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兴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原有的市场分割垄断格局的竞争。笔者认为,我国银行应当以“客户导向”为营销原则,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作为营销目标。 当前,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兴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原有的市场分割垄断格局逐渐打破,客户重新组合,市场重新瓜分,在各商业银行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我国银行界在观念上还存在很多误解,如把银行的市场营销简单地等同于“请客、送礼、拉关系”;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如通过变相提高利率、搞违规帐外经营、追求高收益不惜涉足高风险投资领域等手段占领市场。笔者认为,我国银行应当以“客户导向”为营销原则,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作为营销目标。在现阶段,“客户导向”的营销原则至少涵盖以下内容: 一、服务方式上的“客户导向”。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经济活动者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权力。银行只有充分尊重客户的“自主选择权”,在服务上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银行热衷于批发业务吸收对公存款,忽视零售业务对居民的服务,而且有些银行在吸收大户资金时,实施“蘑菇”战术,提供勉强型服务,引起了客户的强烈反感。信贷部门已经习惯于等客上门服务方式,在营销方面缺少相应的主动性。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西方银行的营销活动无一不贯穿了“客户导向”原则。如新加坡的大华、华侨及商业银行,推出了“一站式”、“一点通”等服务项目,实施开放式的集中服务,客户的存、贷、汇等多项业务通过一个服务窗户即可实现;西欧银行界推行电子钱包、电子存折、消费信贷等一体的“系统集成服务”;这些举措都使“客户导向”具体化,使客户看得见、摸得着,所体现的经营哲学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的有些作法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借鉴和移植。 二、管理体制上的“客户导向”。银行营销不仅仅是对客户推销产品;其实质在于建立与营销策略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营销策略的实施。在我国,银行营销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在管理方式上以帐户为中心,企业的不同帐户由银行的不同部门管理,如技改部门管固定资产,工商信贷部门管流动资金等,多个部门为一个客户服务。这种作法虽然有利于银行的管理,但对客户造成了许多麻烦,不利于银行营销策略的实施。西方商业银行推出的客户信息系统,在充分考虑到银行管理的同时,将客户操作程序作了最大限度的简化。这样一项管理措施,包含了尽可能方便客户,尽可能把简便留给客户,把麻烦留给银行自己的思想。笔者认为,管理方式上的“客户导向”,就是在制定每一项制度、办法,安排每一项工作时,综合分析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的利弊得失,充分考虑客户。这对我们改变操作程序、调整劳动组合是大有启发和借鉴的。 三、产品设计上的“客户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设计金融产品,既要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又要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引导客户的需求变动轨迹适应银行的新产品开发的总体构想。如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计算机金融网络,为公司和企业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并参与他们的财务管理,帮助公司把握经营风险,拓展市场,承担公司的财会业务。又如,银行按照客户对资金增值的要求,设立投资管理(咨询)部门,在国家政策法规的许可范围内,为客户进行理财活动。 在“客户导向”的营销原则下,商业银行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选择适合自己优势的市场和客户作为展业领域,扬长避短,配置资源,以寻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可供选择的营销策略有产品差异策略和目标集中策略。 一、产品差异策略。通过银行形象、金融产品特征、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使自身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使用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使客户在第一次购买时愿意试用,经常购买后由于转换的主观成本较高而很难放弃使用。因为金融产品不享有专利权,随着国内和国外的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国内的各金融市场、各银行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同的金融工具在不同国家、不同银行之间的价格也趋于一致。所以,金融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品牌和银行的形象上。形象和品牌是商业银行真正的灵魂。在群雄逐鹿的金融领域,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创造以及与此密切相联的形象设计,将对一个银行的竞争能力产生长远的影响。我们认为,在服务举措上,逐渐从零打零敲式的权宜之计向良好的整体形象塑造发展,把犆犐犛导向银行竞争,在经营、服务、形象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国银行品牌创造和形象设计的现实选择。 二、目标集中策略。主要通过满足特定的客户群,或者将精力集中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来为自身营造竞争优势。银行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存在着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类型和档次上,而且体现在对利率、费率和销售方式的不同需求上。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每家银行都需要在市场上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以便和其它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只有把资源集中于最擅长的领域,找一块赖以生存的市场并设法在该市场上获得成功,而不是盲目地追逐任何可获利的机会,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因此,只有将市场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或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而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判定和选择相应的市场组合,才能做到银行营销的市场定位准确,从而达到营销的预期效果。美国的花旗银行意识到自己无法在大众市场上与当地银行及其分支网络进行正面交锋,在开拓业务以前先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市场实施不同营销策略。对于大众市场,花旗银行提供各种低成本的电子服务,对于高收入阶层他们提供广泛的私人银行业务;另外,他们还发现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富有的中上阶层客户,花旗银行针对他们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得到更加个人化的服务的优越感心理,推出了照片签名信用卡等业务,并提供客户优惠的服务设施,使得客户感到进入花旗银行开展业务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营销策略使花旗银行获得了成功。我国银行界人士面对激烈的竞争发出了“水少船多,网大无鱼”的感慨,笔者认为,我们为什么不把市场之“网”织得再细密一些呢?建立科学的市场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客户群,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借鉴外国银行营销的先进经验,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是一项极富有实践意义的课题。银行营销作为金融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其成长还有赖于市场的成熟、法律的完善以及观念的转变等条件。创造条件对其进行积极推进,将使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农金纵横 高俊杰 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