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技术创新,产品,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对科技的依赖关系已越来越明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靠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及其产品的质量信誉。为此,笔者想用动态的观点对这三者的内在的及外部的联系作一论述,供决策者参考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动力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它包括产品和工艺的整体或局部的创新,是一个由知识的积累到创造性运用的过程,是一个新技术向商业化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标是要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市场的成功,藉以推动企业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这就是说,技术创新是要形成产品、产生效益。 然而要获得技术创新的成功,或者说是出产品、出效益,就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去尽可能多地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包括市场需求信息,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开发及其运用信息)。这是技术创新的第一环节,也可以说是外部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技术创新也就无法进行。但光有这一条件还不行,还必须要有承载知识技能的人来完成,并且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有人才,要有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机制,要有各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归根到底是决策者要有企业家应具备的智慧、胆识和魄力。这是技术创新的内部条件。 目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既缺少技术创新的外部条件,也缺少技术创新的内部条件,“吃大锅饭”现象仍没有得到真正的克服,所以企业没有活力,老产品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的排挤,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这是很值得决策者反思的。 二、产品的内涵与产品开发的动力 一种能获得市场成功的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某种愿望与需要的有形物体和一系列无形服务的总称。但就有形产品而言,它不仅具有多样性、可替代性和弹塑性的属性,而且都有一个从孕育、诞生、成长、成熟到衰亡的过程,因此并不存在永远畅销的产品。从这一层意义上讲,产品是企业的生命,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则是企业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不言而喻,企业只有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才能保持生命和活力;而产品创新的关键又在于技术创新,在于最新技术信息的获取。如果说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产品创新的外动力,那末,技术创新则是产品创新的内动力,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产品推陈出新的过程正在加快,产品的使用寿命正在逐步缩短,因此,企业只有十分重视新产品开发、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才能在不停的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产品质量的内涵 产品质量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具有满足规定需要和潜在需要的特征。满意的质量是质量环的各种环节活动结果的综合。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认为,质量的最终体现是产品的适用性(用户的满意程度),而要达到这种适用性则需要经过13个质量环节的活动,即市场调研———开发研制—产品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原材物料—投入生产加工—工序控制—产品检验—性能测试—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市场跟踪分析。这13个质量环节构成了产品质量的系统工程,各环节既要协调配合,又都不能出差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这就是说,产品与产品质量的形成是同步的。由于产品适用性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因此质量环的运转也是永不停息的(按螺旋曲线向上攀升),而每一次攀升都是市场需求的改变而引导技术创新的结果。 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的活动中,市场调研与产品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市场调研,能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用户可能的承受能力;通过产品设计,可确定产品的使用性能、生产工艺路线和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材料的选用),从而可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的关系 由前面的讨论可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并且都离不开市场信息、技术信息,都离不开人才和运作完善的企业内部机制。但就产品的形成过程而言,技术创新当是前提条件,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新产品。因此,离开技术创新谈产品开发,都只能说是空谈。至于产品与产品质量,这二者是同步形成的。不论是技术创新,或是产品与产品质量,都以市场为起点,也都以市场为终点,市场是这这三者运动、变化、发展的纽带,而三者的活动又都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因而最终还是归结到人才开发和人才的使用上。一个企业要想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站住脚跟,就必须造就一大批能适应各个环节工作的人才,并且要紧紧依靠这些人才去完成各个环节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市场”的每一循环都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也就会无往而不胜。 茶叶机械杂志 罗丽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