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发病症状 微软宣布其WinXP及四种软件产品存在漏洞 。微软公司宣布在其Windows XP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四种其他的产品中存在漏洞,容易被黑客发现并加以利用。 据微软的一位负责安全方面的官员称,在这些微软的产品中存在大约3种漏洞,使Windows XP,IE浏览器,包括那些使用Outlook邮箱的用户都很容易受到黑客们的进攻。那些使用SQL Server 2000和Commerce Server 2000数据库的用户也同样面临危险。 二、追溯微软的病根 1、维纳斯计划的失败 1999年3月10日,比尔·盖茨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台湾宏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四通津滨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及北京裕兴公司一起推出了以“电视上网”为诉求点的“维纳斯计划”。该计划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基于Windows CE的预装软件平台,它集教育、娱乐、上网浏览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计算机技术与家电产品相融合的产物。一时间,比尔·盖茨如同其带来的“女神”,受到中国民众及媒体的追捧。然而,不久以后,这一精心包装的计划便开始遭到迎头痛击,媒介也纷纷掉转矛头。先是中科院的凯思软件推出女娲计划与之抗衡,不同于“维纳斯计划”的概念性推出之处在于女娲计划内容详实。这一变化使人们怀疑比尔·盖茨的真意在于全面控制中国新一代产业的平台。 2、亚都诉案的失败 1999年4月28日,北京亚都科技集团被告知微软公司诉其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是微软首次将一个最终用户推上被告席。此案的最终结果将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判定起到重要示范作用。由于亚都的全力以赴,微软遭到了激烈的阻击。最终由于“诉案主体不符”,微软败诉。同时,亚都还声称将就微软价格歧视和垄断问题进行反诉。这就将微软先撒网后收网、先倾销后垄断的不光彩竞争策略暴光于世人面前,从而引起了广大企业用户及普通个人用户的广泛不满。 3、系统安全的非议 1999年5-6月,奔腾III微处理器和Windows98具有泄密功能的消息被公布,举世哗然。而Windows98的注册序列号即是微软故意设置“后门”的无可辩驳的证据,联系windows95早已发现类似问题,微软明知故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与Intel序列码泄密只是副产品相比,其动机不可同日而语,简直不可饶恕。微软公司这次的所作所为使公司推动的是特别注重机密的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是用户对微软的信心和信任。 4、Wintel联盟名存实亡 Wintel联盟曾被认为是业界合作的典范,实现了软硬件的完美结合。但二者在美国因微软违反“反托拉斯法”一案对簿公堂,对人们的各种猜测进行了证实。英特尔和微软分道扬镳让微软失去了最坚强的后盾。 三、病理分析 1、微软在中国的业务开展没有良好的战略做支撑,功利性太强。 微软的口号是:通过与中国民族信息产业的合作,创造出杰出的、最适合于中国的软件产品,使中国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从微软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中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为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从它的实际行动可以看出:其真正的目的还是想在中国获取高额的利润,并不符合双赢战略。 所谓“战略性区域”、“长期发展策略”是每一个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都挂在嘴边的话。微软要做的只有一点:把中国当中国看待。微软希望中国的软件市场发展,中国政府也希望中国的软件市场发展,但是双方对软件市场的心理预期却一直大相径庭。中国政府希望微软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携一下本土的软件产业;微软则希望中国市场一如国际市场一样,唯微软独尊。基于这种考虑,不但投资不到位,打击盗版简单粗暴,在与有数的几个中国对手——例如外挂中文平台、WPS等的局部竞争中,微软更是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采取了惯常的打压态度。 2、与政府关系差。 我们知道,作为跨国公司的业务拓展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而微软并不清楚这一点。微软来到中国,主要是靠技术,在北京成立微软研究院,它的真正目的是将微软产品汉化,最终目的还是在中国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可谓目光短小。 与政府关系差的直接后果是:处理争议得不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在微软看来,一个巨人是不需要合作的,它在中国展开反盗版,竟然把中国政府扔在一边,自己在别人的国家像做小偷一样搜寻证据,且连微软中国也被扔在一边,其结果可想而知。 3、所谓的“收网”是最大的败局。 根据中国国情,用高额的费用消费微软产品是不现实的。微软的营销战略存在很大的隐患,“撇油策略”最终导致到处是盗版软件。其实,从营销战略来讲,可以通过中国政府的支持,首先将目标客户定位为行业用户。然后,再向普通消费者供应。在普通消费者上的“损失”可以通过大客户来加以补偿。 4、消灭对手的做法不符合中国利益。 任何市场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同行业的相互协作不容忽视,特别是针对跨国企业,何况微软产品还有个汉化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柯达和富士如此强大,中国还有乐凯嘛。国外的彩电不是曾一度被中国彩电给赶出国门了吗?所以,中国并不是能轻易被“吃掉”的。事实上,通过中国DVD的生产可以得出: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侵略”效果。 5、微软的管理值得探讨。 组织架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面对市场的形象。在中国“全部微软的功能模块”分别由微软(中国)公司、微软中国产品研发中心、微软法律事务部、微软中国研究院组成,另外还有软件预装业务(OEM)承担——尽管这些机构在注册时都挂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名下,但在微软体系内部,各机构都直接向各自的上级汇报(微软中国研究院、法律部门直接向微软总部负责,产品研发部门向东京方面负责)。这本是微软面向全球的纵向组织模式,但所有这些机构都以微软公司独立市场窗口的姿态代表微软在中国市场上出现,而作为微软(中国)的总经理却无权协调,甚至不得参与,这使得微软缺乏统一面对市场的形象。 6、没有真正“吃透”消费,机顶盒是个梦想。 中国的百姓喜欢看电视,那是消遣;而上网,除了消遣,还有学习。把电视和上网融合在一起,思路不错,但不可行。微软没有真正把握住中国的国情,对新产品的市场调研明显不够。 7、缺乏对用户的尊重,丧失用户信任度 微软公司的产品包装都有一个信签,说:打开本产品包装意味着你(用户)同意附上的用户合同。那个合同里有这么一句话:“用户使用本软件造成的任何损失,微软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处在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且处在软件行业这样一个发展飞速的特殊行业,微软采取的市场先行者策略一方面巩固了其霸主的地位,但另一方面也因为时间的限制,使得其忽略产品的某些质量问题。CNN评论说:“因为微软从来没有认真对待安全问题。” Windows简体中文版的极不稳定性也使用户们感觉到了歧视的存在。对用户的不尊重使得微软丧失了用户的信任度。 四、诊断结论 1、微软的战略必须做调整。 对在中国的战略进行调整,对中国的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对中国的消费者进行重新的认识,以改变其在中国的形象。由于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和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微软必须重视中国市场。 2、改善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在产业经济中扮演着指导和协调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 3、加强与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合作。 我们知道:软件是要靠硬件来支撑的。皮之不存,毛之焉付?在计算机预装windows市场有广阔的空间。中国的著名电脑生产商有联想、北大方正、清华同方、TCL等等。这个市场如果抓住了,可以说:中国一年能卖多少台电脑,就会有多少台计算机用的是微软产品,同样达到掌控中国市场的目的。 4、加强与中国软件业的合作。 在中国,对软件的使用要考虑一个本地化的问题。而本地的软件企业最了解中国国情,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组建软件园,中国是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微软想在中国占据一定地位必须要依靠本地的软件开发商,且要真诚的与他们合作。 5、注意对人才的吸收。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而微软有先进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作者: 马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