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前沿 >> 前沿快报 >> 正文 |
|
|||||
处方药双轨制今年内取消 零售药店面临生死劫 | |||||
作者:艾枚 人气:24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日前,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从2005年元月到年底,将取消现有处方药销售双轨制,处方药在药店销售将全凭处方,否则将取消药店经营处方药的资格。
除了药店在变外,药厂似乎也坐不住了。据了解,白云山中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中80%是通过药店渠道销售的,双轨制一旦取消,该药要凭处方才能购买。药店从成本利润考虑,不再采购该药品,销售终端的突然丧失,药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目前,该厂正在调整经营思路,把复方丹参片逐渐从药店向医院转移,加大对医院渠道方面的营销投入。 医、药同步呼声高涨 一旦处方药的“双轨制”取消后,肯定会在南京1000多家药店中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记者在采访后获悉,除药店审时度势自身作出调整外,大部分药店经营者都希望国家能给予药店与医院同等的政策待遇,正在推行的医疗改革措施尽快同步跟上,以减少在过渡期中药店所承受的竞争压力。 曾诚表示,相比于药店而言,医院一直有两大优势。一是医保,另一个则是处方权。政策的不平等,一开始就让药店在与医院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药店购药难以报销的门槛,一开始就使药店丧失了公费医疗患者市场。据了解,南京大大小小1000多家药房中,获得医保定点药房销售资格的不足20家。而医院则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另一方面,医院的处方权垄断地位,也一再限制了药店的生存空间。 与国家药品分类管理进程相比,医院的医药分家进程至今几乎仍没有任何进展———全国至今还无一家医院真正将药房从医院中剥离出来。尽管主管部门规定,医院不能强行要求患者在医院购药,患者可以凭医生开据的处方在药店购药。但事实上,部分医院为了保证以往“以药养医”的利润,大部分采用垄断处方的办法,不让医生开的处方流到社会药店。而此类做法则超出监管部门能力控制之外。 据了解,一款消炎的处方药,出厂价仅为12元,药店的销售价格为14元左右,而在南京某一家医院的销售价格则是24元,而这一价格还是通过一系列招投标审核后的价格。 曾诚说,如果不能从医保、处方等政策方面让药店与医院处于同等的竞争地位,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以及作为市场福利的医保等政策反而会成为医院利润的保护伞,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药,降利于民的医药改革则是一句空话。 如果,一旦处方药双轨制取消后,国家政策配套跟不上,药店的日子会更难过了。相反,国家增加了医保成本,老百姓增加了医药开支,在医疗服务上涨的前提下,医院的药品利润却再次得以增长。 今年,药店重新洗牌 自2004年上半年以来,南京药品零售市场一直颇不宁静。继本土民营药品销售商不断以平价的面目冲药品零售市场外,外埠药品连锁大鳄也大举进入,芝林、开心等药店高举“平价”的大旗,在南京药品零售市场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价格战浪潮。 下半年,风向开始逆转,华南鲁抗南京36家药店一夜之间败走石城的消息,揭开了药店生存窘境。 接下来,GSP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又为药店市场筑起高高的门槛。对具备24小时营业能力等服务质量提出了很高要求,药店经营成本为此一再提高。目前,南京电合村药店、南山大药房、海鸿等十多家药店因难以达标先后被踢出局。 同时,随着从2004年年底开始施行的,取消外资进入药品零售市场的限制,“洋”药店也将加入到零售药店的竞争行列。 而药店处方药双轨制的取消,将使本已白热化的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部分资本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零售药店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业内人士预测,在诸多的政策导向下,南京药品零售市场现有的格局将改变,2005年将是药品零售市场的重新洗牌年。
毫无疑问,药店经营正面临尖峰时刻,在市场日益成熟、规范的过程中,恐怕谁有资本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新闻链接】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开出的处方药双轨制取消时间表:从2005年1月1日起,抗肿瘤药、激素类(避孕药除外)处方药等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从2005年7月1日起,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2005年12月31日以后,实现全部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在药师指导下使用。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