统的口口相传的口碑绩效实最大化。 阳光棕榈园是深圳一个大型超低密度社区,总占地1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由13栋多层、小高层、中高层组成,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一期容积率小于1.8,建筑覆盖率只有20%,而绿化率高达61%。在楼盘还没有推出的时候,关注这个项目的潜在客户就开始通过网络平台相互沟通,互换信息,署名"半求"的专栏作者就收到的96封有关"阳光棕榈园"的邮件,涉及的热点问题包括:高压线的辐射问题、平南铁路及深圳西站、西部通道、网上有传噪音等。半求于2001年10月15日在网上发表了"中海阳光棕榈园"考查流水帐。综合回答了高压线的辐射问题、平南铁路及深圳西站问题、西部通道问题、噪音问题等等。网上的统计显示,这篇流水账的阅览数高达8096次,回复贴数达到64个。 借助于网络,很多信息能够迅速地得到整合,甲是搞城市规划的,在这一点上就可能比发展商要知道得多一点,发展商的广告有没有水分,甲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乙是搞交通的,在这方面也会比发展商知道得多。那几天,每天网上的客户点击次数达到700-800次,深圳中海不回避问题,他们认为营销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客户如果认为中海的这个楼盘有问题,就不会来买,客户认为中海的楼盘没有问题的话就会来买。深圳中海顺应了客户借助网络充分掌握信息的愿望,在网上搞了一个"我是中海"的发言人,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类问题。其中,"阳光棕榈园生活配套解决方案"一篇贴子的阅览数高达5031次,回复贴数达到48个,通过网络,客户和发展商之间的信息充分对称了,客户对深圳中海也就更加信任了。当时的深圳中海总经理刘爱明说:"当时一个以'我是中海'名义发的贴子,一个上午的点击次数就达到700多次,它的传播效果话远远地超过了报纸,而在网上成本是非常低的。一个贴子带来4-5千次的点击率,就是有4--5千人次看你的东西,而你在报纸上打一个整版的广告最多也就是带来一两百个电话。在网上点击这些贴子的人大多数都是对中海的楼盘感兴趣的,而且网上的这种互动没有完结的时候。"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伴随人类进入新世纪的同时,新的消费理念也开始武装一部分消费者,尽管他们的性别不同,种族各异,甚至收入也有差距,然而,你会发现,他们的消费观却是十分的相似。 他们是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注重自己的个人感受,与传统消费者大相径庭。 他们个个都是十分挑剔的,买房子的时候,他们会了解到每一个细节,哪怕是无关紧要。 他们不喜欢你喋喋不休的推销,喜欢自己思考,更喜欢对话式的互动。 他们见多识广,对很多事情都能说的头头是道,甚至比发展商还清楚事情的原委。 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 田同生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