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寡头竞争的著名博弈论模型Cournot均衡的标准形式基础上,对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对企业间产品竞争的影响作了一般讨论,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企业产品竞争最常用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市场优先战略建立了博弈论模型,解出了它们的均衡结果并对结果作了分析,最后对2种竞争战略作出了简要评价.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多数商品市场都不是完全竞争市场,而是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向市场提供某种产品,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都采取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的竞争战略.但寡头垄断市场具有的特征是,在某一行业中厂商的数量如此之少,以至于其中每个厂商都不得不关注其竞争对手对其所采取的任何行动的反应[1].因此,在寡头垄断市场下,企业的产品竞争战略完全有别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在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学家对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研究几乎束手无策,本世纪中叶博弈理论的出现,使目前对寡头垄断市场的研究几乎完全立足于博弈理论[2].Cournot模型是在现代博弈理论出现以前最早运用博弈思想对寡头垄断市场进行分析的一个经济学模型.本文通过对Cournot均衡的分析,揭示企业产品竞争战略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 1 Cournot模型的标准形式 在文献[2]和文献[3]中都介绍了只有2家企业参与的Cournot模型,而这只是为了求解方便的一种假设.在现实中,寡头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一般认为当少于等于4家厂商占有主要市场分额时,都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 Cournot模型是企业产品竞争战略博弈模型,在模型里有n个企业同时向市场提供某种产品,参与人是寡头企业i,每个企业的行动集是他们的可能产出量qi,支付是企业各自的利润π;反需求函数为P(Q),P是当市场总供给为Q时的价格,P为非增函数,
;企业i生产qi单位产品的成本是C1(qi),Ci是非负递增函数.因此,企业i的产品竞争战略是选择qi以最大化下列目标函数:
通过对Cournot标准模型分析可知,当企业在产品市场处于完全垄断地位时,它只需生产在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一半,就可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当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其它少数企业一起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时,企业之间均分产品市场份额,同时获得较高寡头垄断利润,但此时企业向市场提供的总商品小于完全竞争市场,大于垄断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而且寡头的数量越多,提供的总产品越多,每个寡头所获得利润却越少.当企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时,每个企业只能获得微小的产品市场份额,从而获得微薄利润甚至没有利润.所以,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反对或禁止独家垄断、鼓励竞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垄断企业可以在无任何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情况下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使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 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寡头垄断下的竞争中,实际的均衡结果与上述犆狅狌狉狀狅狋标准模型的分析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譬如,在我国彩电市场上,经过十多年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现在已经形成寡头垄断格局,目前主要由长虹、康佳、熊猫和TCL四家企业占有彩电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但并非是均分市场份额,而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996年这4家企业的销量和占有市场份额分别为480万台,22.58%;250万台,13.98%;170万台6.08%和181万台,7.23%.在美国的汽车市场也同样如此,它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由通用、福特和克来斯勒3家汽车制造公司瓜分市场份额,但也同样不是均分市场份额,1990年,3家汽车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分别为314万辆,45.5%;188万辆,22.3%和79.5万辆,11.5%. 上述差距存在原因在于:①企业在寡头垄断市场下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出于竞争战略的考虑,并非将利润最大化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而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将占有产品市场份额最大化作为经营战略,从而以眼前利润去换取长远利益,这不符合犆狅狌狉狀狅狋标准模型的利润最大化原则;②对模型分析的假设之一是,各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这与现实中的企业实际也是不相符.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确立竞争优势,最多采用的竞争战略就是“总成本领先战略”[4],从而形成企业在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和盈利上的差异,而不是相同.下面分别就这2种原因进行新的假设和模型分析. 2 总成本领先竞争战略及其模型分析 总成本领先战略是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降低成本的具体政策在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从而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获得低成本的保护,占有更大的产品市场份额,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对这一竞争战略建立数学模型,仍以式(1)作为模型的目标函数.但假设条件之一改变,即假设:①反需求函数仍取线性形式,
,a为常数:②成本函数ci(qi)= ciqi,ci≠ci,当i≠j时,即企业之间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为讨论简便起见,不失一般性,取n=2,解得均衡结果
式(2)和式(3)分别为企业1和企业2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优产量,式(4)和式(5)分别为企业1和企业2获得的最大利润.当c1<c2时,显然有
式(6)和式(7)表明,单位生产成本低的企业不仅可以占领更大的产品市场份额,而且同时必然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只要有市场竞争存在,即使在只有2家企业的寡头垄断市场也是充分竞争的.这在经济学上的解释是,企业的均衡产出随其边际成本上升而下降,随其竞争对手的边际成本上升而上升.因为,较高的cj使企业j减少生产,这使得企业i面对的剩余需求上升,从而鼓励它多生产. 当有n个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且其单位成本不同时,均衡结果为
可见,当企业i的单位成本小于其他所有企业的平均单位成本时,即
企业i将会产出更多的产量,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就是努力使其当位生产成本尽可能地小于行业平均单位生产成本,从而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3 市场优先战略及其模型 分析市场优先战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将其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最大化作为优先目标的竞争战略.这种竞争战略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不是以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为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但通过最大化占有产品市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长期竞争中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以眼前利润换取长远利益. 对这一竞争战略建立数据模型.为讨论简便也不失一般性,考虑n=2,企业1仍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优先目标,而企业2在只要在盈利的状况下,以产品占有市场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假设:①反需求函数仍取线性形式,[PIC1.JPEG],a为常数;②成本函数ci(qi)= ciqi,ci≠ci,当i≠j时,即企业之间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则由式(1)得到企业的目标函数
而企业2的目标函数和约束为
在Cournot寡头竞争模型中,每个企业都是在对手选择产量给定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得最优产量,可以通过反应函数来表示.企业1的最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则其反应函数为
企业2的优化问题可转化为求函数
的驻点问题,其中β为Lagrange常数.其一阶优化条件为
解式(9)、式(10)和式(11)得到 q=c-c q=a-2c2+c 从上述均衡结果可以看出,在这种竞争情况下,企业1和企业2的最终产量即它们占领的市场份额的多少取决于它们的成本比较. 1)当c2≥c1时,即企业2的单位成本远远大于企业1的单位成本,即使企业2实施市场优先战略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但由于受到高成本限制,它的最优产量依然很小,q1会远大于q2. 2)当c2>c1时,即企业2的单位成本与企业1的很接近,c2只是略大于c1,企业2的竞争战略将会取得极大的成功而占领大部分产品市场,q2会远大于q1. 3)当c1/2<c2<c1时,企业1的最优选择是不生产该产品,退出该产品市场,企业2占领全部该产品市场,但此时总供给小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总供给,因为q2=a-2c2+c1<a. 4)当c2<c1/2时,企业2似乎有积极性使q2=a. 4 结 语 用Cournot模型分析寡头垄断市场时,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得到的均衡结果与现实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原因在于在实际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会根据各自不同的角度实施不同的产品竞争战略.这些产品竞争战略的实施会极大地改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或边际成本与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之间将形成相互正向激励关系.当企业实施成本优先战略时,低成本企业将会占领更大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当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实施市场优先战略时,只要其成本与竞争对手相当,就会取得极大的成功,占领大部分产品市场,甚至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处于有利地位.当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实施市场优先战略时,只要其成本与竞争对手相当,就会取得极大的成功,占领大部分产品市场,甚至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参考文献 1 Stiglitz.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61 2 Varian.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Analysi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274~302 3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74~82 4 Porter.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3~40 东南大学学报 陶向京,盛昭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