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广告销售 >> 广告策略 >> 正文
麦肯锡不过如此           ★★★ 【字体:
麦肯锡不过如此

作者:佚名     人气:24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一、麦肯锡的招牌菜
  最初听说麦肯锡(有的书中译作麦金西)是通过它的“7——S架构。这个架构中列出了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七个因素,即战略、结构、系统、作风、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麦肯锡认为,战略、结构、和系统是影响企业成功的“硬件“,作风、人员、技能和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是影响企业成功的软件。一般的管理文献都曾经强调“硬件”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一家成功的企业首先必须能够制定适当有效的战略,以实现其目标;然后必须建立适合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以便贯彻执行这种策略;同时还要为组织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信息、计划、控制和激励制度来完成工作。
  早在90年初期,麦肯锡的专家们在研究了许多成功的大公司如IBM、麦当劳等公司后,认为“软件”因素也是影响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一是作风,如麦当劳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对顾客彬彬有礼;IBM的员工都很注意仪表和着装;第二是技能,指公司员工掌握了执行公司战略所需的工作能力;第三是人员,指公司雇用能干的人;第四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7——S架构成了麦肯锡的招牌菜,这也可理解成麦肯锡思想的精髓。
  二、7——S架构的的四大软肋
  不知是火候不到还是年代太久远,总之,在世界一流的麦肯锡的思想的精髓里,四大软肋耀人耳 目:
  软肋一:眼光向内,忽略了市场环境的变化
  麦肯锡的7——S架构完全着眼于企业的内部,从而忽略了外在环境的变化。不知麦肯锡有没有界定7——S架构就是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的架构,但纵使界定,也不妨碍它成为软肋之一的理由。现代商业的竞争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超脱于市场环境之外,企业战略的制定如是,企业的管理如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莫不如是。脱离于客观环境的强是企业自以为是的强,是纸上谈兵的强,是闭关锁国的强。不妨问一下,亚洲金融危机要不要关注?SARS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软肋之二:忽略了资源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协同作用
  现代商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是企业资源的竞争。资源有无形与有形之分,而有形资源中“资本”当属第一。中国有句俗话,叫“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企业要发展成什么样,要去哪里,不可能不考虑到资源的因素。也可以说,现代市场的竞争,竞争的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比的是满足战略发展的企业内部资源与市场环境的匹配程度。
  软肋之三:没有业务的企业如何发展?
  朋友见面常常有如此问候:最近生意怎么样?何谓“生意”,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盈利模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行业,这也是中国人常说的360行。每个行业都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你如何去辨析联想集团与王府井百货的经营模式、业务特点、盈利模式有何不同?即便在同一个行业里面,即便是同一类型的企业,乐百事总要问一下:可口可乐和娃哈哈是怎么做的?
  软肋之四:概念容易混淆
  可以断定,7——S架构产生于西方,以英文被背景。为何?英文表达7个意思常常需要7个单词,而中国不必,往往两三个字就可以清楚表达,大家也容易了解,别忘了,中文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试问:母亲的话有谁不懂?何谓“共同的价值观念”?我认为至少包含这样的内容:我们认为什么是对的?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为人处事);我们要到哪里去?何谓人员?现代企业的人员当然要有思想、有技术、有好的作风、有发展方向。如果要化大力气去界定每一个单词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我看大可不必!

  针对以上四点,尤其是第四点,有的朋友难免会说:麦肯锡的7——S架构更贴近实战,划分的细一点,对实战不是更有指导意义嘛。
  我们不妨在下节专门探讨一下。
  三、麦肯锡咨询谁?
  兵法有云:“兵争交,将争谋,将将争机”,也就是说,战斗一线的兵士们比的是打拼的技术;指挥兵士的将领比的是谋略;最高统帅之间比的是战机。商场如战场,这兵法总还是有些道理的吧。我们不防看看,麦肯锡咨询的是兵?是将?还是将将?
  不妨援引几段随处可见的文字:
  麦肯锡为全球最大的200家公司中的147家提供咨询服务,这些公司包括120家金融服务企业中的80家,11家最大的化学制品公司中的9家和22家最大的医疗保健品企业中的15家,与400多家客户拥有长达15年之久的合作。
  麦肯锡公司专业为企业总裁、部长、高级主管、大公司的管理委员会、非营利性机构以及政府高层领导就其关注的管理议题提供咨询服务。麦肯锡公司咨询服务的最大价值在于从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角度出发,将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制定建议方案,协助客户实施,从而成功地提高经营绩效。
  不知道读者是否已经得出了跟我一样的结论:他们服务的是大人物。既然是大人物,那咨询的重点自然在于“战略”问题了。战略问题,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或许可以说,接受麦肯锡的多数企业都是有500强之心的,他们或许正是看到了上述援引的第一段文字才找到或接受麦肯锡,一言以蔽之,他们要的是500强企业的“经验”。在实际的操作中,麦肯锡“煞费苦心”地将“经验”解读成三个板转那么厚的考核制度与条例,因为,在麦肯锡看来,这就是实战;“经验”是商业秘密,是绝对不能说的。
四、7——S架构与“五事七计”之比较
  所谓“歪批”,当然是“击其一点,不计其余”,也所以要揪住“7——S架构”不放。
  同7——S架构相比,2500年前的一位老人要厚道得多,也明智得多,全面得多。请看《孙子兵法》开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将胜败归结了四个字:“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何等的言简意赅!何等的一目了然!
  我们不妨再花点力气,再想的多一点,将两者进一步比较一下:
  1、 两者的时代背景不同
  《孙子兵法》落地于春秋时期,诸侯割据,连年混战,《孙子兵法》讨论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军事斗争的战略、策略与战术问题。
  7——S架构产生于商业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是背景,因此是讨论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2、 经济基础不同
  春秋时期的军事斗争是以国家财力为基础的,军队的唯一“业务”就是打仗;现代商业的竞争是以企业个体资源为基础,同时,企业类型和业务也多种多样。

  3、 思维方式不同
  《孙子兵法》表现的是一种宏观的整体思维方式,其本质是全面的,动态的;7——S架构是微观的狭隘的思维方式,起本质是片面的,静态的。
  4、 斗争对象不同
  军事的斗争对象是明确的,有时只是两个诸侯国之间的对抗;现代商战的“斗争”对象是多层次的,如市场环境、竞争对象、消费者,甚至包括企业所需的各种人才。
  5、 表达方式不同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的表达方式是纯粹中国化的(如今已经世界化了),是尤其民族传统文化基础的,是中国人更易于理解的;7——S架构则是西化的,是易于混淆的。
  五、“五事七计”与“七事九计”
  辨证法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具体问题。那么,结合上述分析,我们不妨试着将孙子的“五事七计”改为“七事九计”:在五事中加入“资本”与“业务”两事(为配合《孙子兵法》行文风格暂称其为“费”和“业”);在七计中加入“资本孰厚”与“业务孰精”两计。则“七事九计”为:
  七事,即道、天、地、将、法、费(资本)、业(业务);九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资本孰厚”?“业务孰精”?
  本人仅在图二——图六中对“七事”进行了一般推理,读者不妨比较一下:哪一个更全面?那一个更容易理解?那一个最适合中国国情?
  六、麦肯锡不过如此!
  如此煞费笔墨将“7——S架构”与“五事七计”进行比较,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才是我们的真正财富,不止是美国才有金山。
  还想说的是,我们固然要承认麦肯锡的领先,要向人家学习,但学之前不妨多问几个问题,对与错不打紧,即使你七窍通了六窍,你照样可以说一句:麦肯锡不过如此!
作者: 王清举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