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慎用防止窜货的方法           ★★★ 【字体:
慎用防止窜货的方法

作者:佚名     人气:17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我读了梅明平先生的《十大步骤防窜货》这篇文章。我个人认为,作者的所谓防窜货的十招,有下列的不足之处
  1, 没有系统分析窜货的根源,经销商为什么要窜货,销售员为什么会帮助经销商窜货。
  2, 中国现有市场流通结构对窜货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种市场状态下,适当的窜货对一家公司的销售额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有利呢?
  3, 作者的十大防窜货步骤是建立在一个企业管理者主观想象的基础上,制定的防窜货手段,没有顾及市场本身的规律。
  每一个快速消费品企业,都特别注意防止窜货。我认为,首先,企业要分析窜货的根本原因:窜货市场机理是什么?窜货的根本诱因是什么?只有充分了解这个市场,才能从制定销售战略的时候就开始预防市场窜货的可能,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作者的十大步骤,是建立在战术基础上地方法,治标不治本。都是以提高成本,降低销量目标为前提的。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场本身对窜货的诱因还继续存在,经销商在利益驱导下仍然会创造新的办法去窜货,销售员也会铤而走险。从长期看,在上述窜货与反窜货的过程中,企业不知不觉的提高了经营成本,降低了雇主对员工的要求(因为减少了销量指标),最终导致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因为成本提高,价格相对较贵),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下降(因为目标容易完成,不用太努力去工作),最终导致销量下降,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有时产品的销量并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但市场占有率下降了。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企业忽视,但又非常危险的信号。一些著名全球性快速消费品公司,非常注重市场占有率这个指标。作者的十大步骤在使用各种方法限制销量,限制配额的时候,应该注意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当企业提高自身成本,降低自身产品竞争力的时候,往往必然会造成市场占有率的降低。但有时,短期内销售量的稳定和市场容量的增加掩盖了市场占有率降低带来的危险,使企业在麻痹中被淘汰出市场。
  中国的市场是一个发展极不成熟的市场,是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市场容量巨大的市场。即使像雀巢,达能,宝洁,联合利华,高露洁这样的跨国企业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复杂情况也是一筹莫展,没有什么妙药良方来防止窜货,但是这些企业也只是适当使用了作者的防窜货的方法。我想这些企业当然是有能力想出和作者一样地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防止窜货,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去使用这些方法。我想这完全是出于成本、效率和竞争力的考虑而权衡这些方法的利弊,适当的使用这些方法来治标。而对于治本,更多的是从制定市场战略和销售战略的高度来减少窜货。
  作者的十大步骤,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好处吗,我就不再多说了,作者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我要说的是这些方法的弊端,供企业参考,以便企业在选用这些方法是权衡利弊,适当选用。
  1. 组织架构—成立督察部。其弊端就是成本增加。同时督察部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不一定能令企业满意。据本人了解,消费品行业的这些巨头很少有建立督察部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是平等的商业合作关系,无论是哪一方都无权管理对方的。最多是供应商认为经销商窜货,违反和约了。要么终止合同,要么打官司确定谁来承担违约责任。其他的行为都是无意义或违法的,但无论打官司还是终止合同都是供应商不能接受的。在买方市场里供应商是处于劣势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方法只能用来监督供应商销售人员的促销费用使用情况。可是,对于促销费用地使用,督察部的人可以说是跟本不能控制的,也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的。稍有销售经验的人都知道,他自己的促销费用是怎样使用的,当然也知道怎样对付公司的检查的。

  2. 经销商识别码。有两种标识方法,一种是标识在外包装箱上,一种是标识在内包装或直接标在产品上。对于第一种方法,一般是在发货时才标上去。这样供应商的库存比较容易控制,成本又不高,就是容易被涂改。可以考虑在这种标识使用放涂改措施。对于第二中方法,显然不可行,成本太高。我所说的成本不是标识过程的成本,而是产品经标识后对储运成本的提高和使生产线生产效率的降低。对于一个对生产效率和储运成本要求很高地企业来说,这一点是不可能接受的。我想在这里就不用细说第二种方法怎样影响储运成本和生产效率了。
3. 经销商区域划分。从主观上,这种方法能在心理上给经销商一个信号,就是公司严防窜货的信号,让经销商对企业保持信心。其实所有这十大步骤都有这样的心理作用,这种心理作用往往比实际效用还更有价值。经销区域是划分了,但如果,一个二级批发商从经销商那里进了货,卖到其他区域了,怎么办呢?一个企业总不能禁制其经销商把货卖该二级经销商吧?如果禁止的话,将大大的降低产品的分销覆盖率,可想而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有怎样的变化。所以区域的划分不能对窜货起到什么作用,而且,对于成熟的产品,其经销商的网络覆盖区域肯定是由重叠的,肯定也有没有覆盖到的地方。
  4. 供货限制。可以说简单的供货限制是饮鸩止渴,短期看,销量稳定了,长期看,市场占有率必然降低,产品一定要被淘汰的。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同质性很高。在一个市场里,有很多同等的不同品牌的产品在供应。某个品牌的供应不足,必将有其他品牌的产品来填补这个空白。所以供货的限制应该是在满足市场供应同时减少经销商库存的前提下进行。一定要保证对消费者需求的正常供货。但是这种供货限制是以牺牲不完成既定销售目标为前提的,是那些跨国企业巨头不能接受的。但是国内的一些小型公司有可能接受,而且短期内效果还不错。我建议一定要注意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注意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对品牌的认知度将不断的提高,到一定阶段后,小品牌将不再被消费者认可,这关系到企业的百年大计。
  5. 返利限制。其实这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按照合法的程序,只有经双方协商一致了,共同认定后,供应商才能对经销商进行相应的处罚。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单方面决定并执行对经销商的处罚,有违法的嫌疑,其实只要经销商认真起来,经销商自身的经营管理规范起来,这种处罚必然要引起法律上的纠纷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可以给经销商一定的震慑力,但长远来看,一但经销商的内部管理规范了,比如像超市一样,内部规范了,哪家供应商敢随便扣除超市的费用不给?
  6. 销售支持的限制。比如现款现货,对于防止窜货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要考虑到竞争对手,如果竞争对手有信贷支持的话,你的现款现货将使你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同时其他诸如促销费用的限制或不平等公平的使用促销费用等,都是一个志在全国甚至全球的企业所不会采用的。同时公正公平也是一个企业起码的操守。我这里说所的公正公平不是说吃大锅饭,企业按照销量给与同等比例促销费用。企业应根据投入产出效率来确定促销费用的投入。某个地区,某个经销商的促销费用投入和良性产出效率高,就可以适当加大投入,否则就要减少投入。
  7. 经销团队市场秩序奖金。从表面上看,我们是管理经销商了,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有多大呢?基本很难执行,因为窜货的诱因比你的市场秩序奖金更加诱人。同行是冤家,有可能我故意窜货,导致大家都拿不到奖金,但我的销量增加了,我的市场覆盖增加了,我在供应商的销售权重增加了,我很快会把其他经销商挤垮的。所以说,这种市场秩序奖金完全是供应商的一厢情愿!

  8. 窜货处罚。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同样要涉及到法律问题。包括认证,取证等等。除非你是非常优势的产品,你的客户不经销你产品会损失很大,同时也没有其他替代商品可以经销。同时企业也可以毫无顾忌地砍掉任何一个经销商,你才能这样做。否则这个方法也只是个心理暗示而已。只能从心里上震慑经销商,实际操作会友很多问题。
  9. 对于窜货处理程序。这个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主要是窜货的标准认定,对二级批发商窜货的责任认定等有一定难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标准
  10. 经销商市场管理公约。这个方法要注意的事项同第7布。在中国的市场条件下,几乎没有什么效用。
  综上所述,上述的十大步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窜货问题,有的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所以企业在使用上述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纵观全局,有限度地使用各种方法,同时,企业应当深刻的分析自己产品被窜货的根本原因,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在制定市场策略的时候,在制定销售策略的时候从根本上限制窜货的发声,最大限度的减少窜货。一个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市场占有率越高其窜货的可能性就越大,其窜货的程度就越大。在中国这个复杂而庞大有极不成熟的市场里这是矛盾的对立
作者: Kim Wang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