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风风火火的搞了十多年,虽说这是一与世界接轨最为密切、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但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他也走过了,最初的小规模高利润时期,大规模快速发展时期,进入了现在的残酷竞争时期。是的,市场需要竞争,需要优胜劣汰,但是作为剧中人的决策者,不得不想想生存之道,甚至出奇制胜的招数。在此大环境下,不少企业退了出来,然而更多的却是在苦苦挣扎,时刻面临着出局的危险。难道这些白手起家、从小做大的企业真的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吗?其实也不然,如果各位感兴趣那就和我一起分享下文吧。 本人也是从中关村里出来的,虽不能说是老“IT”了,但倒也对国内的一些IT企业有所了解,本文的展开主要是针对最具代表性的国内中小品牌机生产厂商,虽不能给你指出明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也能为你的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些建议,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也许真的会有意外的发现。 以前的中关村中小品牌机生产厂商有十几家,虽淘汰了一些,现在也有个七、八家,再加南方市场和部分二级城市的,估计二、三十家不成问题,然而这么多的厂商,都有个致命的通病,产品同质化、渠道单一化、生产效率低下、市场运作成本过高。这一点我想个中当事人不得不承认吧。很好的例子,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旅游卫视”不少节目主持人前面的笔记本上,好像都多了一些品牌电脑的广告吧,具体是哪几家就不说了,虽说做产品的宣传,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您是盲目跟从的那一位,我想就该好好反省一下了,市场运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旦失去了特色,往往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比例的。 大家不免就要问了,市场竞争都到这地步了,那我能怎么办?别人做了广告,我也得做吧,要不就更卖不出去产品了,甚至是破产。表面上看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细想想,问题却并非如此。在讨论解决方案之前,还是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当今国内品牌电脑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从几方面来说吧: 首先,产品同质化,没有一丝特色,大家做的几乎是一样的产品; 其次,制造也只是简单的DIY加工,成本、质量、技术都没什么优势; 再次,市场运作渠道类似,根本体现不出物流、资金流的优势; 再次,公司管理成本与沉淀成本过高,无形中形成了很大的额外包袱; 另外,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与营销部门就好像是个花瓶,产品卖不掉就想到打价格战和广告战,这边作广告、那边搞宣传;这里有促销、那里更是有优惠,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投入了不少,效果理想的没几个。再说,单靠简单的价格战,怎能打得过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更不用说那些跨国集团了。即使一时间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结果又能够维持多久呢?企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形成差异化前,没有建立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单靠拼成本、杀价格是行不通的。单打价格战,你打不过更强大的对手,更甭说一直以灵活性,高性价比而著称的DIY产品了。价格战作为一种竞争策略有其重要意义,但并非是权宜之策,而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才是经营的核心与宗旨。 那大家不禁要问了,这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好像都没能走出盲目从众心理这一怪圈,别人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至少不能比他差。这种攀比的心理,而不能结合自身实力与特色,独辟蹊径,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开辟另外一片天空。偶然也将变成必然的结局,那就是被市场所淘汰。 这样说起来不免有些残酷,但不要忘记这就是现实。 根据目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产品、渠道、服务等同质化程度过高,是制约国内大部分品牌电脑厂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合适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是这些厂商所必须的、首要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定位:我的产品特色在哪里?我的渠道特色在哪里?我的产品消费群体在哪里?我的产品价格体系在哪里?我的产品竞争对手在哪里?真正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是的,这几方面要都做出特色来,那是超人,但你要清楚,在各方面条件相似的前提下,往往某一方面突出的表现,将会使你的产品突显出来,成为特定消费群体内的佼佼者。这也就是所谓差异化经营的优势,如果运用得当,将会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直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作为指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差异,其中,基于市场差异而进行的产品开发是整个运作环节的重中之重。就品牌电脑而言,差异存在于产品内部构造工艺,以及外部的价格体系、市场渠道、广告宣传、消费群体定位等诸多方面,从而造就市场差异无所不在。这种差异或多或少的客观存在,但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通过充分的消费趋向调查,敏锐市场洞察力,恰当地把握市场机遇,挖掘别人忽略的潜在市场空间,最终达到出奇制胜。 企业实现差异化,以满足消费需要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去娱乐消费者,为其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更多的附加值,从而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真正的实现企业差异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但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而将企业的发展从战术模式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战略模式的选择是由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的行业地位决定的。跳出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泥潭,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就是说企业要不断地开发出顺应和引领市场的差异化的新产品。在此,本人就从品牌电脑厂商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运用差异化经营的几方面,同各位一起分析一下。 产品定位的差异化 在具体分析问题之前,说点题外话,在零售学中有个理论叫“手风琴理论(ACCORDION THEORY)”,它是一种关于零售商演变的周期性理论。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采用商品种类的深度和宽度来描述零售业的变化。它认为零售商所销售的产品种类是从大深度、小宽度——小深度、大宽度——大深度、小宽度循环变化着的。虽然这一理论是应用于零售商的,但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其产品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这将为其产品的选择和定位,提供很好的依据。 鉴于IT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市场越来越趋于成熟化和细分化,中小品牌电脑厂商在其产品定位中,必须首先依靠产品的专业化立足于市场,从而进一步向规模化发展。从现在就要从根本上强调专业化,而不是大规模或大批量的思想。当一个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他就把自己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了。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额外的溢价收益,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将拥有大批的忠诚消费群体。 但不能不指出来的,差异化不能不考虑成本。差异化有可能带来成本的上涨,但差异化也可以带来溢价收益,当溢价收益大于成本上升幅度时,企业效益就会增加;差异化也可以使相对成本更低,比如在某一细分市场做到领先,则会带来规模效益;所以,差异化并不意味成本的过高。当然,如果因为差异化而导致成本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则没有任何价值,必须马上停止。同时,差异化不是“怪异化”。 任何事情均有个尺度,差异化和怪异化仅有一线之隔,往往是过犹不及,反而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消费群体的差异化 消费群体的不同及对产品的看法的差异,决定了其是否作为某种产品最终消费者的主导因素;而从厂商的角度来看,就是其所生产的产品是否为消费者所认可与接受,甚至决心购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需求的差异创造了产品的差异;反过来,产品的差异又决定了不同的消费群体,这两方面是休戚相关的,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是如出一辙。 产品推向市场前,就决定了该产品所面向的客户群体,是大众消费群体,还是某一特殊消费群体,由于面向消费群体的不同,决定了其市场的竞争也是不尽相同的,各有利弊。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产品,将不得不面对更多企业的同类型产品的竞争,这对于那些企业价值链还没有形成之前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没有价格、服务、渠道等优势,无疑加大了市场拓展的难度,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拼杀,往往是败下阵来;而针对于特定消费群的产品,由于其产品的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窄带客户群体,虽然这样的产品定位将会使其失去很多的客户群,然而这必然会很好的将你的产品从根本上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在这部分特殊消费群体内独占鳌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其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IT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正是产品逐步专业化,市场细分化的时候,从而开辟间隙市场变得尤为重要。许多企业由于错误的市场定位,往往为其失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企业在从事间隙市场开发的时候,也将其从残酷的竞争中解脱出来,能够把企业的力量集中于一个细分市场,关注产品的优越性,形成拳头产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发现一个可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才是一个长远战略,它可以使中小企业在众多大的竞争对手的间隙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苹果电脑由于其特殊性我们不做过多评论,但从国内市场来看,正是因为其产品的特殊性,虽然销量不多,但是它在专业的图形工作站领域里,却拥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对此我想决策者不妨多留心一下孩子、老年人、发烧友、游戏玩家、车载电脑等窄带市场。 市场渠道的差异化 好的产品还需合适的市场策略相辅佐,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现阶段不少企业在某一市场上取得一定业绩后,就开始了不切合实际的大规模、盲目性的全国市场拓展,但往往由于其自身实力的限制,使其物流和资金流无形中产生了巨大压力,最终,市场没拓展开来,反而将企业拖垮了。这就好比行军打仗,战线拖得越长,对其后方补给要求越高。所以在进行市场推广过程中,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力,针对目标市场,采取切实可行的集中性策略。 集中性策略是指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投入到某一市场区域,在特定范围内资源明显优于竞争对手,达到占领在该区域市场的目的。在全国市场中先选定重点目标市场,在重点目标市场中再选定重点区域,将人力物力先集中在重点市场进行突破,由点到面,连面成片。然后将样板市场的经验进行复制和推广。这就可以使企业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在渠道方面成功的莫过于DELL了,然而从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来看,并无任何优势可言,然而就是因为其销售平台的灵活性,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才确立起来这个世界级的品牌电脑厂商。在此我想决策者不妨采取一些灵活新颖的营销模式,如:人员直销,网络销售,借助已有的大钟、国美、苏宁等大型销售平台,同已有的系统集成商(SI),包括硬件系统集成商、软件系统集成商等形成资源互补,结成战略联盟等。 广告宣传的差异化 新品上市,要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广告宣传自然必不可少,而且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定位,所以选择合适的媒体做宣传变得尤为重要。“在最恰当的时间,选择最恰当的媒体,让最合适的目标消费者收看”,这是企业必须一直秉承的广告宣传策略。 注重节目与广告的关联性,注重品牌形象与收视观众品位的统一性。 如果广告与节目缺乏必要的关联性,那么最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广告品牌定位与节目受众品位的一致性,就可以大大提高广告的实际效果。联系实际,优化媒体组合,获取最大传播效果。特殊的广告形式不是万能的,企业运用广告手段往往既要打产品品牌,也要传播产品功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整合传播手段,才能达到广告传播的最佳效果。 同时企业也可以多进行一些与目标客户群体的互动活动,让其产品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为其产品的导入打下广泛的消费群体基础。在此我想决策者不妨采取一些产品试用,同游戏软件开发商协同举办竞技比赛,特定客户群体使用指导等等。 服务体系的差异化 差异化服务有肋于建立品牌,在普及基础性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服务,给消费者营造更为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放心的售后服务。最终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服务体系。建立厂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厂商和运营商把握差异化的用户需求,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也有利于厂商和经销商共同实现可盈利的运营模式,实现经销商的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服务战略,提升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打开产品的市场销路。 客户用的放心,维修升级方便快捷,出现损坏等非技术性问题,可以享受收费合理的维修等等,都会从各自方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美誉度。在此我想决策者不妨逐步推出差异化服务,如上门服务、24小时热线服务、推出一站式服务,让所有维修、养护、升级工作皆可在一个维修点一次完成。 结束语 差异化,是营销的一把利器。但也必须澄清一点,差异化也经常使决策者陷入深深的泥沼,需要时时警惕。不能单纯的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从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结果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实施差异化策略要加强营销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最重要的时刻注意消费群体的信息反馈,发掘消费趋向。任何营销策略实施成功与否,最终进行裁决的是作为上帝的消费者,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再完美的策略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以上战略或许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但是,它确实可以是中小企业通过发挥竞争优势而不断地繁荣壮大,这正是本文讨论的范围与重点。因为差异需要不断地被提出,竞争优势也就不断地被加强,竞争优势的周期也就不断地被延长了,企业总是发现新的市场,当然是与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实施正确的战略密不可分的。 作者: 小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