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并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尤其是其中的液态奶增长势头更为猛烈,年增长率超过了40%以上。但随着乳业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日趋激烈。伊利、光明、蒙牛等凭借全国品牌的优势不断圈地扩张,对各地的中小企业进行打压并不断掠夺市场份额,这为中小乳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 中小型城市乳品企业越来越失去对市场的发言权与生存权。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规划,由此而迫切的提到日程上来。在以下的文章中,笔者将就城市型乳业的三级发展战略,提出个人的观点。 笔者认为,城市型乳业若想守住本地市场,首先需要基于三个假设的前提方能可行: 假设一:消费者对保鲜奶的认知程度较高。 在国外乳品市场,消费者基本是以消费保鲜奶为主,因为消费者知道保鲜奶比常温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而在国内市场,由于伊利、蒙牛等常温奶领导品牌的长期宣传,很多地区都养成了饮用常温奶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予以改变的。但城市型乳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保鲜奶这一块儿,因此,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消费者对保鲜奶的认知,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城市型乳业则很难抵御常温奶领导品牌的进攻。 假设二:具备完善的保鲜产品生产线。 很多城市型乳业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送奶上户等低端的产品线。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形式变得多样化,单一的低端产品线将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城市型乳业完善“形象产品、跑量产品、利润产品、补缺产品”等系列的产品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竞争领域对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反击。 假设三:控制当地奶源。 如果上面两条假设得以实现,那么,伊利、蒙牛等全国品牌将很难对当地城市型乳业形成有效的杀伤力。更多的威胁将来自于类似光明等品牌,采用在当地收购奶源的策略,变全国战场为地方战场,在当地市场与城市型乳业进行竞争。因此,需要当地城市型乳业有效控制地方的奶源,不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但是当上面的三个假设不能够得以实现,则城市型乳业将会在不同的战场同时面临保鲜奶与常温奶的进攻,应对竞争的道路将会走得异常艰难,最终极有可能演变成为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 城市型乳业假若在这种局面下想要有效的生存,就必将面临向外扩张的抉择。此种情形下的扩张无疑是一个充满痛苦、迫不得已的选择——城市型乳业大多没有运作全国市场的经验,扩张成功的几率没人能够保证。光明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城市型乳业扩张案例;恒康与长富也可以看作是城市型乳业运作全国市场的先行者,但在没有终端铺货的有力支持下,巨额的央视广告费用反而变成了公司无法承受的负担,最终只能宣告第一次全国市场运作的失败。 那么,城市型乳业该如何面对全国市场的运作?究竟需要怎样的战略部署呢? 笔者认为,城市型乳业运作全国市场,不能够急于求成,而应该遵循乳业市场的发展规律,并结合自身的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步骤的扩张。笔者这里提出“三级跳战略”的观点,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下面的文章中,将就此观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三级跳战略”之第一跳:稳固主城区市场 尽管一个城市的市场最终很难守住的,但如果经过企业的有效市场运作,还是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稳固与加强,为进行全国市场的扩张建立夯实的根据地,并提供资金与人力的有效支持。 在稳固主城区市场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主要应该进行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渠道的封闭化,二是品牌形象建设。 由于城市型乳业一般都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城区送奶上户的渠道基本处于的垄断地位,是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所难以企及的。而在于C、D类店的建设上,则是目前应该重点掌握的渠道,光明在上海的可的便利店以及天友在重庆的专卖店与加盟连锁店,都为竞争对手进入当地市场建立了难以逾越的屏障。使得竞争对手只能采取侧翼进攻的方式,对当地的城市型乳业进行有限度的攻击。对于稳固当地的城区市场,权因C、D类店的建设渠道的封闭化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至于商超,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小型城市乳业比较弱势的渠道系统。目前很多地区的超市系统投入要求较大,而产出却不如C、D类店和送奶上户渠道。因此,得不到当地城市型乳业的足够重视,这给了全国竞争品牌以可乘之机。 由于商超系统与企业品牌的形象密切相关,消费者普遍认为大型商超内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对于提高产品的美誉度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同时目前的商超系统主要吸引一些高消费与时尚的目标人群,这些人起到的是意见领袖的作用,如果现在不对商超加以重视,那么将来势必会不得不面临高端消费者的流失,进而影响其它渠道消费者的品牌转移。 品牌形象方面,城市型乳业在当地一般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所缺乏的主要是品牌美誉度的建设。这就要求企业深入挖掘品牌的内涵,不断的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与情感内涵,同时给品牌赋予明确的定位。比如可以在当地深入挖掘新鲜的概念,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区隔,或者在当地建立消费者的数据库,进行重点客户管理与数据库营销。由于品牌的问题涉及较多,笔者在这里不进行详尽的论述,希望能在以后与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 “三级跳战略”之第二跳:建立300——500公里的保鲜壁垒 如果仅仅单纯的将防御体系建立在主城区方面,很容易形成市场中的一块孤岛,还会受到竞争对手各个方面的攻击。结合保鲜产品的运输半径,笔者认为城市型乳业应该在300——500公里范围内建立第二道保鲜壁垒,遏制全国性品牌的进攻。 在城市的周边乡镇地区,与竞品的竞争主要集中在C、D类店渠道。由于当地的冷链系统不是很发达,影响了保鲜产品的铺货,而全国性品牌则趁势凭借常温奶的优势长驱直入。因此,要想与竞品进行有效的抗衡,必须有效的控制C、D类店终端。可考虑为终端提供店招以及冰柜等物品,使保鲜奶可以进行有效的渗透,同时加大保鲜奶的宣传力度与送奶上户渠道的建设,建立起第二道保鲜壁垒,将竞争对手阻挡在主城区之外。 在品牌与价格方面,由于城市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收入程度较底,对品牌概念比较模糊,而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在进行品牌宣传的同时,需要发挥当地企业快速反应及渠道扁平化的优势,与竞争对手进行有限度的灵活价格竞争。 “三级跳战略”之第三跳:重点地区突破,谋求全国布局 如果城市型企业已经开始向全国市场扩张,那么首要面临的就将是三个问题——人力资源、品牌与渠道。 这里将人力资源放在第一位,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城市型乳业缺少全国市场的运作经验,能够负责地区及全国市场的人才极度缺乏。而很多的空降兵由于水土不服,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后备人才培养必须立即提上日程。通过试点市场的建设,对重点地区进行突破,即可以为企业增加全国市场的运作经验,又可以有效的锻炼全方面的市场人才,为城市型乳业的全国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于品牌方面,则是城市型乳业建设全国市场的又一个软肋所在。很多城市型乳业在当地的品牌知名度可以达到100%,但随着向外的地域延伸,很快的降低到近乎于0%。而新鲜又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概念,如果企业想向外扩张,品牌必须重新定位。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才是产品的美誉度。 至于全国的渠道方面,某个乳业的老总曾经自豪的说,虽然我的销售额目前还赶不上某些城市型乳业,但我所建立的渠道保守来说是这些城市型乳业1——2年时间所无法企及的。在全国市场的渠道及人力资源建设上,我至少领先了他们两年。这句话不无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以很多城市型乳业目前的实力,还不具备短时间内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的能力,但正因如此,而更应该加紧时间补上这一课。首先就要从周边的重点市场做起,为进一步扩张全国市场进行练兵,最终完成企业的全国布局。 作者: 金英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