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超市、商场、大型仓储式超市、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商品的经销商。每当有卖场开业招商,经销商们总是忙的不知所措,谈合同,交进场费、赞助费等多项开支.就在卖场越开越多的时候,供货商也开始犹豫了,这样做好吗?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卖场,经销商们越来越心里没底。“哪些商场信誉好、销售旺、返款及时。”这些话题总是一些经销商们讨论的主要内容。现在的商业大部分都是表面红红火火,可是实际却问题颇多。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 进场费颇高。一般的卖场在开业招商时,对每个厂家都收了一定金额的进厂费,每个单品从200~1000元不等,有的干脆就签一个大合同,所上的所有单品的费用一次谈妥,此外,经销商还要承担一定数额的档案费等等,真是“苛税猛于虎也” 2. 押款严重。在签合同时,商家总是百依百顺,承诺很多,现结、帐期、代销、铺底、滚结等结款的方式很多,但是到头来,大部分供销商的货款都有滞压。据笔者所知:在西安的商业,除了个别大卖场的结款信誉不错外,大部分的商家都存在结款不及时现象,尤其是连锁超市,甚至有个别超市就是“空手套白狼”,自有资金极少,卖场内都是供货商的商品,用经销商的资金壮大自己,这一现象决不是少数。如今的经销商多数为个体私营,一旦有一家商场发生返款不及时,周转可能就发生问题。商场在结款不及时后,供货商就不得不提高供货价格,以弥补货款周转慢的损失,于是就发生了,某些大型连锁超市年销售过亿元,但商品的价格没有一点竞争力,连一些私人的小便利店都不如。其原因:1。大型连锁超市由于资金有限,往往很难做到现结,结款方式以代销或铺底为主,这样的结款模式当然要高过现结的3-5%;2。返款不及时,供货商只有提高供货价格;3。连锁超市的残损率奇高,每一家店铺烂1包,面对数十家店铺的超市,一次残损商品大都在2-3箱商品,这些费用经销商还要;4。有些超市为了降低配送费用,由经销商直接面对门店送货,这笔费用也当然要加进供货成本负责。据悉有一家连锁超市的结款方式是这样的:实际销售款*50%=应付款,应付款*50%=实际要付的金额,在实付金额的基础上再打一个10-30%的折扣,所以经销商每月收到的货款只是实际销售额的10-20%。这样的结款让供货商,尤其是小经销商心惊胆跳,步步小心。西安就曾在1999年发生过一起著名连锁超市倒闭事件,该超市曾是内贸部的重点连锁企业之一,在西安也是家喻户晓,仅在3年就发展到近40家超市,遍及西安市及周边地区,经营的一帆风顺。可就在99年下半年资金突然紧张。经销商一直觉得这么大的一家超市,门店众多,不会有事,仍在继续供货。当发觉超市真的不行时,已经使经销商损失惨重,少则几万, 多则数十万。其中就有个别私营经销商辛辛苦苦数年的业绩一下就没有了的事情。真是有点当年三角债的话“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这些决不是虚构,其实就发生在你的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着。 3. 促销费用名目繁多。每当有节日,商场就开始促销,每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青年节,儿童节,劳动节等众多的节日(除了清明节外,都有赞助费要缴)。众多的商家在打商战的同时,都不忘把经销商带上。他们将商品价格降到多少很少通知经销商,到结款时“扣你没商量”。经销商碍于多年的面子,敢怒而不敢言。 4. 节日促销虽多,还有店庆费用才是大数。每个卖场每年都要借店庆狠敲经销商一笔,甚至是“一个萝卜两头切”,要完赞助费,又要促销品,反正是不能亏了自己。 5. 另外,还有一部分供货商在疲于应付销售的时候,偏偏碰上“后院起火”。厂家撤销广告支持,促销费用,或在旺季到来后中途断货,都会令经销商疲于奔命,甚至毁掉整个地区的市场份额。 “经销商难啊!”作为一个超市的管理人员,笔者也是在为经销商们捏一把汗,毕竟没有经销商,就没有超市。商家与供货商是鱼水关系,谁都离不了谁,同时也奉劝经销商们“慢点走,你站直了,别趴下啊!” 作者: 王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