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
|
|||||
以变应变 变中求发展——记发展中古井集团 | |||||
作者:佚名 人气:31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新闻背景:古井集团是1992年在其核心企业古井酒厂(现已改制为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属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轻工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20多个直接投资或控股的子公司,一个集酒、酒店、房产、制药、高科技为一体,跨行业、多层次、多功能,资产近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十多年进入按利税总额排序的全国工业企业500强行列,并一直为安徽省纳税大户,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良好的经营机制和强大的资本实力,为古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企业连续多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1997年,他们又大胆涉足资本运营领域,相继实现了对原萧县葡萄酒厂、阜阳雪地啤酒厂等公司的成功并购,并将合肥古井酒店全权委托给美国假日酒店集团经营管理。古井逐渐形成了以酿酒业、酒店业、房地产业和制药业等为支柱的四大产业,集团发展蒸蒸日上。 三、不断调整改革,日新日日新 企业的发展如何长盛不衰,甚至保持百年的成功?古井的经验是,不断调整改革,坚持与时俱进,在不断变革中实现企业的日新、日日新。只有这样,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才是有可能的。 1999年,古井集团王效金就鲜明提出:古井人要走出1989年成功的阴影,走出低水平、低层次竞争的误区,就必须解决好制约企业发展的市场拓展、产业拓展、资本拓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四大瓶颈”问题。从此,古井扎扎实实地进入了大调整时期,在公众面前一直保持低调,蕴蓄力量以求厚积薄发。 在走过了“一招鲜,吃遍天”、以广告促销为主的数量营销之后,古井重新确立了质量营销、双赢战略的思想,按照这一思路,公司着力进行了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和营销策略这四大结构调整,理顺了产品体系,并调整形成了一套高效率的内外组织机构和灵活有力的营销策略。同样是从1999年起,古井通过考核连续任免并公开招聘了一批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并在原来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尝试推行“期权、期股制”。2000年,企业再次大刀阔斧地创新和再造管理制度,树立“商人意识”,引入市场化法制化管理等,使古井对人、财、物、产、供、销、信、时、空的聚合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进入新世纪,面对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王效金认为国内白酒行业只有从根本上而不是小打小闹、小改小革,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这一年,古井确立了“调整、提升、改造、转型”八字方针,确定了再造一个富有、民主、文明新古井的目标。王效金着重强调要一手要抓今天,坚定不移地抓好主业白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手抓明天,注重古井的中长期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完成核心业务的提升和核心业务的战略转移,努力实现企业的升级与再造。此时,古井就已经迈上了“第三次创业”的门槛,未来更大、更艰巨的任务正严肃地摆在全体员工面前。 下篇 四、再造古井,在批判中求得新生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调整,古井最后还有一道坎、一道深沟没有过去,这就是他们经常说的“国企之病,机制之弊,机制之痛”。然而在2002年这一年,他们再次清点了自己的历史,卸掉包袱,轻装上阵,通过开展“在批判中求得新生,重塑价值观”活动,完成了头脑和思想的革命,为今后改革的突破与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内在基础。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2001年,古井遭遇了同1989年相似的经历,由于行业政策的大调整,这一年对于中国所有白酒企业来说,实在是流年不利。何去何从,每个企业的决策者都在认真权衡各种对策的利弊得失,都在思前想后,犹疑不定。然而这时,王效金又首先发难了。 2002年的6月,企业内部媒体《古井》报的头版头条上赫然出现了这样几个标题大字:“在批判中求得新生!”7月,在同样的位置,董事长王效金的《我的反省》与党委书记杨光远《去伪存真,纠偏自省》再次震醒了全体古井人。有谁见过一个国企的老总在自己的报纸上公开批判自己?又有谁如此坦诚地向员工剖析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问题与偏差? “批判”,不是对着别人,而是对着自己。“求得新生”,不是求得别人的新生,而是求得企业自己的新生。此次思想批判活动,古井共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心态、心理素质、创业精神、观念、机制、管理等八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认真批判、全员参与讨论,他们又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古井员工的价值观,外加两条警语,即“谁能打垮古井?将是古井人自己!”,“真正的阻力来自于细节,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这两条警语以招贴画的形式被悬挂在公司各个办公室,九条价值观也被印成小册子,人手一份。 这次批判活动的深刻程度,不仅是在安徽省内,在整个国内企业界也是极为罕见的。 历史行进到2003年,古井再次开始了企业“批判与再造”回头看活动,目的是检查、督促员工在“在批判中求得新生”活动中制定的个人梳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公司价值观的贯彻情况。用古井人形象的说法,就是防止整改过程中把自己臭骂一顿而又死不悔改的现象,用创新和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梳理出来的企业体制、机制以及流程与程序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认真的总结和解决。 古井的转型、再造,不仅表现在组织、机制、流程上,首要的是在思维方式和认识态度上。态度决定一切,客观、理性的思维训练要比一轮高过一轮的商机更重要、更关键。古井的第三次创业,也在批判中拉开了序幕。 五、面向未来,进行战略大调整 很多时候,企业一把手的果断决策往往会影响一个企业的长远走向。你不能不承认,古井历次的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决策者的超前战略规划。规划的正确与否,就决定了成功的一半。 古井的这次新的战略规划有两点。一是优化、整合现在的实业总资本,理顺各个产业,再造一个强大的实业平台和经营规模;二,着力打造金融平台,以此来完善古井的资金体系,完善资本运作,推动古井的实业与金融业两轮驱动、联动互动,相互促进。按照此方向,古井集团“再造一个新古井”的目标,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上。 王效金谈起这个新的发展战略,他的依据主要有四点。第一,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若外资凭借强大的实力资本、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体系冲击白酒业,古井集团将怎么生存和发展?第二,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会出现产品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古井过去的实业之路今后将如何走?第三,十六大之后,国家将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国退民进”,逐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因此“国营”二字将逐步淡化,经济走向更加自由化。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更加竞争强烈的新环境,古井应该怎么办?第四,由于具有实业基础,古井巨大的现金流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进军金融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新的战略再一次显示了决策者的深谋远虑。从去年底的中共十六大报告里,其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了王效金分析预测的超前和正确性。因机而发、顺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带领企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更大的成功。这,大概也是古井“常青”与王效金经营稳健的一个因素吧。 六、重整河山,而今迈步从头越 首先要做的是实业整合。 酒业。关键是改造自身的酒品,走幽香、淡雅之路,同时还要开发新产品。此时的古井正在探索并初步开发出了一系列绿色酒品,跟上环保意识,从绿色、健康着手,引导省内白酒转型。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酒,企业就生产什么样的酒。 房地产业。关键是“做小做好”。把原来分散的房地产公司集团化,依托古井,打出自己的品牌。纵观国内一些著名的房地产集团,哪一个不是首先具有品牌上的优势?因此这一意识,同样走在了房地产业的前列。 酒店业。谈起酒店,这是古井引进(美国)职业经理人成功的先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王效金已经有了更完善的思路与认识。酒店业同样要强化品牌经营,实行品牌输出,走托管之路;通过不动产抵押,收取资金融通的收益。 制药业,这是古井几大支柱产业中的弱项。目前的古井九方制药公司还处在艰难的爬坡期。亳州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在亳州做中药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现在制药业不能丢,要做的只是进一步整合,建立好自己的良好的营销队伍。古井对药业要坚持勇挑重任,扶上马再送一程。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不控股,只参股。高新技术产业利益与风险同样大,参股而不控股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 另外一步棋,则要进军虚拟经济,打造金融平台。发展实业,只是前进的一翼。进军金融业,则为企业在未来的变数中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乃为另一只羽翼。不可否认,古井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聚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合理利用,就是一座沉睡的金山。这也正是十六大前后热炒的“虚拟经济”,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推动有形产业的发展,二者互动,携手前进。 古井的实业整合战略,与进军虚拟经济和金融业、虚实结合的战略规划,是此次企业第三次创业的主要目标和宏伟构想。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古井的未来必将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更好。 尾 声 曙光初露,晨曦微现。已经走过了43年风雨历程的古井集团,之所以能够企业常青、稳健经营,关键的就是他们注意时刻自我调整,顺时而变,勇于争先,坚持走在同行的前列,坚定不移地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来武装自己,改造自己,再造企业。 现在的古井经过了思想大批判,重新确立了高远的战略目标,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正日益扩大,第三次创业的征程已经开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我们衷心祝愿古井集团这棵酒企常青树根深叶茂,更加繁荣,更加强盛,为全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提供更好的经营管理经验。 作者:胡侃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