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对海口市零售企业的调查,分析了海口大型商场经营困难的原因,并建议尽快理顺省、市部门的关系和管理范围,以杜绝“多头”管理现象;切实采取措施,减少对企业的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 “大型商场就象唐僧肉一样,谁都想吃一口。”海口零售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邱家兴日前向记者反映海口的大型零售企业被各种乱收费、乱罚款问题所困扰的气愤地说。他希望,有关部门对零售企业多的关心和服务,少向企业伸手。 近年来,海口的零售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已拥有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量零售商场6家。这些大型零售商场,为繁荣海口市场,提高海口商业经营档次,满足市民购物要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建设失控等原因,这些大型商场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企业的经营更为艰难。主要表现在: “婆婆”过多,难于应付。从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公安、工商、税务、物价、消防、城监、劳监等政府职能部门到消费者协会、残联社会团体,甚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都可以对企业发号施令。有个大商场反映,同样一种商品,仅技术监督部门就有3个处来管,对哪一处处照顾不周都不行。每到年底和节日,这些部门都要以各种名义到企业检查,实际都是围着一个“钱”字转,增加企业负担。致于企业的实际困难,没有哪一个部门来关心、过问,就更谈不上帮助解决了。 重复检查,评比过滥。据一些零售商场反映,对挂有“海南”字样的零售企业,省级执法部门进行检查,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市执法部门和区级执法部门也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有钱就过关,没钱就挑剔刁难,企业有苦难言。对企业检查评比,也往往流于形式,过多过滥。海南施达商业公司是一家在全省有10个连锁店的大商场,每年除了要参加省一级“消费者信得过”、“质量信得过”、“物价计量信得过”等的评比活动外,还要参加各市、县同样类型的评比活动,不断地应付检查等等。检查评比的结论是否优秀、合格与否,企业都得掏钱,“管理”部门为了收钱,以各种名义滥发匾牌的情况也很严重。海南施达商业公司总经理莫航说,施达商场大门口已挂满了各部门发的牌星,如果还再发牌匾便没有地方可挂了。这些牌匾每块都要企业花钱,如果是铜牌,每块则要几千元。 变相收费,愈演愈烈。乱收费、乱罚款和变相摊派等,搞得企业叫苦不迭。海口卫生防疫站以有偿服务为名,每年都要向一些商场收取卫生检测费。今年1月23日,他们到海南第一百货商场收取了2000元卫生检测费,但却不出具检测报告。商场的有关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对方才解释说,这2000元是一年的收费,实际还没有检测,检测时还要另行收费。海南省旅游局把国务院发布的《旅游社管理条例》中关于申请设立旅游社颁交的质量保证金的规定扩大到商业企业,要各大商场每家上交质量保证金8万元,否则,就禁止旅游团、队在该商场购物。“变相摊派猛于虎”,海南省免税商品公司对此深受其害,这家公司仅在1995年中,被变相摊派和被迫赞助的费用就高达150万元。 对于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企业的“老总”们有苦难言。一方面,他们对于这种现象非常痛恨,另一方面又不敢公开出来与之作斗争,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海南第一百货商场总经理助理王键说:“作为一个企业是斗不过政府部门的。由于政策文件的内容不可能定得很细,这就有个执法尺度问题。如果得罪了政府的某个执法监督部门,就会受到惩罚。”海南施达商业公司总经理莫航说:“作为零售企业,我一个客户都不能得罪,何况要去得一个政策部门呢?所以,如果受不了这个气,就不要搞零售经营。”话虽如此,这些大型零售企业的“老总”们感到,无论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还是从给国家、地方上缴的税戳看,零售企业的贡献是大的,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如海口6家大型商业企业1996年的纳税额就达4000万多元。因此,他们希望政府多些理解与支持,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海口零售企业协会建议,尽快理顺省、市部门的关系和管理范围,以杜绝“多头”管理现象:切实采取措施,减少对企业的各类检查评比活动,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 海口一些大型商场被“三乱”现象所困扰的问题,已引起海口政府的严重关注。前不久,海口市委、市政府批转市纪委等部门“关于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专项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再次向“三乱”开刀,以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经济信息 何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