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对广东省非织造布行业的调研,介绍了广东省部分重点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发展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并就上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想法。 1 概述 广东省的非织造布生产在国内起步较早,自1979年第一家投产,其年生产能力 200t左右,至1986年发展到20多家,年生产能力总计达到1.1万t,而至1996年,省内已拥有非织造布企业115家,拥有135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近10万t,居中国各省之首,成为国内非织造布生产、销售和应用的重要基地。 广东省的非织造布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深圳、珠海、中山、江门、新会、三水、东莞、汕头等地区,以珠江三角州地区最为集中。由于生产历史较长,各非织造布企业除了保留小部分80年代引进的生产线外,更多的是90年代较为先进的国外设备,其中大部分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日本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引进。产品主要品种有喷胶棉、热熔絮片、针刺产品(包括针刺地毯、造纸毛毯和麻絮片)、无纺粘合衬、热轧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和缝编非织造布等八大类。在上述产品中,以喷胶棉生产能力最大,达4.8万t;其次是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能力为2.9万t;针刺非织造布生产能力为7000t,居第三位;热轧非织造布和无纺衬布生产能力为6200t。近年该省水刺非织造布生产能力也不断扩大。此外,还拥有一批用于生产喷胶棉及粘合衬布的胶浆厂。 广东省非织造布产品主要用于服装辅料、医疗卫生用品、装饰用布、鞋用材料;部分产品用于产业用布,包括过滤材料、电器绝缘材料、蓄电池隔层、土工材料、汽车配套材料和农业用布等。 为推动行业发展,广东省在1986年成立了省非织造布行业协会,在促进、协调行业发展与联系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 广东省部分重点企业的基本状况我们根据省非织造布行业协会的推荐,重点了解了省内六家在设备、产品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概括地反映了广东省具有一定水平的企业的经济技术状况。 2.1 中富工业集团公司 中富工业集团公司于80年代初建厂,当时仅有一条喷胶棉生产线。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已成为企业注册资金3.3亿元、总资产11亿元、固定资产6.5亿元的股份制综合性集团公司,并于近日在深圳证交所上市。该公司主要产品有聚酯塑料瓶、特种胶盖、衬里布、保健用品等。 中富热轧衬里衬布有限公司是中富工业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该公司从日本、西德、意大利引进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泡沫法、热轧法非织造布整套机械设备,其中热轧法生产线设备总投资200万美元,于1995年11月投产,所用原料主要是来自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涤纶和丙纶短纤,专业生产高中档西装衬、丝绸衬、电脑绣花衬、人造丝花衬、鞋垫衬、胸肩衬、妇女卫生巾和婴儿尿片面布、医用手术衣、干湿面巾等产品。产品主要规格为15~120g/平方米,年产能力8000万yd。这些产品具有质感柔软、抗拉性强、粘合性好、耐水洗、耐干洗、抗皱、抗老化等特点。 中富工业集团公司的另一下属企业,中富海花喷胶棉厂引进了三套日本等国的喷胶棉生产设备,选用进口中空涤纶纤维为原料,年产喷胶棉5000万yd。该厂生产的喷胶棉采用专用胶浆通过特殊加工而成,产品手感松软、富有弹性。品种有硬棉、软棉、松棉、针棉等多种,产品规格从40~300g/立方米,适用于加工冬褛、秋被、棉被、床罩、沙发罩套、玩具服饰等。并可采用PA、PES等化工涂料生产所需产品。 2.2 珠海市三信水刺无纺布公司 珠海市三信水刺无纺布公司为香港控股公司,拥有台湾育豪公司产的喷胶棉生产线和水刺法生产线各一条,其水刺法生产线于1995年上半年投产,投资额为400万美元,产品主要用于手术服、医用工作服、西装衬布,年生产能力1000t。原料主要靠进口,产品的70%通过香港外销。目前该公司正与中国纺织大学联合开发功能性纤维,以拓展国际市场。 2.3 江门市致新粘合衬布有限公司 江门市致新粘合衬布有限公司拥有瑞士浆点涂层生产线一条,于1994年安装调试。该机机身为瑞士公司制造,机头为荷兰公司制造,设备投资约50万美元,设计能力为1200万平方米/y,速度25~50m/min,产品规格16~60g/平方米(按1.05m门幅),生产薄型产品的年产能力约达1600万平方米。主要原料为丙纶、涤纶短纤和少量锦纶纤维,原料按客户需要选用进口或国产的,胶浆多选用瑞士进口的。产品主要有高档西服、制服、男女外衣、轻薄女装、丝绸等服装的衬布,产品剥离强度高、缩率小、耐水洗、耐干洗;门幅相对较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设备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受到用户好评。厂内还建有实验室以控制质量。该厂产品主要销售于广东省和香港,并拟在武汉建立销售网络。 2.4 新会无纺布厂 新会无纺布厂建于1983年,是广东省早期建成的非织造布专业厂家之一,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现有一条日本产喷胶棉生产线,三条台湾产针刺生产线,一条德国产粘合生产线,均为1983~1986年间引进。企业年生产能力2500t,产品主要有喷胶棉、针刺棉、装饰布、土工布、鞋材,多为中档产品。主要原料为丙纶、涤纶,大多购于国内。 2.5 开平市华士达制布企业有限公司 开平华士达制布企业有限公司是引进德国Reifenhaüser公司90年代的纺粘法生产线,其设备和技术均具有较先进水平。该线于1993年3月试产,生产能力 3000t;第二期扩建工程引进双喷头纺粘法生产线,并于1994年12月完成安装,投入生产。该厂全部投资约达2亿元人民币,目前,年产能力9000t,为国内最大非织造布企业之一。 该公司设备先进、产品质量较好,目前已开发生产10~200g/平方米各种颜色的幅宽为3.2m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系列产品,同时还开发并批量生产亲水型、复合型、抗静电型和SMS等新产品。为扩大品种适应性,该公司增置了昆山科发公司产SMS复合设备。 华士达公司投资金额大,流动资金占用也高,企业负债率高,一般为亏损平衡点500t/月,每超10t可盈利10万元,计划还款期为7.5年,利息每半年结算一次。为了提高效率,改变前期经营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现在采取销售、生产、技术质量、车队等全员承包制。总经理直接抓市场销售、原料供应,以保证控制成本和利润。该公司产品主要出口香港,销售情况理想。目前达产率可达90%,为广东地区开工情况最好的企业之一。 2.6 广州艺爱丝纤维有限公司 广州艺爱丝纤维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月,由日本智索聚丙烯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三家合资兴建,主体工程于1996年10月建成投产。 该公司生产的ES纤维是用于婴儿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卫生用品的热粘合纤维,现已销售到美国、欧洲以及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生产线全部采用日本智索公司的聚丙烯纤维生产技术,引进了1995年出产的最新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年产1万tES纤维的设备每班仅用6名操作工。 ES是英文“Ethylene Propylene Side By Side”的缩写,是日本智索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聚烯烃系双组份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热粘合性复合纤维,其在产业界得到了一致好评。据悉,世界级卫生用品公司,如花王、金佰利、P&G等公司的知名品牌都首选这种纤维。 3 广东无纺布协会 广东无纺布协会成立于1986年10月,它由广东省非织造布的生产、科研、教学、贸易等机构跨行业横向联合组成,是全国率先成立的非织造布行业技术经济社会团体,现有团体会员95家,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及省外的特邀会员。目前的领导机构是由21个理事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 协会担负组织横向联系、协调和沟通技术经济信息的作用,同时加强与海外同行的交往,曾多次组团赴香港及东南亚参观考察,与海外非织造布同行进行广泛地接触和交流。还多次举办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1987年10月及1995年6月,协会先后在深圳、广州举办2届广东国际非织造布展览会,扩大与国内外客商的贸易往来。 协会在成立以来的10年间召开了12届年会,同时还开展技术咨询工作,对省内非织造布工业的建设生产、产品开发、信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广东省非织造布的特点 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速度快。从1979年仅有1家年产200t热熔絮片厂开始,经历15年后,目前生产能力近10万t,1994年产量已超过5万t。这样快的发展速度是与国家对广东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分不开的;另外加上广东省毗邻港澳地区,华侨和港澳同胞众多,进出口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境外投资活跃,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2)“三资”企业多,产品出口多。广东省非织造布行业的“三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产品直接出口或经加工后间接出口量占产品总量的一半以上;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从境外进口,满足了产品品种需要,也保证了产品质量。此外,“三资”企业重视市场研究、强化销量的经营管理体制,在管理方式和效率上也促进了广东省非织造布企业的快速发展。 (3)设备技术先进。广东省非织造布生产设备大部分从国外引进,技术起点高,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好。如开平华士达公司、南海远东无纺布公司等引进德国双喷头丙纶纺粘法生产线;珠海中富集团公司、三水金华无纺布公司分别从意大利、德国引进高档热轧生产线,均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 (4)产品以民用为主。广东省非织造布工业从一开始发展就受到香港非织造布产品市场的较大影响,产品主要用于服装业、制鞋业、医疗卫生领域等方面,而产业用非织造布数量较小,产品后加工能力也较薄弱。 5 今后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据广东省无纺布协会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广东省非织造布行业将呈持续发展状态,预计到2000年广东省非织造布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t。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除开发更多的产品外,还将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填平补齐,以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要。依据广东省经济结构特点以及与香港贸易的需要,预计喷胶棉生产仍将占主导地位,纺粘法、水刺法将以技术、品种优势崭露头角,成为销售额、利润额增长最快的生产方式。通过对广东省非织造布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使我们也看到了广东省非织造布企业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竣挑战: (1)国内企业加快非织造布项目投资与技术改造。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内地各省份充分意识到非织造布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与技术上的先进性,加快了非织造布的发展速度。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国内纺粘法生产线为5条,年产能力9000t,发展到1995年为28条线(3条线在建),年产6.8万t。水刺法生产线从1995年的1条线陡增至1996年的9条生产线。迅速扩大的国内生产能力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并逐步扩大外销比例,这将明显影响广东省非织造布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2)国外跨国公司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外市场分析认为,非织造布的市场容量与中国国民消费水平、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国的产业用非织造布产品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而这个市场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的企业。最近几年,已有5家国际著名企业涉足中国市场。近来的投资动态反映出的这种现象自1994年起得到了加强。国外非织造布跨国公司通常以独资或大股东形式在中国进行投资,引进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技术人员,并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经营管理体制,用高品质的产品占据中国市场。当然,这类企业尚缺少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以及价格优势。 (3)地区优惠政策减少,投资回收压力增大。随着1995年以来引进外资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及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进程的加快,广东地区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逐渐减少,更多的需要企业自身增强竞争实力,降低成本。另外在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巨大投资额的回收和现代化生产流程所占有的流动资金量对企业的压力逐步加大,它将迫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扩大品种、扩大市场份额方面承受更大的考验,这对企业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产品品种相对集中,产业用非织造布销量较少。由于广东经济结构的特点,产业用非织造布品种较少,销量不高,这一点已引起当地专家的重视。广东省非织造布产品主要集中于喷胶棉、服装衬里、医疗卫生用品、装饰用布、制鞋垫布方面,而在过滤材料、土工布、绝缘材料、农业用布等方面尚未大力开发。因此,产业用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拓宽、跨行业应用的协调、开拓非织造布应用领域成为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广东省非织造布企业面临的又一挑战。 6 几点思考 通过对广东省非织造布基本状况的初步了解并结合近年国内的发展情况,形成以下几点想法,与业内同仁探讨: (1)基于广东省非织造布的发展和特点,预计未来几年广东省在喷胶棉、服装辅料、制鞋资材、医疗卫生用资材的产量、质量方面仍会具有优势,并得到相应发展。依托香港地区的贸易往来出口创汇仍是广东省非织造布企业的主要收益来源,并具有内地企业难以与之相比的优势。 (2)广东地区非织造布业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方面的优势,使其质量和品种适应性具有极大的潜力和竞争力。重视这一点,将看到今后广东省非织造布业的立足点,这也为今后广东地区发展产业用非织造布提供了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基础。关键在于如何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将土工布、汽车装饰布、过滤材料、环保产品的开发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另外,预计广州艺爱丝纤维有限公司大批量投产后,在ES原料采购方面广东省将得地理之先。 (3)加强技术引进,增加开发费用投入,继续强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是广东省非织造布发展的成功经验。广东地区的企业与中国纺织大学、上海纺织研究院、沈阳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岳阳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仪征石化集团研究院都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发展这种联系与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广东省非织造布原料、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并及时了解国际先进科技情报与信息。 (4)广东省的非织造布企业今后将面临内地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竞争。就目前来看,在纺粘法、熔喷法、水刺法等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运用方面,今后海南省、上海地区、江浙地区以及北京、安徽、辽宁等地区都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线投产。这些新近扩大的生产能力若超过因经济发展而带动的非织造布市场容量时,剧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首先要求广东省非织造布企业尽可能协调发展,抓紧时机探讨企业联合的可能。同时,针对1995年以来国内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来研究自身的长处,立足出口、扬长避短、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出口型企业发展优势。另外,引进技术人才依然是广东省企业的特长,也是今后需要继续重视的企业策略之一。 7 结语 “九五”规划中非织造布是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广东省的发展过程是令人鼓舞的,它为国内各地开发生产非织造布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其未来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非织造布 潘世运,吕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