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港合资安徽宁昌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组建四年多来,始终坚持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的方针,不断更新员工思想观念,转变内部管理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寻求突破,做到了质量管理、新品开发、降本增效和规模扩张四轮驱动,加速了企业健康高效稳定发展。 皖港合资安徽宁昌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组建四年多来,始终坚持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的方针,不断更新员工思想观念,转变内部管理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寻求突破,做到了质量管理、新品开发、降本增效和规模扩张四轮驱动,加速了企业健康高效稳定发展。据统计,自公司投产四年多来,已累计生产优质塑料编织袋9000万条,实现利税1100万元,新开发产品近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华东各地,并远销东南亚诸国,充分表明企业内部管理更趋成熟,规模不断扩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并以效益显著跻身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利税十强行列。 回顾宁昌公司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总结出有四条闯市场创效益的成功经验。 第一,以优取胜重质量 1993年11月,由海螺集团(宁国水泥厂)和香港昌兴行商品代理有限公司联合投资616.4万美元,组建皖港合资宁昌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系从德国引进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2000万条优质水泥塑编袋生产线。1994年2月17日破土动工,当年12月18日竣工投产发挥效益。 在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的硬件设备的同时,几年来,宁昌公司结合实际,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强化了提高产品质量的软件基础。公司建立健全了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用高于国际标准的企业内部标准来从严控制和把住产品质量关。建立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经济责任制,规范了质量考核程序,使各工序、各岗位和全体员工都承担质量责任,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与职员收入直接挂钩。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该公司实行了原辅材料进厂检验和不合格退料制度;加强了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完善了制品检验状态标识制度,即在各道工序分别采用不同的区分标记使产品的质量分解到机台和个人,月末根据质量指标的控制情况,与分配挂钩,奖优罚劣。同时,严格了工艺质量考核标准,加快了企业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进度,严格执行《水泥包装袋》国际9774—96新标准,确保了产品出厂合格率100%,优等品率100%。 该公司在强化全员质量教育中注意做到反复抓,抓反复,抓全员。定期开展质量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职员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解决了涂层膜塑分离、制袋粘缝不牢等技术难题,稳定了产品质量,并使全员质量意识稳步增强,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效益在我手中,质量在我心中”的良好风气,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该公司生产的三个品种的塑编袋产品均在全省水泥包装行业质量抽检中被列为优等品,其强度、跌落次数、出包机破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同类产品,该公司是目前安徽省塑编行业屈指可数的商标印制指定单位,也是安徽省首家包装定点生产企业,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定点包装袋生产企业的审核。 在售后服务上,该公司强化了仓储、装卸、发运诸环节的管理,做到了程序规范,既方便了用户,又防止了因品牌多易出错等事件发生。并注意国内外用户对包装产品的信息反馈,及时归纳分析整理并注意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 第二,以新取胜靠科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宁昌公司总经理程守策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只有不断开发出在市场适销对路的系列产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才能求生存,求发展。而这一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近两年来,宁昌公司根据国际市场反馈的信息,积极与海螺集团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在确定袋型尺寸规格的前提下,依靠公司的工程技术干部开发设计研制了两套传动装置和印刷辊,成功地开发了40KG及45KG小包装优质水泥塑编袋。不仅方便了海螺集团水泥出口对包装袋的需要,而且还自行组织出口包装袋36万条,创汇7万美元。同时,该公司不断收集、归纳、分析、研究市场信息,研制开发市场短缺的新型包装材料取得实质性进展。如在开发生产五合一布的基础上,该公司去年又研制开发真空镀铝膜复合布(该产品适用于食品包装领域,资金利润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去年该公司外销五合一布13.2万平方米,真空铝膜布8万平方米,为企业争创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初,该公司又研制开发新袋打孔装置,成功开发出涂膜复合光塑袋牗内外无衬纸牘。该产品生产成本低、强度高、防潮性能好,规格品种多,可广泛应用于水泥、化肥、粮食、化工产品的包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依靠科技开发新品的同时,该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解决制约生产的痼疾。宁昌公司一线是全套引进的纸塑水泥复合袋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几年来,公司摸索出了管好用好引进设备的经验,年产塑编袋达到2400万条,突破设计能力20%。 皖港合资安徽宁昌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原则,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解决了制约生产的诸多实际难题,为生产稳定健康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宁昌公司成立了小改小革领导小组,先后实施了二线圆织撑布架改造、减速机加油装置改进等技改30余项,取得了明显成效。 早在1996年初,公司就结合学邯钢、降成本活动,发动全员想方设法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得到了广大员工积极响应。如拉丝机主驱动手动联动控制板原为西门子产品每个备件一万多元,生产中该配件时常出现故障,既无备件更换,还需长时间停机检修。公司技术骨干汤伦发等经过悉心研究,根据生产中记录的参数,将速度、手动调节马达转速对应下料量、联动调节马达转速对应下料量,利用国产配件进行改装获得成功。经上机调试使用证明各项性能均能满足生产要求。由于重视科技投入和注意发挥引进设备的科技优势,使该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去年12月22日,该公司的复膜塑编袋产品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也是安徽省建材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产品,为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和进一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奠定了基础。 第三,以廉取胜降成本 宁昌公司注重结合实际,学邯钢,降成本,狠抓目标成本管理,以实现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该公司以编织袋的销售价格为基础,结合各道工序的设备、工艺等状况,测算出各工序合理的消耗定额,对生产所需的各种主辅材料实行定额卡制度,便于仓库强化发放管理。同时把消耗定额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工段、班组及个人,与工资奖惩考核挂钩,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各工序、各环节都承担降低消耗的责任。公司还每月召开一次财务成本分析会议,通报分析当月财务成本构成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下月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对策和努力方向。公司工会、共青团组织则通过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如拉丝工序开展降耗竞赛后,强化了全员技术培训,提高了操作技能,吨丝出袋率显著提高。废丝率比竞赛前降低了1.5个百分点,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下降了0.8%,成效十十显著。 此外,该公司还强化了原材料采购管理,一把质量关,二把价格关,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努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企业节约支出近30万元。 去年7月份起,该公司在总结成本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检查考核”的原则,细化、量化了考核内容,完善了五大专业考核体系,重点建立了定额成本控制体系,要求公司各单位和全体职员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目标,采取各种手段将本公司生产过程中所有数据分解落实到生产及管理部门,以计划成本执行结果来考核公司全体职员的经营业绩。该体系实施以来,有效增强了职员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凝聚力和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信心和干劲。 第四,以量取胜拓规模 任何一种产品既使在市场上再紧俏、质量再好,如果没相当的规模支撑,也难以在市场上取胜。因此,宁昌公司十分注意利用好国家政策,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1996年3月,宁昌公司紧抓机遇投资1600万元,在公司原地扩建了一条塑编袋生产线,再次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到1996年底,宁昌公司形成了年产5000万条塑编袋生产能力,而且公司通过强化管理、优化劳动组合,加大了修配改步伐,使二线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了设备性能的考核验收,实现了达产达标,二线产品、产量、质量指标符合要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二线投产不仅使企业规模得以扩大,而且在生产工艺线上推行“二合一”分工序管理负责制(即每道工序一个人管理两条线),仅增加定员三分之一,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据测算,去年该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76万条牤人,比上年增长6.2%,实现了拓展规模出效益的目标。 同时,在海螺集团领导和有关部门企业的重视支持下,去年上半年,宁昌公司完成了芜湖海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资产清理、评估和挂牌运作及归口管理工作。据悉,芜湖海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职员比原来精减20多人的情况下,生产优质塑编袋800万条,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获利50余万元。此举既盘活了资产存量,多创了效益,又扩大了企业经营规模,为企业扩张积累了一定经验。 中国包装工业 巴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