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销商与企业共成长 每一个著名品牌自身发展史的背后,也折射着很多各色各样经销商的成长史。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许许多多的普通投资者选择选择了个人创业,从“一对小夫妻、一个小门面”的个体工商户逐步发展为私营企业主、最后甚至壮大为资产过亿的大型民营企业。在立邦的中国经销商中,有很多这样生动的创业案例,当然也有许多经销商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做的大、发展快的经销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一些共同点:思想活跃、善于借外力用外人、目标长远和强烈的事业心,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密切关注制造商以及市场的变化,能够把握趋势、及时跟进、共谋成长。 在很多企业,制造商的发展史,对经销商而言好象就是一部淘汰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无可厚非,但在实际运用时,容易形成“销量主义”倾向,眼中只有销量、只重大户;只看当前,不图将来。部分经销商也会利用这一点,为了求量,甚至是求名,弃市场计划和财务预算于不顾,恶性开发市场,求得暂时的谈判价码,获得短期的特殊政策和利益。制造商也乐得“清闲”,坐地收租,不问市场服务和经营引导。这种“有奶就是娘”,打断了原有的良性合作的轨迹,最终伤害了双方的长远利益关系。很多品牌就这样走进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预言怪圈。 实际经营中,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关系远远不能仅靠当初的一纸合同来维持、平衡。以立邦为例,它与代理商、经销商签定的年度销售合同内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大致包括这么几块:产品质量的说明、价格的说明、定货流程及交货方法、运输支持、销售指标细化、信用支持、发票事项、付款方式、帐务说明、退换货方式、保证及保证人事项、厂方人员职业道德条款、违约金及其他事项。但立邦做的更多的是:合同外的分销服务、技术辅导和市场支持。 竞争环境的变化多端要求制造商必须以“顾问式销售”的服务姿态、做到先知先觉,积极引导经销商顺应市场的种种变化。以涂料业为例,就这十年,销售方式、主营品类、业态比重、消费取向、技术卖点、售后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许多变化曾经是明摆着的,但还是有很多厂家和经销商在用过去的方法、方式推销着过去的产品给现在的客户,最后落得淘汰出局。“合同外的服务能力”是决定制造商市场驾御能力大小的前提。 认识一位立邦漆代理商。8年前,因为没有资金直接进货,他靠从别人的店里拿货来维持一个小门店,而现在已发展为跨多个城市、拥有数十家连锁店和大型超市以及其他相关装饰装潢配套产业的民营企业家。谈起成功之道,他常常由衷的说:“一个好的制造商,一个好的品牌,是经销商成长的大学!”。事实上在过去,在制造商或者市场某一发展变化时期,他总是能够敏锐的发现商业机会,及时调整经销格局;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制造商的市场计划中来,把某一个也许还仅仅是雏形的方案变成值得大力推广的现实。在1999年底立邦的“个性配色中心”推广计划、2002初的“木器漆专家”概念店方案中,他都是积极参与者,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 所以说,不会引导和服务经销商的制造商,以及不能够与制造商共同适应变化、调整方向的经销商,都是很难做大做长的。在国外,一个家族三代人世代延续着代理同一个品牌的事不少见,而在中国这样的经销商很少,“短命”的背后,除了一些社会原因以外,起主导的还是源于双方都普遍缺乏以共同“价值观”来支撑的“合作观”。
广告与促销的“天地”互动 美丽的草原、多彩的民居,还有动听的音乐;天真的儿童、迷彩的体肤,还有幽默的动画…… 这些被公众熟知的立邦广告,我们常见于各类媒体。然而,在立邦每一次大的广告投入的背后,常常伴以地面系统、迅速的促销配合,以此“天地”呼应,获得更多品牌与销售的双增益。记得2000年奥运会期间,当时公司独家巨资赞助CCTV“奥运金牌榜”栏目,为了配合这样的“热点”,市场一线也同时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猜金牌,赢金牌”的有奖竞争猜、产品促销活动;各类围绕“奥运”、围绕“金牌”主题演出也在各地社区高频率的举行。那段时间,对很多销售代表来说可不轻松,有些人把它称为“灰九月”。那是因为要集中清理、清洁辖区内的大大小小所有卖点的店招、标志和货架,工作量巨大,就连偏远地带的小店也不放过,常常是早上带着工具出门,晚上回来一个个蓬头垢面,成了“灰姑娘”、“灰小伙”。这样辛苦,目的就是希望“消费者在电视里看到那个‘N’标志的时候,能够方便的联想起自己家门口也有一家有着那样“标志”的小店…… 对于区域促销活动的策划、组织,立邦销售系统中的各分支机构有很大的当地化决策的权力,这也是他们的职责之一。这也使得分支结构能够根据具体的销售状况和消费喜好,迅速制定出适合当地客情的促销方案,而不强求“全国一枝花”;从另一方面,也能加速每个办事处和服务中心的市场运作能力的自我提高。当然,促销申请、费用计划、效果评估都有系统的流程来监控管理,利用连贯上下的网上促销模块,各地服务中心可以很方便的申请方案,管理者也能及时审批和跟踪实际运行状态,所有人也都可以共享来自其他地区的促销案例。 我们经常会看到立邦漆和许多著名品牌,如百事可乐、肯德基、雀巢捆绑在一起的丰富的产品促销;还有和当地大卖场、出租车公司、新华书店等合作的“亲近而实惠”的消费者奖励;也有直接深入到社区、专业市场、单位厂矿等带有服务内容的产品展示和社区服务。特别是后者,实施范围和举办频率都很大,并且纳入到全国每一个办事处和服务中心的常规工作日程。很多服务中心,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常常是留下一个人“留守”,其余的统统上“市场”、进“小区”,“做促销”成了服务中心人员主要的“假日休闲方式”。 立邦的一位销售经理对他的同事们曾这样说:我们的产品不是玩具,不好玩;不是食品,不好吃;但,感受者都一样,都会落实到一个个鲜活的人,包括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所以,我们的促销要更多的体现我们品牌的亲和,更多的帮助消费者去想象使用我们产品后能够获得的那种“感觉”。立邦的这种促销的方式和频次,很多人觉得不象是在卖涂料,倒像是在卖快速消费品。实质上就是想通过这种人性化的的促销表现和生动化的产品陈列,在形成品牌区隔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对涂料产品的认知壁垒,促进购买兴趣及偏好的产生。如果没有这种近距离、人性化的地面“互动”,立邦的“处处放光彩”可能就仅仅存在于广告画面上的那几秒几分……
与时俱进的渠道变革 在传统销售渠道的应用中,渠道的“话语权”总是偏向于生产商、代理商或大零售商中的一家,渠道的和谐也常常因这三者中某一角色的“变脸”而频生事端,谁都想在供应链上扮演那位能号令天下的“秦皇帝”。几乎在中国所有的行业,厂商之间关于渠道利益共享、厂厂之间关于渠道份额独占的平衡与较量都在天天上演。新渠道的开发和管理,成为很多行业关注的焦点、很多公司策略的重点,都倾己所能,力图成为“渠道船长”。 和许多品牌一样,立邦漆,在与代理商、经销商的合作中、在它畅销的产品和强势的品牌背后,也面临过来自供应链其他环节日积月累的抱怨与牵制。 正如优识资讯系统公司在一篇分析渠道报告中所述:成为“龙头产品”是每个生产商的渴望,然而,龙头产品的地位也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龙头产品”被多数零售商树立为价格标杆,用以表明自己的商店中,至少是该品类中产品售价低廉。并把这种风险和损失迅速转移给他的供应商,于是分销商也被动地不断降低供价。为了获取即定利润,分销商的“解决之道”是重心转移,以“龙头产品”为诱饵,吸引零售商和普通批发商来与之合作,通过建议零售商采购其拥有的其他中小品牌来赚取高利润。这种方法虽然缓解了分销商的利润危机,但同时也大大地分散了营运资金、人力资源、储运能力等企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分销商已经丧失了为生产商继续扩大市场的热情和兴趣,因为他们已经相信:销量做得越大,对他们的整体营运资源占用就越多,对他们的整体赢利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经营一些发展中的中小品牌无疑是最好的“利润之源”。 立邦漆也曾经这样身受其困,在苦心经营的传统渠道面前,显得几多的无措与无奈: ·代理商利润的降低带来合作积极性的降低; ·合同外的谈判变得频繁和应急; ·价格由标杆变成标靶,带来一线零售价的混乱; ·科学的产品标准遭到一些非客观的评议; ·正常的广告投入被视为背后的“超额利润”; ·市场活动的代价与执行难度日益增大; ·非自营商店的销售误导使顾客出现人为流失; ·分支机构的管理难度与服务成本加大…… 在中国,消费品零售商的主力军团是由千千万万个遍布城乡的小门店组成,“丈夫进货,老婆收钱;开门是店,关门是家”的传统经营模式延续至今,虽然单店销售额低,但总量巨大;即使在大卖场、连锁超市日盛的今天,小门店仍然有着它独有的地缘、成本、便捷等经营优势。同样在中国,扮演代理商角色的也多是许多发展历史不长、资金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于是,整合渠道、疏通供应链,常变成由生产商担当的由上而下的被动应急行为。面临渠道危机的时候,疏远代理、自建渠道或者转嫁危机、捆绑风险的做法也常常是生产商的应对方案。 代理商自身经营策略的游离性决定了渠道的不稳定性,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生产商长期重量轻质、看近舍远、只加压不疏导、只求貌合不问神离造成的。于是,两者在彼此猜疑、互为隔阂的基础上建立的短期互利合作关系渐渐成为各自变革的障碍。 曾有经销商这样对立邦漆的销售代表开玩笑说:产品是你的、消费者也是你的(认牌上门)、忙了几年,现在发现,连“我”都是你的;真不知道,一年一年的合同签下去,我的明天又是什么呢…… 生产商、经销商的共同远景呼唤着“协同式渠道”、“伙伴式关系”的建立。 1999年底,立邦漆经过系统的产品规划与流程设计,推广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产品新渠道方案——CCM(Color Creation Matching)产品及“个性配色中心”推广计划。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涂料销售供应方式,立邦漆通过向商店提供先进的电脑调色设备,使消费者得以在上千种色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再配以"立邦爱彩科技”I Colour软件的支持,就可以得到非常理想的家居装饰效果。同时,它的硬件系统也为日后的电子交易创立了条件。立邦漆为这个系统上的新产品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梦幻千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