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一流的推销大师,上演了一幕一流的推销活剧,其一招一式, 一字一句,无不透露出娴熟的推销技巧和深厚的商业功底 齐格·齐格拉决定以贴旧换新的方式买一辆卡迪拉克轿车,前去拜访代理商贝洛斯。一见到齐格,贝洛斯说:齐格先生,首先让我告诉你,我认为你开的那辆车,是我见到的车子中最好的一辆,真够漂亮!” (对顾客以前购买的东西加以恭维是一个好方法——要使顾客乐于购买到别的东西,就必须使顾客对上次购买的东西感到得意。贝洛斯就是这样做的。当然,恭维必须是真实的。) 齐格对此表示感谢,并告诉贝洛斯他十分欣赏这辆车,贝洛斯即重复了一遍: “这辆车莫够漂亮的!你能不能告诉我是从哪儿买的呢?”(这些问题听来都是随口问问,可事实上是经过思深熟虑的。)齐格告诉贝洛斯,他的这辆车是通过通用公司的高级主管买到的。贝洛斯说:“我敢肯定,你做了一笔好买卖,是不?”齐格说:“我买的时候,这辆车的价格是7600元。它当时行驶了2100英里,我花了5600元买的。”贝洛斯说:“你可真做了一笔好买卖!” (贝洛斯似在无意识之间了解顾客的有关情况) 贝洛斯接着说:“齐格先生,我很高兴你来到这儿,让我把估价员叫来,看看我们能给你这辆车付多少钱。我们有大量存货,因此如果这辆车的机器象外表一样好的话,我会马上告诉你价钱。今天就可做成以旧换新的交易,使你满意。”他找来估价员,坐上车子,开走了。15分钟后,回到停车场,贝洛斯满脸笑容,表情十分激动。 齐格看到贝洛斯的笑脸,知道他对自己那辆用了4年的车十分中意,心想“他可能在贴旧换新交易中倒贴我,给我一个难以置信的开价,肯定如此!”贝洛斯跨出车厢,关上车门,后退几步,频频摇头。然后,似乎并不相信。又打开车门,坐上去,显然爱上了这辆豪华的车子。 贝洛斯走下车,看顾客,再次重复:“你知道,齐格先生,这确实是一辆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汽车,机器的情况比外观还好,不过,我有点迷惑不解,请不要误会,我很高兴你能来这里,但我有点好奇: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把这么漂亮的一辆好车换掉?”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消极性问话,事实并非如此,这表明是贝洛斯是一个够格且自信的推销员。因为,让顾客把反对意见早点说出来,这样推销员在介绍产品时就可把它纳入介绍之中,把它解决掉,而不是在会谈结束时再来处理。推销员若能早一点觉察出顾客异议,就可以进攻式而不是抵御式地推销产品了。) 齐格微微一笑说:“老实对你说,三个星期后,我们要在密西西州举行一次全家聚会,我想若能驾一辆卡迪拉克去,就太好了。”贝洛斯拿出记事本开始计价。他脸上堆满笑容,更令人相信他会开个好价钱。不幸,这只是暂时的感觉,贝洛斯算了一会,脸上笑容消失了。齐格注视着他,暗讨道:“不,他必是遇到了意外的困难,或是发现了不对头的事”他的心情下沉。贝洛斯继续计算,脸上出现了齐格从未见过的丑陋表情,—会又恢复了动人的笑容。贝洛斯抬头望着齐格,激动地说:“齐格先生,报告你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由于你那辆车状况良好,与众不同,同时也由于我们存货充沛,我们将能够接受你现在贴旧换新,你只要再付七三八五元就可以了。” 尽管知道汽车价格在上涨,上涨,齐格还是难以置信,当贝洛斯把“七三八五”说得轻轻巧巧(他并没有说7385元),齐格却象挨了刀的猪那样尖叫起来:“我的天,那是一大笔钱呀!” 贝洛斯直视着顾客的眼睛,平静地一一以恰如其分的音调起伏一问:“齐格先生,是不是太多了?” (贝洛斯没有争论,不采取防御姿态,也不试图为价格辩解。他平静地,以神态自若的自信把球踢到齐格这一边。) 齐格回答道:“我认为这一数字比我预料的补付金额多。”贝洛斯愉快又彬彬有礼地以另一直截了当的问题保持进攻姿态:“齐格先生,以你那辆用过4年的豪华车换我们的华丽的新车,你认为再补贴多少,才算公平合理呢?” (请注意:贝洛斯在他的整个销售讲解中,对齐格的车绝无半句贬低或否定的话。他知道对顾客那辆车的任何攻击,就是对顾客个人的攻击,因为你实际上攻击的是他的判断力。要使顾客作出一个有利的新决策,最好使他对过去作出的决策感到满意。 并且,贝洛斯提出“什么才是公平合理的交易”的问题,是想弄清齐格是否是真心想购买,即能否成为他的顾客,如果顾客回答说只愿贴付l千元,显然顾客没有诚意。和没诚意的顾客打交道是浪费时问,不如趁早结束,以集中全力寻找新的机会。) 齐格回答道:“贝洛斯,我总认为交易金额宜用整数,我看补付七干元就足够了。” 贝洛斯一怔,注视着顾客说:“齐格先生,你提出的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办到的。首先你要求折扣385元,还要求扣除税金350元,共达735元。这是我们万万接受不了的。(暂停片刻)但是,齐格先生,让我向你提个问题,如果我万一接受你开的价,你是不是准备马上能把这辆新车开回家呢?”齐格婉转地说:“哦,我不能肯定,贝洛斯,7000元可是一大笔钱,我的钱来之不易。” (齐格开了价,贝洛斯暗示他将顺水推舟,齐格开始退却。 根据消费心理学家查尔斯·罗斯所说,顾客作一项重大的决策时会“晕场”——产生怀疑和恐惧的情绪。顾客会想,我是否真正喜欢这种颜色?我是不是真要买?是不是现在就想买?我能不能在别处买到更便宜的东西?如果我坚持不让步,推销员会不会更优惠?等等。贝洛斯清楚这一点,他立即抓住顾客的话,趁机提出一个问题,把交易敲定下来:“齐格先生,如果我接受你开的7000元这个价钱,你是否买下来?”) 在齐格开始采取迂回态度,讨价还价时,贝洛斯拿出钢笔,在记事本上划掉7000元,说:“我们从现实出发,把7000元的事忘掉吧。因为我们公司绝对不会考虑这个意见的,让我告诉你,我们该怎么做吧。让我们细看一下七三八五这个数字。我们公司肯定接受这个价格。”接着贝洛斯放低嗓门,注视着顾客的眼睛,稍露一丝笑容说:“我们公司并不收回我们已开出的价钱。” “因此”,他说:“让我们来讨论这个七三八五吧。根据你刚才给我的数字,我们对你的那辆车开的价只比新车价低2600元,而你的那辆车,已开了4年多,平均下来,每年仅花费600元而已。”他放下记事本,列出这些数字,放低声音,注视着顾客的眼睛说:“可是,齐格先生,即使开谢弗洛汽车也没有这么便宜呀!”这使齐格对他上一次购车感到满意。 齐格知道贝洛斯想做什么,他说:“听着,贝洛斯,明说了吧,我是不会为那辆车付7385元的!我开价7000元,就是这个数!” 贝洛斯肯定受过戏剧表演训练,他说:“哦,齐格先生,我已无法处理此事,(现在他移到桌子顾客的一边,说出的话就像是用手臂挽住顾客的腰),但我要跟估价员谈一下,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你可以放心: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你按照你的价格使你得到那辆车,因为明摆着我想要你从我们店里开一辆车走。” (贝洛斯在达成交易时用的是一种绝妙的方法,当他说“你的车”,“你的价格”,并指出齐格驾驶的车每年花费只有600元时,他是把齐格从自己的车中搬出来,放到新车上去,即让顾客产生“拥有”这辆车的欲望。) 贝洛斯接着说:“在我回到估价员那里去之前,让我们确定一下,我们谈过的话。按我的理解,你开价7000元贴换旧车,一切费用均包括在内。”齐格回答说:“没错”。 (注意,贝洛斯重复他们之问的对话,是为了明确双方谈话的真实含意,以避免将来可能会产生的误解。) 贝洛斯去找估价员去了,一会便回来,说:“有点小麻烦,估价员家有急事,回去了,要到阴天早晨才回来。我想问的是,如果你不知道究竟能否成为这辆漂亮的车的主人,今夜能否睡个好觉?”齐格说:“贝洛斯,我想我是能勉强过去的。贝洛斯:“好,在你走之前,让我们确切弄明白我们之间绝无误解之处。(注意,贝洛斯是想把这笔交易敲定下来)你也知道,在汽车行业里,除非在协定上签字,否则,开的价是可以不作数的,不过,我干这一行已经多年。齐格先生,我相信,当你说出付7000元要这辆车,这就是我所要的协议书了,你是说话算数的,对吧?” 贝洛斯给齐格戴高帽子,齐格还能怎样?于是齐格(当然谦虚地)说:“对呀,贝洛斯,我说话是算数的!”贝洛斯:“我相信你靠得住,君子协议,一言为定。明早给你打电话,希望能给你带去好消息。” 第二天早晨8点,齐格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贝洛斯情绪激动地说:“齐格先生,喜讯!我刚才给估价员谈了,我们可能只要你付7200元贴换这辆车,一切包括在内。”此时此刻,齐格知道,他已经以7000购得这辆车。 齐格知道,不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原则上,一个人只要妥协一次,很快就会妥协第二次,这是毫无疑义的。于是,齐格说:“贝洛斯,昨天我对你富有洞察力和智慧,印象很深。我想你是知道的,我是一言为定,不会改变主意的。”贝洛斯答道:“你的意思是不是不能比7000元更多了?”齐格回答:“贝洛斯,我们之间并不是在使眼色,而是在交谈呀。清清楚楚,就是如此。”贝洛斯问:“你要我把车送过去给你,还是你来取?”齐格希望贝洛斯将车送来。 (需要指出的是,当齐格提出7000元的价格时,贝洛斯并未试图再次向齐格兜售。他明白,如果他这样做的话,顾客会把价格压得更低。) 在齐格买车后10天,贝洛斯打电话问齐格是不是喜欢这辆车,并问有没有需要他服务之处,还说:“哦,是呀,你有没有什么适当的朋友?我应该同他们谈谈我们的新型号。” 不仅如此,贝洛斯还定期打电话:“喂,顺便问一下,你有没有什么人……?”显然,他要使齐格对他的名字记忆犹新。 (成交并非是推销活动的结束,而是下一次推销活动的开始。推销员必须建立为顾客忠诚服务的信誉,这样不但能使他再次向同一顾客推销,还能使顾客为他推荐新顾客。销售后工作是推销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造就推销高手的关键。内行推销员在售后必做的三件事是:以各种方式(如电话、写信、登门拜访)与顾客保持联系、向顾客提供服务、请求顾客为他推荐新顾客。贝洛斯就是这样做的,达成了那笔销售,而且使贝洛斯在得到一位顾客同时又得到一个朋友。) 《销售与市场》1995年第六期, 作者: 彭诗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