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攻略 >> 营销战略 >> 正文
如何捣碎“营销同质化”的坚冰           ★★★ 【字体:
如何捣碎“营销同质化”的坚冰

作者:佚名     人气:16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营销克隆
  所谓“营销同质化”,说白了就是复制、模仿、抄袭的“营销克隆”,就是指大家采用大同小异的营销手段在做市场,相同的产品、类似的渠道、趋同的广告宣传、千篇一律的价格战、“亘古不变”的人事风波,好比打碎两个泥人重新调和来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就以家电行业为例吧!原先在H公司跳到K公司;在L公司的跳到T公司:T公司的跳到C公司,跳来跳去就是互换场地,互换资源,说白了就是提供一个机会互相揭各自的老底,每个公司交换一下人员,玩来玩去就是那一套,无聊透顶!最终让中国的家电行业陷入无休止的“倒退”,中国家电行业之所以出现“瘪三”恶性竞争,和这个圈子的“这帮人”的串联以及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不无关系,埋葬这该死的“游戏规则”吧!让中国的家电营销业透透气吧!当然,类似的情况其他行业都普遍存在! 
  还有就是广告宣传,无非都是来“一杯”电视广告,来“两汤匙”促销活动、“三磅” 报纸广告、“四份DM”.......老土得很,中国呼唤“营销创新”,不要在无穷无尽的“常规陋习”上较量了!
“扑朔迷离”、“和曲高寡”——同质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战略管理师出一门、良莠不齐:
  中国企业普遍浸透着一种特质,从重心态,就象刚出炉的馒头,不管好吃不好吃,总要争咬一口:前些年,大家一窝风推行“ISO认证体系建设”,弄得ISO体系不断扩充,有的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而有的图的只是一个名号;接着“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又风靡全国,枝枝蔓蔓连了不少组成了“企业航母”,最后有的“虚胖过度,死了!”(如亚细亚),有的不得不瘦身狗喘残延(现在商业连锁又卷土重来,纷纷圈地,用不了多久又得死一批)近年又流行“ERP管理”,“E(一)”来“R(二)”去,就是“P(批)”不下来,有的花数百万引进了一套软件,管理就是始终硬不起来;而后中国各企业推崇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取得的诱人业绩,不顾中国国情及企业自身实际纷纷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原本想通过实施该战略“减少成本、提高生产力、增加市场份额、保留顾客、减少周期循环时间、获得商业成功、减少错误、改变公司文化、改进产品及服务的”,孰料同行各个不知好歹,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的“骑虎难下”,最后自己也只得打退堂鼓了——别人不做了,自己做啥?而后看到美国施乐公司、杨森制药采用“基准化”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发展制定新的导向和标准,确定了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成为业界“最好中的最好”后,中国的企业又忙不迭地推行“基准营销”(又叫标杠战略),希冀通过努力象高手学习而确定出一套管理和营销的基准,以此来指导本企业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又横竖乱比了一通,假想竞争对手比比皆是,“眼睛向外找差距,眼睛向内挖潜力”的风气盛行;如科龙电器股份公司的前营销副总裁屈云波先生“身在科龙、心向外”,竟然写出了《向海尔致敬!》的文章。此外中国的特大号企业总爱把“世界500强的倒数第一名”作为自己企业追赶的目标。在基准的参照过程中,心灰意懒的中国的企业终究得出了规律性的东西:“比不过、超不了就模仿、就复制、就贴牌(OEM)”这不就在某种程度上赶上了“基准目标”吗?还有前段时间流行“供应链管理”,很多企业又开始搭建企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平台了,加强了采购队伍建设、新增了好几节车皮、电子商务网也建好了,可是怎么看都有点别扭!最终“画虎不成反成犬”,供应链管理成了搞物流的了!紧接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喊起来了,很多企业又矫枉过正,误以为发展核心竞争力就是整合业务链、删除冗余的业务,说白了就等于企业瘦身萎缩!而后,广泛流行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又摆上了企业管理者的案头,!

  兴冲冲地弄了一段时间,最后也落得“叶公好龙”的下场!此后有的企业管理者把“准时生产、虚拟企业、动态联盟”当成了法宝,试弄了几下又趣味骤减!最近又开始盛行“柔道战略”,恐怕中国的企业又准备与别的企业相扑或摔交了吧! 
  此外,技术营销、体验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事件营销、电话营销、呼叫中心、无店铺营销、俱乐部营销、会所营销、网上营销、文本营销、恐怖营销(借助天灾人祸、危机事件等进行营销)等等层出不穷!
  中国的企业总爱“东施效颦”,吃不了兜着走!总爱给各种战略牵着鼻子走,总爱给各路学说当作实验田跑马!今天播这类种子,明天撒另种农药,有时又很象种木耳,今天希望凿几个洞能结出木耳,明天又希望铁树能开喇叭花!最终弄得企业千疮百孔!
2、广告宣传尾随“跟风”、频频“追星”
  就以电信业为例吧!中国电信打出“从心开始,从心沟通!”的广告。联通便炮制出“心心相连、声声相通”的口号。接着铁通抛出:“心的选择,新选择,新铁通”。
  “源来如此!”“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的!”“美的生活、美的时代”、“高品质带来好享受!”“好空调,格力造”、“海尔空调、中国造”!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努力让我们做得更好!“我们是后来者只能做得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丰韵丹)、“笑而不语、心中有数”、“你好我也好”(后来采用“妻子是宝、孩子是宝、肾是宝”)汇仁肾宝、“做女人挺好”、 “改变让人进步”(南方都市报)、“一起即将改变”(中国联通)。化妆行业有“你用后如鸡蛋剥壳”、“我如牛奶出浴”、“她的皮肤还会弹钢琴”的广告比拼等等诸如此类!
  再以汽车行业命名为例,你出个“威驰”、我出个“君威”;你冒个“奥德赛”,我出个“派力奥”;你来个“赛欧”,他紧接着出个“欧宝”,再后来的出个优利欧”。你出毕加索,我出索纳塔。你出普利马、我出千里马。你出个“POLO(波罗)”,我出个“宝来”,你出个“福美来”,我来个“爱丽舍”。
  中国的企业普遍爱使出“吸星大法”、“星星相吸”的招法,最近联通找姚明,电信是不是又要找乔丹出来呢?华凌找“风雪姐妹”(Twins)蔡卓妍、钟欣桐出任形象小姐、熊猫找任贤齐、波导找李玫、首信找伏明霞、厦新找赵薇、TCL找金喜善、康佳找周润发、商务通找李湘、名人找李亚鹏等等。  再者每个企业都群星璀璨,至少有两个星在闪烁,如南方高科先是找著名学者季羡林做广告,可是不灵,便换了《卧虎藏龙》的章子怡;美的先是找巩俐做广告,后来找《野蛮女友》全智贤。澳柯玛先后找了孙海英、吕丽萍;澳的利先后找了田亮、郭晶晶;暖卡先后找了赵本山、陈道明;亿利先后找了葛优、吕丽萍;法派西服先后找了梁家辉、张柏芝;西蒙西服先后找了皮尔斯。布鲁斯南、巩俐;婷美先后找了倪虹洁、张柏芝、中野良子;商务通先后找了濮存昕、李湘等等。
  另者牵强附会的广告贴星也很让人啼笑皆非,台湾某个销售“Bananna”牌子的厂商,找来演唱“三百六十五里路”的歌星包娜娜做形象代言!望子成龙的“小霸王”找了红影星成龙出来拍手掌!百年润发洗发水找来周润发做广告,达能找来齐达内做宣传!此外“广州至北京”铁路沿线的墙体广告还出现了与偶像派歌星谢霆锋同音的腹泻药“泻停封”,此外涂改液也有与香港影星刘德华“齐名”的“流得滑”,令人忍俊不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再者广告创意大都来自来自影视剧作:如商务通:“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自从播放《一个都不能少》),“有话好好说”(阿尔卡特)自从播放《有话好好说》后;“自古君王无数、但好酒不多,大帝酒”——“皇帝专业户”为大帝酒做的广告(自从播放《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后)。“曾经有一瓶娃哈哈非常饮料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当我口渴时才后悔莫及”(源自周星驰所演电影《大话西游》的翻版,原文是:“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当我失去时才后悔莫及”),打放映感情大片《和你在一起》后,光明乳业在其推出的“合家欢”新品上使用了“和你在一起真好”的广告语!电影+牛奶的广告诉求真的有这么好吗?自从央视播放《刘老根》电视剧后,冠以“刘老根“字眼”如“刘老根饭店”、“刘老根茶馆”、“刘老根方便面”在大江南北更是火爆。此外冠以“英雄“的名号也不少,如《英雄会》、《群英会》等(自从播出电影《英雄》后)等等!
  此外,你用报纸穿在身上搞人体流动广告,我搞人体行为艺术,直观诱人!另外“省优、部优、国优产品”称号不断、“国家免检产品”比比皆是、“通过ISO各种认证”的大把!
3、渠道盲目攀比、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错乱无序
  你建立四层通路,我也建四级或更多级的渠道。你在全国开了100家专卖店,我开300家。你设1000个报刊发行点(或银行网点),我建10000个;你建“3S专卖店”(汽车行业流行的“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保养”(+“信息反馈”),我就建“4S专卖店”。你顺德碧桂园移师广州、东莞分别开辟“广州碧桂园”、“凤凰城”,我奥园则在全国兴建“奥林匹克×××地花园”大连万达挥师南下介入地产,深圳万科北伐上海、北京搞品牌连锁。南北对抗,蔚为壮观!
  另者,互挖墙角,也是中国商家惯用的伎俩,负责销售或渠道管理的员工辞职了,往往会为新单位撬原先效力过的企业的老客户。人走客户档案数据跟着过去的事件接二连三;经销商或顾客不断“布朗运动”,不断地游离、叛变,他们分别使出“杀手锏”摆脱企业的千丝万缕的“缠绕”,另寻新主。企业间也竟相开展“坚壁清野”的攻防工程,企业之间的顾客争夺战从来就没停止过,很多吃不饱的企业,也纷纷扭转了过去的“陈旧观点”(80/20,即企业80%的利润是20%的重点客户创造的,如果企业80%的精力(财力、物力、人力)才能从对手中争夺到20%的顾客),通过“礼、义、利“等手段撬挖顾客,抢得鸡飞蛋打、两败俱伤。弄得“炙手可热”的顾客冷眼旁观,不知该取谁?舍谁? 
  4、你送我让、出血甩卖、促销活动、没完没了:
  要么“送送送”:喝饮料送旅游、买药送口罩、买家电送电费、买手机送话费、预存话费送电话卡、买硬件送软件、买电脑送上网、买房子的送装修、买汽车送保险,诸如此类买一送一或多送的赠品促销!屡见不鲜!
  要么“折折折”:借助各种名头促销,如开张庆典几周年优惠大酬宾,各种节令大让利等等,打折了还比原先的贵!
  要么“奖奖奖”:有奖调查问卷,有奖公司名称、徽标、广告语征集,“XXX杯征文比赛、绘画大赛、摄影大赛、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等。
  要么“绑绑绑”,搞地产的与卖汽车、搞体育用品的与卖运动饮品的、做软件的搭硬件、做服装的与做化妆的捆绑销售!
  要不干脆!“打打打”:打价格战,你降一千我降两千,“你斩胳膊我断大腿,你跳楼我出血,你清仓我甩卖,你破产我还债”,你没法降了我还继续降!这叫打脱了牙齿往肚里吞的“成本领先”!

  5、捕风捉影、扇风点火、新闻炒作、公关不断:不外乎紧扣热点、焦点(如利用近段时间弄得人心惶惶的“非典型肺炎”,大肆渲染,如罗氏制药就曾扬言其研发的某种新药能制“非典肺”,最终被暴光,弄得“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最近,惠普又借给中国抗“非典肺”指挥部赠送医用电脑,宣传自己,当然更多的医药企业获利,纷纷打出“加班加点生产”或“紧急调援”的宣传,大捞“非典肺”财),要么赞助体育(如冠名资助各种俱乐部等你搞个红桃K足球队,我弄个吉林敖东队(同属医药行业),如可口可乐举行“三人篮球”赛,百事可乐就举办“三人足球”赛),支持公益(你慰问养老院,我探望残疾人);要么扶贫帮困,要么资助希望工程;要么赞助“革命烈士”的亲属;要么冠名“各种选美”及“新星大赛”;要么举办“文化节”,举办“×××杯绘画大赛、摄影大赛、书法大赛”等等,公关疯了,疯了公关!
  当然还绝不止上述这些!
  总之,东施效颦、整齐划一的营销同质化遗害无穷”!
“自己的才是最强有力的”——如何捣碎营销同质化的坚冰?
  其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企业的个性化道路,在于企业的差异性策略。如果“兼容并蓄”的话,目的无非是保护自己罢了,就象穿迷彩服一样,为的是避人耳目,防止“枪打出头鸟”。同时,太另类、太锋芒毕露的话,又怕引起非议.。最重要的是企业无意识心虚的表现,别的企业喊核心竞争力了,别的企业在采用新的管理战略,你的企业不跟着喊,不跟着引进,那你是不入时、不合群、不识实务!别的企业在削减冗余的副业了,你不收紧产业链条、精兵简政、好象你就要挨打!好象不喊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就没竞争力了! 
  现在的企业似乎都在玩发展口号,在体验着各种企业意识、管理技术,天天在揣摩核心竞争力的意思,而不是真正在培养核心竞争力。说白了是在玩斗法、增增减减的意识大战、无聊透顶.!
  但没有企业敢站出来说:不和你们玩“核心竞争力”及其他企业管理的意识游戏了,没有人敢也不愿意出来这样做!这就是企业无意识!
  其实,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创新,敢于引领,而不是模仿!在于突破,而不是整日在空喊类似于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口号!但中国的企业从重心理太重了,老是爱学模式,总爱弄出四不象来!又好比,争抢新鲜出炉的馒头,不管好不好吃,都要挤上去咬一口。就象一个故事所昭示的那样迷失方向、丢失自我那样,有个故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滂沱大雨中,一辆吉普车缓慢地行驶着,当紧随其后的小车终于把它超过后,突然发现前路更难走,什么都看不见,连先前的尾灯都没有!混沌一团!这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真实写照!
  如何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捣碎营销同质化的坚冰呢?
  1、策略独特:讲究策略的本质是你必须为你要完成的事情确定范围,没有策略的企业就会尝试所有的事情,如果你与你的竞争对手做基本上同样的事情,那么你就不可能非常成功,相信与对手提供同样的产品、采用同质的营销手段能够长久成功的企业实在是过于狂妄!
  策略意味着选择和抛弃,意味着精心地选择以使自己独特,与同行区隔开来。只有策略才能创造长久的优势,策略必须开始于一个独特的价值命题,一个策略开辟出一个企业追求唯一的领地,你不能为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你不能幻想模仿别人获得真正的成功!
  可考虑的策略有四种:

  1)“吃力不讨好”——业务影响力不大,而实施难度却很高的;
  2)“啐手可得”——它们的业务影响力小,但执行起来容易;
  3)“快速赢取”——即有高的业务影响力,又容易执行,属于优先考虑的战略;
  4)“必须拥有”——成熟规范的企业大都采用该类型的战略,它业务影响力很大,但执行非常困难。在“快速赢取”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则较易执行。
  营销同质化的企业或多或少持有上述心态,或采用了以上类型的策略!
  2、充分研究分析管理战略、营销技术的实施的各种环境,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各种新的营销手法。不论是打擦边球也好,还是旁敲侧击也好!都要讲究“洞察先机、创新制胜”!外国的东西毕竟是外国的,各种国外的管理思想、营销技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成的,离开了其实施的“土壤”(如法律、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环境以及其市场运作成熟度等因素)就要变质了,千万不能刻舟求剑!麦肯锡兵败实达不就说明了“水土不服”的本质!
  我们要“拿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所长,弃其所短”,立足本土,用自己企业的土壤、自己企业的种子、借助国外的营养液、种植栽培工具及技术来耕作!
  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官方的“投鼠忌器”的营销法规,会抑制中国营销业的发展!
  3、轮岗:在企业内部推行“移形换位”的思维模式,让负责广告策划、营销管理的人员到销售一线去锻炼,抽调销售一线的员工到策划部见习。丰富工作内容,激活思维,从而加深各部门的了解与合作!轮岗还有一个积极的作用,发现适合营销的人才,换下不合格的平庸之徒!
4、调查(实践),让营销策划部门的员工带着各种课题深入实际去考察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修正各种不实际的营销理念。
  5、研修:通过“请进来或送出去”的方式培养营销策划人才,通过各种层面的培训、进修让企业管理及营销人士吸收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同时,还要多研读中国的古代名著、武学兵书,如学习《红楼梦》的理财、《三国演义》的行业竞争及渠道管理、《孙子兵法》(外国的企业家都把中国的古典名著当作企管的“九阴真经”来研究,而我们却不懂得珍视!)、《曾国藩家书》的企业管理者的心性修炼等,不能老是照搬洋人的管理学说!同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多编写一些中国本土的企业案例(为了中国企业的“基业长青”,教案最好与企业同步,不要等企业消亡、盖棺论定后才问世,那无异事后诸葛亮!)
  6、师之自然: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未知的,而是来自已知的,往往熟视无睹,很多人认为在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可言,怎知只要悉心加以思考在熟悉的地方也大有文章可做!博弈论,不是理论学家在看两人对弈时受到启发的吗?柔道战略就来得更为直观了!来自别人相扑、摔跤时的灵感。象张五常先生就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例子阐释经济学的,如《卖柑者言》剖析毫厘每至无意识底层,于“熟知”背后另觅“真知”。再次印证了“世事洞悉皆学问!”
  7、全员营销:采用头脑风暴,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如日本的公司就很注重调动集体的
  智慧创意,甚至连公司清洁工都有份“创意”。广泛征集“创意”后,千万不能来者不拒,囫囵吞枣!还应建立理性的评审机制,由各部门的精英或聘请适量的外部专家组成, 编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可以从以下去把握,可分为四类,即:“网心”这是最核心的部分,由企业内外最权威、最有建树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创意的最后把关;第二层次是“网眼”,这一层稍逊于“网心”,由企业内部外部的专家教授组成;第三是“网口”,即企业内部初步总结提炼反映“创意”的员工;第四,是“网点”,即提供创意素材或源泉的全体基层员工!

  创意一旦被采纳,一定要给“创意”者重奖!
  8、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奖励创新,小改进大奖励,大改进小奖励!只要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当然我们也要避免走全盘否定的误区,创新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全新,它不过是各种旧元素的组合!
  9、建立实验室:由企业管理专家、战略规划专家、营销技术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并购置一定的设备,组建企业“实验室”,虚拟各种管理思想、营销技术相对应的实施环境,并对市场进行模拟、分析各种理论的先进性、经济性、风险性、适用性,比较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差别,指导企业选取适合自身实际的营销理论,避免盲目性,同时很好地规避风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更直接的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运用,实验到运用分为四个阶段:
  1)“新基础”(播种),大部分企业从这里起步,播下战略的种子,当成熟时,有望进入“出色运营”阶段;
  2)“出色运营” ,它是“新基础”阶段的延伸,强调战略核心过程的应用,着眼于企业的战略转型。
  3)“理性实验 ”,该形式聚焦于对不太重要的业务过程领域的“战略创新” ,这种实践一般应在“新基础”或“出色运营”的条件基础上再进行实践和实验。
  4)“突破战略”:该形式集中于对业务非常重要的过程的“战略创新”,相对来讲是一种冒险性策略,一旦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作者: 丁树雄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