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该地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有时这种影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的作用。企业要避免由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利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市场营销机会,就应不断地分析和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趋势,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1.物质自然环境 物质自然资料是指自然界提供给人类各种形式的物质财富,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等。这些资源分为三类:一是“无限”资源,如空气、水等;二是有限但可以更新的资源,如森林、粮食等;三是有限但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锡、煤、锌等矿物。自然资源是进行商品生产和实现经济繁荣的基础,和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理的偶然性,分布很不均衡。因此,企业到某地投资或从事营销必须了解该地的自然资源情况。如果该地对本企业产品需求大,但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源,那么,企业就适宜向该地销售产品。但是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生产资源,企业就可以在该地投资建厂,当地生产,就地销售。可见,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往往是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建厂的重要因素。此外,自然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还表现在两个方面:(1)自然资源短缺的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自然资源逐渐短缺。例如,我国资源从总体上看是丰富的,但从人均占有量看又是短缺的。近几年,资源紧张使得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但又促使企业寻找替代品,降低原材料消耗。例如,1990年天然油脂吃紧,使一些以此为主料的肥皂厂陷入困境,四川某肥皂厂也遇到同样困难,但该厂马上研制出“芙蓉牌”肥皂粉,既提高了产品的功效,又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占领了市场。这种情况表明,资源短缺将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企业必须积极从事研究开发,尽力寻求新的资源替代品。(2)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占世界人口总数15%的工业发达国家,其工业废物的排放量占世界废物排放总量的70%。我国虽属发展中国家,但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对环境也造成严重污染,其中煤烟型污染最为突出。对此,各个国家(包括我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控制。这样,一方面限制了某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企业造成了两种营销机会:一是为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供了一个大市场;二是为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新的生产技术和包装方法,创造了营销机会。因此,企业经营者要了解政府对资源使用的限制和对污染治理的措施,力争做到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保证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地理环境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是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所必须考虑的地理环境因素,这些地理特征对市场营销有一系列影响。例如,气候(温度、湿度等)与地形地貌(山地、丘陵等)特点,都会影响产品和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在沿海地区运转良好的设备到了内陆沙漠地区就有可能发生性能的急剧变化。有些国家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各种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企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生产与之相适应的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例如我国北方寒冷与南方炎热的气候,都会对产品提出不同的环境适应性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在有三大“火炉”之首称号的武汉市的夏天,降温产品(冷饮、电风扇、空调器、电冰箱)特别畅销的原因所在。如果从经营成本上考虑,平原地区道路平坦,运输费用比较低,而山区丘陵地带道路崎岖,运费自然就高。可见,气候、地形地貌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运输、通讯、分销等活动,而且还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状况。因此,企业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与地形地貌,使其营销策略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五)科技环境及其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二次大战以后,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体系,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起着领头和主导作用。工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本世纪初的5%~2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我国目前这一比重仅占30%左右,说明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因素,它作为重要的营销环境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而且还同时与其它环境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 1.科技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1)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现代,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设备的技术开发(包括原有设备的革新,改装以及设计、研制效率更高的现代化设备),创造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流程。同时,技术开发也扩大和提高了劳动对象的利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创造新的原材料和能源。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的管理程序和市场营销活动。科学技术既为市场营销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又为市场营销提供了物质手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企业的营销决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每天都有新品种、新款式、新功能、新材料的商品在市场上推出。因此,科学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往往借助消费者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间接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营销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科技环境带来的影响。 (3)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以造就一些新的行业、新的市场,同时又使一些旧的行业与市场走向衰落。例如,太阳能、核能等技术的发明应用,使得传统的水力和火力发电受到冲击。太阳能、核能行业的兴起,必然给掌握这些技术的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又给水力、火力发电行业带来较大的威胁。再如,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后又被集成电路所取代;复印机工业打击复写纸工业;电视业打击电影业;化纤工业对传统棉纺业的冲击,等等。这一切无不说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行业替代、排挤旧行业,这对新行业技术拥有者是机会,但对旧行业却是威胁。 (4)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的市场寿命缩短。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原理、新工艺、新材料等不断涌现,使得刚刚炙手可热的技术和产品转瞬间成了昨日黄花。这种情况,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赶上技术进步的浪潮。否则,企业的产品跟不上更新换代的步伐,跟不上技术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5)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它本身创造出新的东西,同时又淘汰旧的东西。一种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新的产业部门和新的市场出现,使消费对象的品种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例如,在美国,由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美国成了一个“装在车轮上的国家”,现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不依赖于汽车。再如,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改变了传统的笔算和拨算盘珠的做法,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和微型计算器。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革,如果能被企业深刻认识到,主动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就能获得成功。所以,企业在组织市场营销时,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消费的变化,看准营销机会,积极采取行动,并且要尽量避免科技发展给企业造成的威胁。 (6)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营销效率提供了更新更好的物质条件。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高营销效率提供了物质条件。例如,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或旧的运输工具的技术改进,使运输的效率大大提高;信息、通讯设备的改善,更便于企业组织营销,提高营销效率。现代商业中自动售货、邮购、电话订货、电视购物等方式的发展,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又使企业的营销效率更高。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使促销措施更有效。例如,广播、电视、传真技术等现代信息传媒的发展,可使企业的商品和劳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这将大大有利于本国和世界各国消费者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起到刺激消费、促进销售的作用。第三,现代计算技术和手段的发明运用,可使企业及时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动向进行有效的了解,从而使企业营销活动更加切合消费者需求的实际情况。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消费者需求向高档次、多样化方向的变化,消费者消费的内容更加纷繁复杂。因此,生产什么商品,生产多少商品去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问题,还得依靠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来解决。这种情况,完全依赖传统的计算和分析手段是无能为力的,而现代计算和分析手段的发明运用,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武器。例如,利用高级电子计算机对消费者及其需求的资料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和预测,就能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相关资料,以作为企业营销活动的客观依据。 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必将给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必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给企业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应特别重视科学技术这一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以使企业能够抓住机会,避免风险,求得生存和发展。 2.因特网对营销的影响 因特网作为跨时空传输的“超导体”媒体,能够克服营销过程中时空的限制,可以为市场中所有顾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通过因特网的交互性可以了解不同市场顾客特定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因此,因特网可以说是营销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具魅力的营销工具之一。因特网将同4P(产品/服务、价格、分销、促销)和以顾客为中心的4C(顾客、成本、方便、沟通)相结合对企业营销产生深刻影响。 (1)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市场上顾客需求差异性大,利用因特网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企业可引导用户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具体要求,并根据顾客的选择和要求及时进行生产并提供及时服务,同时,企业还可以及时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时满足顾客变化的需求,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如美国PC机销售公司德尔公司(DELL),在1995年还是亏损的,但在1996年,它们通过因特网来销售电脑,销售率增长了100%。 (2)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进行定价。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基准的成本导向定价,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格局下,应当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方法。由于营销可能面对不同市场和地区的顾客,其消费层次和需求可能千差万别,因而要求价格具有很大的弹性。以需求为导向定价,除考虑顾客的价值观念外,还要考虑顾客能接受的成本,并依据该成本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定价,必须能测定市场中顾客的需求以及对价格认同的标准,否则以顾客的接受成本来定价是空中楼阁。通过因特网,顾客可以提出接受的成本,企业根据顾客的成本提供柔性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案供用户选择,直到顾客认同确认后再组织生产和销售。 (3)产品的分销以方便顾客为主。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分销渠道,是跨时空进行销售,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因特网订货和购买产品。 (4)从强迫式促销转向加强与顾客直接沟通的促销方式。传统的促销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工具对顾客进行强迫式的促销,以加强顾客对公司和产品的接受度和忠诚度,顾客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与顾客的直接沟通,同时公司的促销成本很高。因特网上的营销是一对一和交互式的,顾客可以参与到公司的营销活动中来,因此因特网更能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和联系,直接了解顾客的需求,引起顾客的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