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批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的市场运作模式依赖二大要素:一是通过广告拉动,在那个时代崛起的企业,大多数是广告轰出来的,谁敢一掷千金做广告,谁就有机会;二是通过中心城市(或区域货物聚散地)的批发市场向周边辐射,通过大经销商的网络渗透实现产品覆盖。那个时代的企业销售分支机构(办事处、分公司或子公司)通常设在省会城市,一批通常在省会城市(或区域货物聚散地),二批在地市级城市,三批在县级城市。 1997年前后,康师傅、娃哈哈、双汇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始转变营销策略,一方面降低广告在促销中所占的比重,加大现场促销,营销活动逐步从“空战”向“地面战”转型;另一方面,实现了营销重心下沉,首先是销售分支机构设到地市一级,其次是客户下沉,一批也设到地市一级。当时媒体形容这些企业“拿大户开刀”,其实质是“抄了一批的后路”,把优秀的二批升级为一批。相应地,二批下沉至县级。在1997年的营销转型中,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由于没有跟上转型的步伐而淡出市场。 大约在2000年前后,企业的营销重心再次普遍下沉至县级,尽管销售分支机构并没有普遍设到县级,但一批基本上是以县为单位而设定。县级市场已经成为营销活动的基本单元。 相应地,二批也逐步下移至乡镇。 尽管在每级市场都会有二批存在,但目前二批主要在乡镇。我们现在谈论二批,主要讲的也是乡镇二批,这是目前二批的主流。 二批的尴尬 一批靠什么生存?一批一头连着厂家,一头连着二批。一批生存的关键,一是代理一个好的品牌,背靠大树好乘凉;二是建立二批网络,依靠二批网络分销产品。 终端靠什么生存?终端的特点是商圈垄断,即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商圈客户的忠诚。终端不会忠诚于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品牌,通常是什么产品好卖就卖什么。由于终端零售的加价率较高,只要赢得顾客的回头,同样能够经营得很好。 二批靠什么生存?目前,二批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规模较大的终端千方百计想绕过二批,直接向一批甚至厂家进货。一批或厂家在“决胜终端”的思路指引下,也正试图绕过二批直供终端。二批受到终端和一批的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二批既不像一批那样有厂家的支持,可以做品牌获得市场地位,也不像终端那样通过较高的加价率获取利润。二批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 二批的现状 一批有厂家的指导和帮助,一批的转型速度相对较快。目前最盛行就是对一批的培训。未能实现转型的一批,早已被淘汰出局。 终端有现代零售商业的示范,很多终端已经成为社区服务商。在最近几年,终端将是转型速度最快的商业机构。 唯有二批,无爹无娘无依无靠,既无厂家的支持与帮助,在营销界也没有代言人。二批是被遗忘的角落。 由于二批在经营上没有思路的指导与突破,导致二批之间大打价格战,利润空间已被压缩至极限。“好卖的产品不赚钱,赚钱的产品不好卖”是二批面临最突出的问题。 二批的希望 早在1998年,金焕民先生在谈到方便面市场竞争的关键时就说:谁能实现对二批的有效控制,谁就能真正控制市场。可惜大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找到有效控制二批和指导二批的方法。目前,二批已经下沉至乡镇,这几乎是二批下沉的极限,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二批是否还会继续下沉。 据我了解,很多厂家确实在认真研究如何对二批进行有效的指导与控制,营销界也有人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二批应该能够从中看出一缕曙光。 二批的转型 乡镇二批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我认为乡镇二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有存在的价值。这需要从中国农村市场的现状谈起。 中国农村市场有几个特点:一是分散。中国农村幅员广阔,人口居住分散(特别是山区),厂家或一批很难绕过二批直接向农村终端配送;二是农村终端规模普遍偏小,配送批量小,厂家或一批直接向农村终端配送不经济;三是农村交通状况普遍较差,厂家或一批的大型配送车辆向农村终端配送非常困难。国内某知名方便面企业的老总就曾经设想直接做到农村终端,但在局部市场的实践证明,“不仅做不了,而且做不起”。根据农村市场的现实情况,我认为,乡镇二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有存在价值。 乡镇二批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有二条出路:一是向上走,成为区域一批;二是向下走,控制农村终端。 “二批做梦都想成为一批”,二批有这样的需求。“没有做过一批的经销商最容易控制”,很多厂家在发展经销商时,也倾向于把优秀的二批升级为一批。这既为二批向上走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可能。 很多企业抱怨,现在找一批很困难。一种方法是从现有一批大户中找,但厂家发现这样的一批可能“不听话”;另一种方法是从现有的一批小户中找,但厂家会很快发现这样的一批可能“没能力”,否则早就成大户。有厂家提出“把有潜力的二批发展成一批”、“在把市场做大的过程中把小户做成大户”。发展乡镇二批成为一批的问题是:一个乡镇二批如何实现全县市场的覆盖?有企业提出:先从部分乡镇突破,然后实现全县市场覆盖。 能够从乡镇二批升级为一批的,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升级就意味着职能的变化。对仍然从事二批职能的经销商,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控制农村终端,通过控制农村终端获得厂家或一批的重视,并获得较有利的经销地位(如乡镇市场的垄断经营)。 一批的经营权通常是排它性的,一批在区域市场的垄断通常能够带来垄断利润。二批通常没有区域市场的垄断经营权,过度的价格竞争可能使所有二批都没有利润空间。唯有区域市场的垄断经营才能摆脱二批利润空间过小的窘境。二批的区域市场垄断权只能通过有效控制农村终端才能获得。 我在农村市场调研时发现,一些思路超前的二批已经不再是坐等客户上门的坐商,而是主动向农村终端配送,通过配送建立区域经销网络,并借以获得较高的市场地位。 作者: 刘春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