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韩国现代企业公司从日本进口一万台录相机,刚从日本发货时他们获悉,另有几家公司共进口了三万台录相机,并比他们先从日本发货。 面对这迟到的信息,公司无疑已挨了一大闷棍,但领导们并未慌张。他们首先在《南方日报》刊登广告:现化企业公司需三万台录像机。同时又派出强在的销售部队马不停蹄地赶赴各大销售部门,承诺以更低的价格供应录相机。然后派人去另几家公司检查录相机质量,借故挑剔但又给“卖方”以成交希望,从而拖延时间,直至自己货到。即刻通过早巳联系好的销售渠道,以1800元/台的价格(进口成本价格2400元 l台)卖给各大销售部门,虽然他们为此赔了600万元,但此时录相机市场已饱和。现代企业公司然后才不慌不忙地与那几家公司讨价还价,那几家公司近于市场已失,一时又无大量周转资金,只好挥泪在贱卖,以每台800一1200元的价格卖给现化企业公司。待过一段时间后,现代企业公司又想法将三万台录相机仍以1800元/台的价格全部售出。为此,他们大赚一笔。 在已知对方优势和己方劣势后,现代企业公司采取缓兵之计,虚晃一枪,为己方赢得时间和市场,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销售与市场》1994年第七期,作者: 罗再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