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婚礼习俗受到冲击 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了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如何操办一生一次的婚礼,也开始在新人价值观上行成一种趋势和潮流。 从婚礼形态的历史变革上,我们可以发现: 1. 单纯的家庭化操办。 新人的积蓄和父母的资助,邀一些亲朋好友举行婚宴,算是完成在亲朋家属这一面子上的仪式。无论是挥霍和节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封建社会的一种遗风,这种遗风流传自今,不少新人仍碍于家庭父母朋友的面子,不得不去迎合这种婚礼习俗。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一层面的新人开始去寻求或模仿新的婚礼形态,以体现个性价值。 2. 有组织的集体婚礼。 曾经在旧社会的上海就被倡导过,也引起小小的社会反响。新中国的政府团体也力图倡导这种形式,但集体婚礼在客观上形不成一种社会风气,这是因为这只是提倡节约而已,而今天的新人追求的价值已经不是节俭,而是一种感觉上的满足、物质的丰富和收入的提高,趋势上新人从求新求异上去追求一种满足感。 3. 无约束的个性化婚礼。 具有时髦心理的新人开始不顾家庭和周边关系的礼节性约束,全凭自我想法去追求精神和享受上的刺激。如派对和境外蜜月旅行。 从上述三种婚礼行态上不难看出:无论是家庭式的、新潮式的、还是集体式的,都缺乏一种婚礼文化的支持和向导。但今天的婚礼趋势以充分表现出对传统习俗的唾弃,同时又对社会出现的形式和商家提供的新服务表示兴趣。于是出现各种商业服务机构,试图去倡导一种新的婚礼文化。 二、商业性的婚礼服务正再崛起 1、婚纱摄影。一提供情趣化、纪念性的婚纱摄影。 2、婚宴。单一提供婚宴的各项配套服务。 3、蜜月旅行。单一提供适配性的旅游节目。 4、一条龙的婚礼服务公司 。只是将上面三项服务综合起来。 上述这些商业性服务,本质上仍是带商业目的,在今天的商业化社会中确有其存在价值,甚至还可以更完善地发展这些产业。但在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存发展的时代,这些单一性服务仍不能形成社会性的婚礼文化。因此,这些产业都受制于经营上的局限和发展上的统筹力和导向性的规划力。 三、巨大的婚礼市场引人瞩目 据统计,仅上海市每年将近十万对新人,总消费值达150亿人民币。单一个区就有约7000对新人。这么巨大的消费群体,除了潜在的市场机会以外,在现代婚礼文化的发掘上,仍存在许多导向的宏观思路,需要通过规模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来完成。 作者: 张继明、朱爱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