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伦理 >> 正文
宏观营销效率评价           ★★★ 【字体:
宏观营销效率评价

作者:佚名     人气:24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一)、关于商品流通的宏观营销效率的总体评价 
  一个国家商品流通能否高效率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水平。而中国社会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恰恰在于商品流通的不发达、经常出现的流通阻滞现象,以及商品营销的 低效率。商品流通宏观营销的低效率,直接带来整个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的低效率。我国商品流通宏观营销效率低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商品流转环节太多,流通渠道不畅,流通速度缓慢,流通阻滞现象严重;流通领域变相侵蚀、耗损生产企业的收益,社会交易成本上升;流通企业(主要指商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缺乏,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资金利润率过低, 许多企业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流通领域竞争环境差,竞争条件不平等,竞争行为不规范;物流设施落后,仓储结构不合理,运输成本高,耗损大。
  (二)、商品分销渠道的运行效率分析
  从宏观营销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市场分销渠道大体上分为自组织渠道和组织化渠道两种。所谓自组织渠道,就是为了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由企业自发组织、自己建立、简单联合所形成的产品分销渠道。这是一种传统的商品分销渠道,其典型形式是生产者自销和松散型的简单合作销售。 如果人们按照一定的商品流通体制、流通特点、流通规律和分销组织结构等,对分销渠道加以系统组织,就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分销渠道系统,即组织化渠道。主要有:1公司渠道系统。这是指一家公司控制了商品分销的若干层次或环节,甚至控制了整个分 销渠道而形成的渠道系统。2联合渠道系统。这是一种以契约关系为基础,通过较为松散的联合经营而形成的分销渠 道系统。这种分销渠道形式一般由生产者与批发商、生产者与零售商、批发商与批发商、批 发商与零售商签订供销合同,建立正式稳定的购销关系,来实现联合经营。此外,若干独立的中小批发商和零售商实行联购分销,也属于联合渠 道系统的一种形式。3计划渠道系统。这是一种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指定或委托的工商企业(通常为国营 企业)按商品预定流向统一组织分销所形成的渠道系统。
  在我国传统的商品流通体制下,分销渠道系统的运行效率较低,一是由于计划渠道的单一性,二是由于计划渠道在传统体制下的行政性和排他性。改革开放至今已十多年了,我国的商品流通体制已作了重大改革,但商品分销渠道的运行效率仍然不高。从总体上讲,这是因为我国的商品分销渠道结构和运行模式仍不合理。
  首先,计划渠道系统,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品的自由流 通,降低了分销效率。改革后,我们打破了以独家经营、计 划经营和“三固定”为特征的传统商品分销体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度组织化的商 品分销体系却迟迟未建立起来,反而走上了分割肢解、化整为零、优势丧失的道路。计划渠道系统萎缩、营销效率下降,既是传统流通体制的弊病所致,又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某些决策失误、行政干预不当和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的结果。
  其次,公司渠道系统在改革开放以后,一直是我国鼓励发展,而且发展迅速的两种商品分销渠道系统。但这种渠道系统在我国现 行体制下,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垄断性。在我国目前的联合渠道系统中,联合方式、联营成员、联销产品和分销效率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联系渠道系统的内在结构有很多不规范性。其次,大多数的联合性分销渠道带有自发性,盲目性,也过于松散。成员之间缺乏长期 、稳定、严格的契约关系和诚实、守信的履约关系,短期行为严重,随意性大。
  再次,自组织分销渠道系统,即某种程度上的企业直接分销,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商品分销渠道网络中发展最快的一种渠道系统。应当承认,现阶段我国企业采用自组织渠道分销商品,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但若任其发展,当市场开放和流通有序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利用自组织渠道分销产品的工业企业过多,分销总量过大,又可能导致企业分销效率和宏观营销效率相对下降、分销成本偏高等新的流通问题出现。

  (三)、我国批发业的营销效率分析
  1、我国批发业营销效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批发体制是按一、二、三级批发体系层层批发、顺序流转的原则建立的,这种体制立足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流通模式,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国批发体制 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营销效率和经济效益仍很不理想,特别 是国营大中型批发企业。批发业营销效率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批发企业费用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销售规模相对缩小,销售利润率逐渐下降;资金投入不足,自有资金少,资金利用率低,资金周转速度逐年减缓,资金利润率普遍下降;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利润率下降,批发企业职工人数与企业营销效率、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活劳动耗费与单位劳动量创造的价值形成巨大的反差。
  2、批发企业营销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制约束,流通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之中,转换批发企业经营机制步履维艰;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落后,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许多批发企业未能及时转变经营观念 ,转轨变型,加强服务,而是等政策,要优惠,靠政府,经营方式落后,经营思想陈旧;竞争不平等,国家和地方政府往往重视工农业,保护零售业,轻视批发业,认为批发环 节只是工农业和零售业的桥梁,批发企业只是为它们服务的,因而在政策制定上对批发企业 不利。
  (四)、零售业的营销效率分析
  1、零售业经营活动的发展状况
  我国零售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经营活动领域扩大,商品辐射能力增强,营销效率和经济 效益的多项指标,都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时期,也好于批发业的整体情况,主要表现:社会零售商品总额急剧增长,购销量日益扩大,零售业的商品流通速度加快;零售商业网点迅速增加,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利润率上升;大型零售企业在社会商品流通中的地位显著改变,其营销效率和经济效益一般高于中小零售企业。
  2、零售业经营发展中的效率问题
  前面说过,改革开放以来,零售企业的营销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 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先进的零售形式和经营方式较少;零售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虽然我国零售商业网点总量有较大的增长,但网点布局的合理性较差,缺乏总体规划;一些城市中心大型零售企业过于集中,出现了过度竞争的现象;部分中小零售企业组织程度低下,经营困难。此外,我国零售企业效率低下,还由于零售企业的物质设施落后,技术手段传统,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经营方式。许多零售企业无力进行系统改造,先进的电子技术在零售企业管理中的 运用很少,远远不能适应零售业的高效化、现代化趋势。
  (五)、商品分销的运输系统效率分析
   1、我国运输系统在商品流转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商品运输系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的商品运输系统和我国商品流通规模相比,仍显得效率很低。这种低效率不仅表现在运输速度慢、运输质量差、运输耗损大、运输成本高,压船、压港、压站严重,还体现在运输能力、运输规模、运输结构、运输方式等方面。我国不同地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商品运输系统的效率较低,还由于运输方式的落后和管理中的不足。联运网络体系不完善和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缓慢是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条块分割,部门封锁,各自为政,割裂了运输体系的内在联系。

  2、运输效率影响商品流转的技术经济分析
  运输效率对商品流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衡量方法和指标也有多种。我们在这里只用货运弹性、货运强度、平均运距和优势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析。
  ⑴、货运弹性反映货运量变动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动率的比例。货运弹性小于1,表明货运量的增长慢于经济增长;货运弹性大于1,则表明货运量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⑵、货运强度是指一定时期货运量(或货物周转量)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货运强度高是我国运输系统的一大特点。这表明创造同样多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有更多的货运量或货物周转量。⑶、商品的综合平均运距,较多地受区域分工发达程度和区域间运输量大小的影响,而不同的运输方式的平均运距,则主要受它的各自的运输特点和它们之间比价关系的制约。不同运 输方式在不同运距范围的比价关系,可以调节运量在各自经济里程内的分配,促使运输系统内部自然分工。如果比价合理,将有利于大量的短途运输分流给公路,长途运输更多地由铁路和水路承担,从而使不同运输方式的平均运距和综合平均运距延长。⑷、优势资源利用率也是评价商品运输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