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企业的绿色产品开发策略           ★★★ 【字体:
企业的绿色产品开发策略

作者:佚名     人气:29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绿色产品是指既无害于人体健康,又不会导致环境污和生态破坏的产品。这类产品在我国乃至世界市场上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发绿色产品对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企业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绿色产品开发的具体策略有:绿色设计策略、绿色制造策略、绿色包装策略、绿色标志策略等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产生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环境观念深入人心,以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面对日益强烈的环保要求和日渐高涨的绿色需求,企业必须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不断满足这些需要。本文拟从绿色产品及其开发前景、企业开发绿色产品的战略意义和开发绿色产品的具体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 绿色产品及其发展前景
  绿色产品是指从内在质量到外部包装都无害于人体健康和安全,而且在其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且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汽车、绿色电脑等。
  绿色产品的“绿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标准可以由政府或社会团体制定,也可以由社会习惯形成。在国际惯例中,只有授予绿色标志的产品才属于正式的绿色产品,尽管各国确定绿色产品的标准并不相同,但都强调该类产品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特性。一般来说,绿色产品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产品本身不含有害于人体和环境的成份,且具有节水、节能、降噪等特点;二是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及消费中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且在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利用,或可以自然分解于环境中。
  目前,国外绿色产品的开发已深入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国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绿色产品的规模、数量、品种以及在商品流通中的比重都在迅速增加。仅以绿色食品开发为例,全球现已有100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涵盖粮油、禽蛋、鱼肉、水果、蔬菜、罐头、酱菜、果脯等各类食品,并且以其无公害、无污梁、绝少使用色素、防腐剂、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安全、优质和富有营养的特点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占据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我国绿色产品的开发最早始于绿色食品。1984年广州市开始进行无公害蔬菜培育试验,并建立了专门的生产基地。1989年农业部正式提出“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并决定把绿色食品作为优先发展项目。1992年“中国绿色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并统揽全国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到1995年底,我国已有62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对绿色产品表现出极大的消费兴趣和购买欲望。据1990年的调查显示,75%以上的美国消费者以环境保护主义者自居,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67%的荷兰人和82%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境问题而愿意选择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消费市场上的“宠儿”,可见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绿色产品的开发前景是极为广阔的。1985年全球开发出的绿色产品仅占新产品总数的0.5%,到90年代已上升到占新产品总数的9.2%,增长了18倍。预计再过10年,80%以上的产品都将进入绿色产品家族,成为国际商品市场的主力军。

  面对国内外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日渐强烈的绿色消费需求,企业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对策,积极迎接绿色浪潮,大力开发、生产绿色产品。
  二、 企业开发绿色产品的战略意义
  (一) 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和必然选择。企业通过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扩大产品的销路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瑞典纸业公司就是因开发了不用氯气漂白的纸尿片,而使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了3%。法国和德国的电池制造厂因生产不含汞和镉的电池,获得欧洲绿色标志,销路大增,短短几月,其产品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就提高到15%以上。经济学家预言,绿色产品作为商战中攻守皆宜的利器,开发生产新型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策略。
  (二) 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产品开发是符合消费者意愿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新的企业发展方向,市场机会多、潜力大,捷足先登者必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和回报。绿色产品因其具有较高的绿色价值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其售价一般要比普通商品高20%—50%,有些甚至高达200%,如此巨大的价格差额无疑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企业开发绿色产品还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优惠条件,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开发绿色产品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头等大事,充分考虑了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 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如前所述,绿色产品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就等于获得了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再进一步分析,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领域中环境保护管制的日益增多和愈加严格,许多发达国家借此构筑起非关税的“绿色壁垒”,限制或禁止国外商品进入,达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如果企业通过开发绿色产品,获得“绿色标志”,就可以有效地打破“绿色壁垒”,扩大产品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推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四)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应该成为改善环境的主要表者。企业通过开发绿色产品,将环保观念纳入生产经营活动中,从生产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用、生产程序的制定、包装方式的确立、废弃物的处置等各个方面都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兼顾了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好感,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 企业的绿色产品开发策略
  (一) 绿色设计策略
  绿色设计是指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观念的设计,即在产品的设计中加入环境因素,并将其列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与传统的产品设计相比,绿色设计不仅要考虑产品在使用中的性能和功效,而且要考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甚至还要考虑产品在使用或报废后的处置问题。例如,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一种绿色设计称作“为拆卸而设计”(DFT),即是从长远眼光构思开发产品,以便在产品使用寿命完结时,零部件可以翻新和重新使用,或者可以安全地将其处理掉,在全球垃圾废物等处理费用日渐增加的情况下,把产品设计得容易消毁和易于制造一样重要。
  绿色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将改善环境的努力凝固于产品设计中。这样设计的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安全的原材料,节约能源和资源,并尽量做到不污染环境;在其使用过程中不能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而且做到耗能很低;在其使用或废弃后,可以拆解、回收翻新和重新利用,或者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

为达到绿色设计要求,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产品的材料设计上,注重安全和节省。其一是选择无毒无害、安全可靠,易于分解处理的原材料,以减少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其二是节约使用原材料,少用或者不用稀有原料,多用边角下料、废料或再生物料,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产品的工艺设计上,注重效率和减少工序。通过选用新工艺,新设备,达到节省资源和能源,降低废物排放的目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加工工序,简化加工流程。
  3.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注重短小轻薄。一是尽量缩小产品的体积,减轻商品的重量,以降低材料消耗,同时要避免过度包装。
  4.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注重节能和高效。即在提供产品的基本效用时,具有节电、节水、节能、省油和降噪等性能;同时赋予产品合理的使用寿命,延长其使用周期,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5.在产品的结构设计上,注重简结和再利用。一是尽量减少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产品结构;二是在产品报废后,易于分类处理,实施回收、翻新和再利用。
绿色设计是从未来着眼构思产品,不仅考虑产品在使用中的功效,而且考虑产品在结束“生命”阶段的处置问题。这样既可以有效防止自然资源的枯竭,还能减少垃圾的排放量。目前这种设计已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
  (二) 绿色制造策略
  绿色产品的制造过程应该是一种“清洁”的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来安排组织绿色产品的生产。
  绿色制造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是通过综合利用资源和替代使用短缺资源,做到节约自然资源,减轻资源的耗竭;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与排放,促进产品在生产中与环境相容,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为达到以上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以下绿色生产措施:
  1.采用“清洁”的能源和“清洁”的材料,实现清洁生产。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如风能、太阳能、潮勺能等;清洁的材料包括无毒无害的原料及中间产品。清洁利用可大大减少污染及污染物的排放。
  2.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减少生产中废物的排放,以最少的投入、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产出,高效率、低费用地处理必排的少量污染物。
  3.采用先进的绿色技术,保障绿色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损耗量,减少生产中排污量,降低排污费用;采用最新的生物工程、人体科学和智能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采用工业自动化管理技术,实现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实现绿色管理。
  (三) 绿色包装策略
  传统包装观念认为,包装除具有保护商品便于储运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的促销功能。因而传统包装的出发点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奇、求美的心理需求,不惜采用豪华、精美和过度的包装,而不考虑包装对环境和资源的不良影响。
  绿色包装以环境保护为首要出发点,在包装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在材料选择上选用无毒害和可分解或再生利用等包装材料;在包装风格上,追求单纯化、简单化,避免过度包装;在包装策略上,坚持4R原则,即减少使用包装材料(Reduce)、回收(Reclaim)、复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企业在设计产品包装和实施绿色包装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改变传统的包装观念。从以刺激购买为包装的主要出发点,转向以保护环境资源为主的绿色包装观念;从追求精美、繁复的包装,转向追求简单、环保的包装。这样既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量,保护了环境,又切实减轻了消费者负担,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2.在包装设计中加入环保意识。一是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中,本着对环境有利,对节约资源有利的原则,尽可能选用可循环和再生利用的材料;二是在包装装璜设计中加入绿色因素,即包装外观具有浓厚的生态气息,包装上的文字应增加环保宣传和正确处理废弃包装物的说明,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回收使用”等。
  3.采用新型包装材料。当今世界的绿色材料开发不断翻新,开发成果层出不穷。企业应注意采用这些最新成果,取代传统包装材料,如用新型无毒无味,可自然分解的BOPS包装物取代传统的PVC(聚氯乙烯),用麦秆为原料制成的新型材料取代聚乙烯泡沫,以减少“白色污染”。
  (四) 绿色标志策略
  企业在开发出绿色产品以后,应积极争取“绿色标志”。“绿色标志”又称“环境标志”,它是一种张贴或印刷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的特定图形符号,标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绿色标志是对产品环境性能的一种公证式鉴定,也是对产品的全面环境质量的评价。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著名的“蓝色天使计划”(Blue Angle)、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ECP)、日本的“生态标准制度”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将公布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ISO/DIS14000系列环境体系认证标准,促使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志、环境评价等方面标准的国际化。
绿色标志一般由绿色产品的生产者自愿提出申请,由权威的环境标志认证机构进行认定和授予。其标准由技术专家根据产品在各生命周期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来制定,包括:初始原材料准备、生产制造、包装销售、消费者使用直至全部报废的全过程中,制定对大气、土壤、水源、人类能源等影响的一系列环保标准。
  企业获得绿色认证的途径。企业要想获得绿色标志,首先,要组织专门人员研究和掌握有关的环保法规,制订本企业的环保规定和环保标准,以便明确方向,力争达到标准。其次,要在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做好节约能源,减少原材料消耗,综合利用有限资源的工作。再次,对于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应在产品的商标、标签、标志等的形状设计、图案绘制、文字说明等方面充分体现企业及其产品的绿色特征,显示出其绿色形象。但需注意的是,说明要符合企业及产品的实际情况,不能夸大其辞,或使人产生歧义和误解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巍,林淑辉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