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不快,几乎是所有商家面临的问题,如何使代理商获得快感,成为困扰商家的重要问题,也是保证市场有效放大的必然之路。 自问一:为什么要找代理商? 在很多企业看来,代理商是占领终端最有效的利器。无论是资金、网络还是资源,通过优秀的代理商可以使产品迅速进入终端实现下一步的销售,所以无论是知名企业的新产品上市,还是新品牌的市场推广,都寻找积极有实力的代理商进行合作。 实际上,很多代理商并不是因为上述原因而存在的,某著名饮料产品找代理商的原因就是感觉这个市场很难做起来,可是由于总部要求不得不做,于是千方百计用虚假的承诺骗取代理商信任,让代理商牺牲,一年以后成立直销部门自己操作。表面上看来,商家实际上赚了很大便宜,通过代理商既进行了初步的宣传,又节约了资金和人力,实际上,这样做是十分违背商业道德和规律的。首先,锻炼不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使企业内部形成依赖和推诿的倾向;其次,失去了解最真实市场的机会,新产品的介入,首先是观念的介入,了解消费者和终端的真实情况首先是身体力行,象营销奇才史玉柱在脑白金推广初期就在市场浸淫一年多,获得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才有脑白金后来的巨大成功;再次,用欺瞒手段面对代理商的企业,其声誉和美誉度一定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最终会落得声名狼藉,无人喝彩。 渊博视点:如果一个市场还不到启动的时机,宁可不做,也不能以牺牲代理商为短暂利益,诚信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自问二:要找什么样的代理商? 招商和谈恋爱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有些企业,自身条件非常一般(甚至先天不足),偏偏还要要求代理商资金、网络、服务具备一流水准,门不当户不对,自身产品、品牌、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自身都难保,自己都不快乐,经销商又怎能获得快感? 企业和代理商首先是合作的关系,经营理念必须要统一,相互的认可是必须的,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利益,一旦市场出现阻碍或缺失,都会导致矛盾和争端的出现,不快在所难免。所以寻找门当户对的代理商是最明智的选择,特别是新产品,如果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实力,行业前景非常广阔,一定要和大代理商合作也未尝不可。可是大代理商本身已经代理较多的品牌,当你的产品销售难度大而且回报慢不能带代理商带来较多利润,代理商能给予你产品的投入和关注能有多少?合作更没有公平性可言。某饮料在天津上市,老总指名要代理可口可乐的代理商代理自己的产品,费劲口舌,被迫接受代理商苛刻的条件,结果铺货时产品还是放在角落或者根本没有服务,最后被代理商当作赠品,导致市场失控价格混乱,企业损失惨重。 如果代理商也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实力还不是很强大,但是非常想代理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产品,双方合作的愿望强烈,激发出足够的热情,共同进步与发展,就不仅仅是利益联盟,事业与前景规划会成为共同的心愿,合作愉快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是对自己企业负责,也是有效提升的主要途径。 渊博视点:企业和代理商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是共同发展的过程,必须找到“共同语言”,否则前景堪忧。 自问三:代理商永远是对的吗? 2002年的保健品行业,有一个著名的失败案例——“清华清茶”,就是源于厂家对经销商的全面失控,导致夸大宣传价格混乱,最后批号被卫生部取消,使苦心经营的市场毁于一旦。 很多厂家辛苦建立网络和营销队伍,目的是企业的发展,甚至可以损失短期的利润。而相对经销商而言,更重要的是利润,如果产品不能在短期内带来丰厚的利润,这样的代理就没有意义可言。所以,代理商和厂家的矛盾是必然的,也是长期的,可以说,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也是推动大市场成熟和发展的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美电器(属于广义的代理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国美就开始和厂家发生争端,从国际巨头摩托罗拉、三菱电器到民族企业海尔,其间经历争端——撤柜——和解——又争端,使家电市场从国货时代迅速走向超市和集中采购模式,当然企业从利益上的损失是非常客观的。关键这个损失是否有利于发展,从长远规划和战略上,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性。 企业和代理商的合作,都会有一种委曲求全的心理,有不守规矩不遵守行业道德的企业,自然会有不守规矩的代理商。当代理商采用非常手段破坏市场秩序的时候,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坚决不能妥协和置之不理。当然,代理商也有代理商的难处,这就需要客观分析,如果代理商的观念更符合大环境的需求,不妨让代理商放开手脚去经营,短暂的经济利益相对于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还是应该目光长远一点。但是如果市场战线较长,必须和代理商能够相互牵制,避免失控和矛盾的激化。当然如果遇到的代理商已经没有合作的价值和意义,还是各奔前程较好。 渊博视点:企业短暂的经济利益未必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根据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调整企业部署,“好聚好散”永远是厂家和代理商不变的信条。 作者: 齐渊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