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北京天友集团浙江分公司销售经理,负责宁波地区业务。 昨天,李顺刚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广东伊人集团的浙江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问他是否有意向到他们公司来工作,职位是销售经理,也是负责宁波地区业务。说是他的前任刚辞职,公司急需要像李顺这样的业务管理好手加盟。 听到这个消息,李顺的心一下子激活了。 伊人在全国可算是行业第一品牌,机制也相当灵活,也敢于用人,在浙江省也是呼风唤雨。而且,目前继续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能进入这样的公司,可一直是李顺梦寐以求的啊,哪怕是薪水低点、工作累点。 自从毕业两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在天友公司里,从最初的销售代表做起,做到销售主管,到现在的销售经理。然而,也不知为什么,李顺总感觉自己的好像还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状态。一方面是自己的上司分公司总经理对自己一直有种抵制和限制的情绪,担心自己哪一天把他给“顶”了;另一方面,是自己所在的公司一直不怎么主张什么品牌建设,完全靠地面部队攻城。很累很苦,虽然业绩也不错,但如果有强大的品牌支撑,应该可以做到更好。而且,从目前来说,他在天友想再往上升一步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伊人的销售经理为什么突然辞职呢?是另有高就,还是另有隐情?对于这个问题李顺不得不考虑。 经过分析与对比,李顺决定不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决定跳到伊人集团去,做宁波地区的销售经理。 揭开“好市场”的面纱 经过与广东伊人集团浙江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简单沟通之后,对浙江伊人,李顺已经有了个大概的认识,加上自己原先对伊人的了解,李顺对伊人宁波办事处已有了基本的判断和认识。 2003年5月8日,李顺开始了在伊人宁波办事处的工作。根据伊人浙江分公司刘总的介绍,应该说,伊人在整个浙江市场的运作是相当不错的,伊人进入浙江市场三年来,市场占有率一直排在行业第一位,且现在每年基本保持在20%的增长率;宁波办事处作为伊人浙江分公司的重点市场,2002年已达到近2000万的销售额。 然而,很快,李顺在走访市场和拜访客户中了解到,宁波市场的业绩不是想像中这么乐观,一种直觉告诉他,宁波市场存在很大的泡沫和风险,虽然,这些客户没有明白直接地告诉他具体情况,但李顺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通过与办事处财务人员的深度沟通后,更加验证了李顺的猜测是正确。 他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了! 宁波市场的问题远比他想像中更可怕。 所谓“好市场”的光环下,掩盖着太多的问题。 一是宁波市场存在着严重的“透支”市场和“涸辙而渔”的问题。截止到4月份,4个主要县级市场经销商还在消化2002年的压货库存。 二是宁波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货款风险和拖欠货款的问题。从前任接手到现在,宁波市场累计有近350万的在途货款(即包括已开票未结款和已销未结款)。 三是宁波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费用透支的问题。市场费用透支现象严重,2003年全年近300万的市场费用只余下不到160万,与销售额的占比30%相比,超出了近20%。 四是宁波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外库存和库存转移问题。截止到2003年4月份,宁波办事处的外库存达到了近250万,经销商的外库存更是达到了300万,整个外库存则是达到了近550万。 ………… 一算下来,李顺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宁波市场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乱摊子”和“大窟窿”。原先在天友的时候,也间接听到过一些传闻,说是越是大公司,里面越是乱得吓人。原来真是如此。而且这样的事情正好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所谓的好市场,竟然如此! 作为企业的市场新兵,当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时,不仅仅是看它的表面数据,更要深入到市场中去了解。否则,不了解市场,盲目接手,只会让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 突围还是退缩? 宁波市场的问题这么严重? 怎么办? 退缩? 撤退? 是继续掩盖? 还是自行处理? 还是上报解决? …… 李顺突然想起以前的一个师兄说过的一句话:在中国做市场,没有绝对的好市场,也没有绝对的坏市场。好坏都是相对的,也都是可以转变的。关键是,碰到好市场时,要想办法把好市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碰到坏市场时,要想办法争取资源尽最大努力把坏市场的影响减到最小。销量才是硬道理。 郁闷了一整天的李顺,已经想了很多很多,也听了很多师兄的建议。 他也知道,他也没有退路了。 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寻求支持,全力突围。 这是威胁,但更大程度上也是机会和锻炼。 他必须了也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在伊人立稳脚跟,斩露头角,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当天晚上,李顺便把他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整理,并附上相关详尽的数据和报表及相关经手人的签字复印件,经过一夜奋战,一份上万字的市场报告《伊人宁波市场的现状分析、原因探究及解决方案》终于整理完毕。 第二天一早,李顺就亲往杭州,他得把这些浮出水面以及即将浮出水面的问题当面向浙江分公司刘总做个详尽的汇报,并争取他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问题,同时,由于宁波市场的众多问题在前任时一直被隐藏在水面下,宁波办事处所有员工除了财务主管外,别的同事并不了解得多少。所以,他在走之前,要求财务主管在他还没有回来之前必须把这些问题控制在最些的传播范围之内,以免影响和动摇军心。 到了杭州后,刘总早已在会议室等候着。 电话里,他已经简单地听取了李顺的工作汇报,第一次感觉到了宁波办事处有问题。然而,等李顺两个小时的工作汇报完了之后,他才真正知道了宁波市场的问题及其严重性。原来宁波市场几年来所谓的“好市场”和“丰功伟绩”,全是肥皂泡沫掩盖下的“虚幻的光环和业绩”,全是严重透支市场换来的“短暂的繁荣和辉煌”。随着李顺反映问题的深入和建议解决方案的剖析,浙江分公司老总更进一步知道了宁波问题的严重性和可怕性。 截止到4月份,4个主要县级市场经销商还在消化2002年的压货库存。 从前任接手到现在,宁波市场累计有近350万的在途货款(即包括已开票未结款和已销未结款)。 2003年全年近300万的市场费用只余下不到160万,与销售额的占比30%相比,超出了近20%。 截止到2003年4月份,宁波办事处的外库存达到了近250万,经销商的外库存更是达到了300万,整个外库存则是达到了近550万。 这些数据显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完全超出了宁波办事处的解决范围和能力,也超出了浙江分公司的解决范围和能力。怎么办? 刘总也陷入了沉思。 这些问题,及其严重性,也许在伊人集团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可怕的第一次。 他终于也意识到,为什么原宁波办事处经理的为什么这么突然辞职?为什么宁波办事处经理辞职得这么突然?原来他实在是包不住这些问题了! 看到浙江分公司的老总也陷入了沉思,李顺意识到,问题也许单纯依靠宁波办事处和浙江分公司是远远解决不了宁波办事处的问题;但是李顺又必须首先说服其上司即浙江分公司的老总:问题本身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宁波市场的霸主地位可能就要易主;而易守难攻的宁波市场一旦丢失,重新收复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而宁波市场的销量又几乎占据了浙江分公司近一半的销量;宁波市场一旦丢失,浙江分公司在总部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而这却是浙江分公司老总坚决不愿意看到的,至少是他在任上时。 李顺知道,只有说服了刘总,才有可能依靠总部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至少,也可以借助浙江分公司的力量来解决。这点,李顺不得不做到,也必须做到。 经过近一个上午的深度沟通和探讨,刘总最后终于松口了。“这些问题太严重了,单纯依靠我们浙江分公司或宁波办事处的力量完全解决不了;但从各方面来看,这些问题必须解决。看样子,你得跟我准备一下,明天回广州总部去,直接向营销老总赵总汇报,并请示解决方案”。 到了这时,李顺终于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知道,只要刘总答应回总部汇报并请示解决方案时,问题的解决已八九不离十了。毕竟,浙江分公司可是全国前三位的市场。 作为销售人员,问题是其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土壤。与市场打交道,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有问题,才有体现自己价值的可能性。但有问题也仅仅是可观性,处理不好也会成为埋葬自己职业销售生涯的坟墓。关键是碰到问题时,要学会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最好的解决方案,争取尽可能的资源,更重要是还要让问题解决的资源提供者和审批者看到明显的投入产出比。 管理为王 关于宁波市场的遗留问题,李顺终于得到了总部的最高批示: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总部将全力支持。 从广州总部回宁波后,李顺根据总部赵总的批示和刘总的指示,一方面尽快在半个月时间内充分利用总部的特殊资源支持,彻底全面地解决好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借此机会强化和提升宁波办事处的市场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抓实效抓体系抓全面,从市场的开发型向管理型过渡和升级,夯实管理平台和基础。 管理是企业市场运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区域市场开发到一定时候,管理尤为必要。李顺知道,要成功解决宁波市场的遗留问题,如果不从管理入手,就很难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据此,针对遗留问题,李顺抓大放小,结合自有的资源,用活用足总部给予的特殊政策;同时,充分运用管理杠杆,把解决遗留问题作为阶段性任务和考核指标从自己在总部和浙江分公司立下军令状开始分解和落实到每个相关执行人员身上。 对于自有的库存和经销商的库存,则一方面鼓励修复残损机型,另一方面,准备利用一次大型促销活动进行充分消化这些不影响二次正常销售的修复机库存和老机库存,同时,把完全无法修复的则全部性一次性退回总部处理。 对于在途货款,不管是已销未结款还是已开票未结款,则落实到相关区域和渠道责任业务员头上,给予一定的费用支持,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全部收回,同时必要的时候可以辅以一定的法律手段。 对于市场费用,则严格按照总部和浙江分公司的市场管理条例,针对性的预算使用,坚决不允许跨季超额使用,月度之间也不允许超过50%;同时,把市场费用的合理使用与相关业务人员的绩效结合起来;非常时期;总部特批的100万追加市场费用,则实行办事处经理统筹安排制,并且严格执行业务人员申请办事处审核浙江分公司审批的三级程序。 在处理遗留问题的过程中,整个宁波办事处所有员工都得到了一次历炼,得到了一次整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优者用、中者留、庸者下,人员的结构得到了极好的优化;而且整个办事处的风气为之一振,一改以前大企业的官僚作风和懒散习性。 在客户开发与管理上,坚决砍掉了那些只有费用没有产出的“瘦狗型”和“问题型”客户;在狠抓客户的服务与管理上,由以前对客户颐指气使转变为对客户的贴身服务和深度协销。 在财务监控与管理上,严格执行总部和浙江分公司的先申请后审批再执行的财务制度,费用的发生严格与责任人挂钩;除了KA客户外,所有的客户全部都是款到发货,坚决杜绝坐支现金和截留货款转费用的事情发生;在促销品、促销员工资的管理上,全部由办事处统一安排和管理,不再由客户代为管理或业务人员代为发放,严禁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 …… 就这样,前后花了近一个月时间,遗留问题解决了,客户结构优化了,队伍水平提升了,市场管理也上台阶了。 李顺,也终于成功顺利地接收了宁波市场。 虽然,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也布满了汗水和泪水,用跌爬滚打来形容,或者是用荆棘丛生来形容,都不为过,也曾经想到过要放弃,但终究还是挺了过来,但最后还是得到了…… 2003年国庆期间,来浙江视察市场的赵总,在浙江分公司刘总的陪同下,在宁波市场马不停蹄地看了一天市场,结束前说了一句,“小李,好好干,宁波市场,搞得不错,不仅仅成功地解决了遗留问题,优化了客户结构,夯实了市场基础,而且,在销量上也上了个台阶!不错,不错!” 李顺连忙说,“赵总,这关键是您的支持啊。没有您的支持,没有刘总的理解和帮助,光靠我们宁波办可根本是无力回天的啊!” 从赵总和刘总的笑声中,李顺已经看出来了,他已经开始得到伊人中高层的认同和认可。 他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在伊人的职业前景。他想,只要继续拼命努力,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作者: 石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