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打款”已成陷阱 对乐华空调经销商来说,2003年度注定将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痛楚”。就在这一年,乐华电子(包括乐华彩电和乐华空调)被TCL集团收购,但TCL并不承担乐华的相关债务。随着乐华电子的最大股东——长城数码广播有限公司日前被执行清盘,吴少章新获“自由”,乐华空调拖欠经销商的巨额债务很可能会变成一笔“死帐”。这是近几年来中国家电业内最大的一次“欠债风波”,也让许多乐华空调经销商遭遇“灭顶之灾”。 由于不少经销商当年主要是做乐华空调销售的代理,巨额拖欠款使得不少经销商经营十分困难,不少中小经销商已经面临破产的威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乐华空调巨额欠债风波之所以得以发生,根源在于行业内信息不对称以及空调行业淡季打款贴息的惯例。可以说,乐华空调经销商已经深深陷入了乐华精心布置的“淡季打款”陷阱。 众所周知,在空调行业,由格力空调开创的淡季打款贴息政策已经风行多年,并被称之为空调企业必须实施的四大营销策略之一(其他三种营销策略分别是:年终返利、认库补差、工程机,这四种营销策略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经销商大量的淡季打款及供应商垫资配件供应,可为空调厂家解决淡季生产的资金压力。按照惯例,空调厂家的制冷年度分为两个阶段,9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为淡季,施行淡季政策;4月1日到8月31日为旺季,实施旺季政策。厂家一般在淡季以种种优惠鼓励经销商拼命打款。 早期的销售环境,使得“淡季打款贴息”政策无论是对厂家而言,还是对经销商而言,都是互惠互利的。但如今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常使淡季打款的经销商在现实中得不到任何甜头,甚至变成经销商的“陷阱”。这是有相当依据的。 首先,厂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经销商对生产厂家的资金运作及真正的财务状况无从了解,只能在被蒙蔽的情况下被人牵着走。生产厂家为了“吸钱”,可以不负责任的向经销商承诺各种优惠的政策,经销商往往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受骗上当,争相打款要货,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一旦经销商奉行厂家的“淡季打款”政策,将大量资金打入厂家,那么,经销商就只能小心侍奉这个厂家了,因为“我为鱼肉你为刀俎”。只要接下来资金一步跟不上,经销商就会遍体鳞伤。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淡季打款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陷阱”。 最后,现在的空调销售环境与以前有明显变化,竞争日益加剧,利润急剧下滑,从“暴利行业”转入“微利行业”。制定“淡季打款贴息”政策的厂家在一年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或不可抗拒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厂家变更自己的营销政策,甚至从人间“蒸发”,根本谈不上兑现这些政策。即使有部分知名厂家能兑现全部承诺,但前提条件也往往是要求经销商在下一年度继续执行“淡季打款”的政策,即我承认所有的返利和奖励,但你必须在下一年度继续给我打款订货,否则——“免谈”。经销商在这里,丝毫没有主动权。 需要提示一下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淡季打款”已经成为空调业中的一个政策“陷阱”,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厂家在现在就完全抛弃“淡季打款贴息”的营销政策;也就是说,我们每个经销商(除了极其少数的终端零售商外)都必须面对厂家的“淡季打款贴息”政策。 那么,经销商该如何规避生产厂家的“淡季打款”的陷阱呢? 选择一个好的品牌 “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对于空调经销商来说,既然“淡季打款”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的选择,那么,他们最大的愿望莫过于选择一个好的品牌。选择好一个品牌,是他们规避“淡季打款”陷阱的最佳方式之一。 问题是:在现时的销售环境下,好的品牌并不多见;而且,即使有好的品牌,他们也不一定知道。 那么,经销商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品牌呢? 判断的方法有以下三条: 第一,诚信为首。犹如择人(领导)要“以德为先”一般,选择好的品牌首要的就是看厂家是否讲诚信。讲诚信的厂家不轻易承诺,不随意狮子大开口,一旦承诺,必定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坚持做到“言行一致”。这样的厂家或许提供的利润不是最高,但是它能给经销商提供一种持续的、长久的利润,在微利时代,这是非常难得的。 判断厂家是否有诚信,可以通过多方途径,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包括从其他厂商、公开媒体、切身感受来断定。事实上,经销商如果能在做出决定之前,仔细思考一下,或者考察一番,就可以初步确定这个厂家的信誉如何。许多经销商之所以跌入“淡季打款”的陷阱,就在于他们面对厂家的优惠政策时,头脑发昏,根本未经思考就做出决定。 第二,实力为上。选择一个好的品牌,当然要具备相当大的实力,否则就是名不副实了。厂家的实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市场推力和市场拉力。其中,市场推力包括企业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即品牌影响力方面。市场拉力侧重于指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资金、规模、产品、技术、营销网络、渠道资源、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等。市场拉力和推力都较强的企业无疑是经销商的最佳选择。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好的品牌不一定是全国知名度颇高的企业;相反,许多优质的品牌,是那些在全国知名度相对较差、稳健操作市场、在区域市场内独占鳌头的企业,经销商需要选择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同时,也需要考虑从事部分区域性很强的品牌。即:经销商选择实力强大的品牌,这里的“实力”不仅包括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实力”,同时在许多场合甚至就指企业在区域市场内的“综合实力”。 “实力决定一切”,选择具有强劲实力的品牌对经销商规避“淡季打款”陷阱大有裨益。 第三,利润是核心。经销商“惟利是图”,这不是贬义,如果不挣钱,经销商何必辛辛苦苦累死累活的工作呢?利润是经销商最关心的东西。当然,在这儿,有个概念是必须讲清楚的,利润是包括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的。经销商要想有效规避“淡季打款”的陷阱,在利润取向上必然要采取将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结合起来,以短期利润为基础,同时考虑长期利润。 这种利润取向决定了经销商在选择厂家时,不仅会考虑厂家提供的“短期”的、看得见的利润,更需要考虑长期利润。原则上,利润与风险成正比,厂家提供的利润(返利和奖励)越高,其兑现的可能性就越低;反之亦然。将利润与风险结合在一起考虑,经销商就可以决定究竟选择哪个品牌了。 增强自身实力 规避“淡季打款”的陷阱的最大依靠还是在于自身实力。对于经销商来说,增强自身实力,无论是对现时的规避经营风险,还是对未来自身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那么,经销商从哪些方面来增强自身实力,充实自我呢? 简单而言,两个方面: 一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乐华空调之所以能拖欠经销商高达上亿元的债务,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乐华与经销商双方信息不对称,乐华空调可以随意变更自己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误导经销商的目的。经销商如果能多关心时事,多了解企业,关注企业的动态,并且与其他同行、朋友交流,就可以更多的了解厂家的真实状况,从而规避经营风险。 二是扬长避短,以长击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空调经销商虽然处于行业下游,不能掌握市场游戏规则,但仍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在局部市场,经销商就占据厂商关系中的主动位置,因此,经销商可以要求厂家分阶段兑现其承诺。许多厂家的下属分公司也很理解这种做法,并开始执行此种返利政策。 另外,在空调市场上,除了格力、美的、国美、苏宁等少数几家大型厂商之外,其他多为中小型厂家和中小经销商。这些中小厂家不能在全国每个市场内都做到“以我为主”,相反,更多的时候是依靠当地的中小经销商。因此,中小经销商完全可以这种独特的比较优势,要求厂家实行“铺底放货”政策,这样不但不会积压自己的资金,甚至还得到了更多的流动资金,而厂家也可借此打开市场。双方“一拍即合”。 当然,经销商要增强自身实力,还有其他许多方式方法,而这里所说的两种方式,都是可以在实际交往中采用的,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所希望的。 在增强自身实力的过程中,经销商必须时刻牢记:不要太贪心!贪心的经销商不但不能平心静气,斟酌从事;相反,会利令智昏,办事不牢,深深陷入“淡季打款”的陷阱中去。乐华空调某大债权人曾大叹世风日下,互惠互利的经营环境不再有了。而实际上,早在三年前,就有多人告诫他,警惕乐华“破产”,但他羡慕乐华空调的“高额返利”,对那些忠言“嗤之以鼻”,最终因为自己的贪心造成大难。现在的他已经接近破产的边缘。 调动可用资源 有位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掌握财富的人是那些能够调控财富的人,而不是那些拥有财富的人。沃伦•巴菲特没有比尔•盖茨富有,但是,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来看,沃伦•巴菲特的作用要远超过后者,为何?因为前者可以调控更多的财富。 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潜在的、现实的资源来为自己办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经销商要想有效规避“淡季打款”的陷阱,也必须学“聪明点”,学会调动其他的一切资源来为自己办事。 空调经销商可以调动的资源一般包括以下三大类: 1.依靠当地政府和法律部门。强势空调经销商不会太多的考虑“淡季打款”的陷阱,因为这些经销商本身实力雄厚,“客大压主”,所以各个空调厂家争相求宠,“铺底放货”,经销商不存在“淡季打款”的陷阱问题。中小经销商就不一样了。 中小经销商多为区域性的商家,这时他们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依靠当地政府和法律部门。经销商在当地土生土长,与当地政府机关和法律部门关系良好,因此,在规避“淡季打款”的问题上,经销商可以获得他们的帮助。比如,让当地工商税务机关给厂家施压,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某些条件,或者是让厂家在营销政策上让步,这些都是完全可以操作的;另外,在与厂家签定合同时,寻求法律部门的支助,包括修改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条约;在与厂家发生纠纷时,也可获得当地法律部门的支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经销商一定要充分利用好。 在乐华债务风波案中,债务人之一——上海市北家电有限公司起诉乐华,当地警方拘传吴少章,在乐华当场支付上海市北家电有限公司近千万元现款后才将其释放。这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优胜劣汰的增速,空调市场上的生产厂家必然会越来越少。这时,经销商面对的不是弱小的杂牌,而更多的表现为大品牌。大品牌有时很不可靠,凭借“明星”外衣疯狂剥削经销商。如何对待这些“明星”企业,从而达到规避“淡季打款”的陷阱的目的就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还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 “明星企业”在区域市场上仍不占优势,从整体上来讲,更需要严重依赖当地经销商;单个经销商力量有限,但只要这些经销商团结起来,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那么,他们在当地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所有的企业必须“俯首称臣”。而且,企业只要对某个商家有不讲诚信的表现,立刻会在业内流传开来,这个企业在当地也就丧失了生存的空间。因此,经销商团结起来的力量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企业是竞争体,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经销商联合起来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在珠江三角洲、华东一带,类似这样的家电协会比比皆是。经销商如能意识并做到这点,离规避风险也就只剩一步之遥了。 3.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信息传递快。公众关注媒体,媒体引导公众。媒体千方百计寻找能够吸引公众眼球的事件,而公众也欢迎类似的新闻,经销商在当地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无论是经销商赞美厂家,还是起诉厂家,对当地媒体、公众来讲,无疑都是值得非常关注的事情。厂家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成也经销商,败也经销商”,这绝对正确。 通过当地媒体的宣传,通过公众的口碑传播,经销商能够有效的调动社会上可用的资源,从而使自己与厂家进行谈判时能抢占制高点,也使得自己规避厂家的“淡季打款”陷阱成为可能。 作者: 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