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描述网上购物在我国发展的现状: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本文从网上促销、网民数量、传统观念、成本、支付、安全和服务等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今年5月,媒体上传来消息:上海首家网上购物中心停业。这家去年国庆节才正式开张的网上商店,经营服装、家电、化妆品和音响制品等多种商品,约有数十个种类近200个品种,但是半年多来,问津者甚少。据悉,总共仅成交买卖几十笔,金额不足10万元,只及一家中型百货商场一天的营业额。其它一些网上商店虽然未宣布停业,但实际上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有些网上商店,点击它,欢迎你的经常是:NotFound或者Sorry。 有人这样描述网上购物在我国发展的现状: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究其原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一、网络零售孤芳自赏 引起人们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是成功销售的第一步。在普通商店销售方式中,各路商家都认识到促销能有效地引起人们对产品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广告和其它促销形式被企业当作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然而在网络销售中,商家犯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错误,自认为代表现代生活方式的网上购物理所当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亚马逊网上书店,电子商务可以说是从这里开始的。亚马逊建立了互联网上第一个电子商务(e-commerce)品牌。它不只是在电脑上,同时也在电脑以外的广告媒体上,如印刷品、电视以及广播上,花下了大笔的资金宣传自己。亚马逊商店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还独创了读者书评的方式,并通过电子邮件提示客户来购买新书。另外还提供了一种“互动式小说”的服务;小说只有开头,接下来则由网上访客来完成它。读者访问网上书店的心时时被撩起,就像一部打动人的电视连续剧,你急切地等待着它的下一集。 亚马逊书店的做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人们之所以去光顾某一个商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事先了解有这么一个商店,它大致经营什么品种,目前又推出什么新品种和新的服务项目。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商场对促销不感兴趣,它的经营会是什么样子? 二、传统的购物方式根深蒂固 当一些大城市开通网络商店以来,也曾三三两两地有人光顾这里。人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记者作过采访,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网络顾客只是为了感受一下。据媒体报道,今年北京火车站开通网上订票业务,订票人只有几百个,最终取票的人更少,只有20%左右。有多数人只是“玩一玩”,了解一下购票的程序,况且你也没有什么规范不让我乱点。一些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网客,下一次什么时候“点击”也很难说。传统的购物方式根深蒂固。人们很难一下抛弃几千年来一惯的购物方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况且,由于市场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欺诈手段变化多端,即使“亲眼所见”也难辨真假,更何况远距离购物? 购物、逛商店如同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对于许多购物者来说逛商店是一种有情趣的生活,人们早已受够了钢筋水泥的冷漠。全家人休闲时一起逛商店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增加亲情,岂不是天伦之乐?朋友相邀、恋人并肩逛店购物是多么惬意啊?难怪有人感叹,不做网络的奴隶。 三、上网人数少,顾客哪里找 我国个人计算机拥有量有限,上网费用昂贵,网络用户更少。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上网费用只占个人收入1%,而在我国如果每天上网一小时,一个月起码要花费200元左右。占工资收入的1/3。目前我国上网的家庭约100多万户,只占我国家庭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几。绝大多数没有条件接触Intemet,网上零售商店到哪里去寻找顾客? 典型的中国网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未婚男青年,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各方面信息,促进学习和研究。而热衷于购物的家庭主妇接触网络的机会却很少,这一购物的主流对上网缺少兴趣。各项调查表明,我国电脑用户和网络用户的增加十分迅速,但绝大多数是青年人,甚至包括十几岁的少年儿童,他们普遍对购物缺少热情。 据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在“美国在线公司”(AOL,AmericaOnLine)的1500万用户中,女性的比例已大于男性。在去年圣诞节销售旺季中,50岁以上的因特网使用者属于狂热的网上购物者之列。 四、商品品种有限 企业经济 汪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