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前沿 >> 前沿快报 >> 正文 |
|
|||||
回报差强人意的跨国公司将逃离中国 | |||||
作者:史斌 人气:27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日前,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机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今后几年将近1/4的在华跨国公司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也就是说,他们将只是保持收支平衡或者甚至亏本。而由于利润回报差强人意,大概1/3的外资企业将在几年之后撤离中国市场。
另外,跨国公司遇到突发事件的公关能力不强和态度的不积极,越来越成为其致命伤。例如日本三菱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而长期隐瞒产品的质量隐患,当被曝光后,依然寻找托词,逃避责任。还有武汉野生动物园砸奔驰事件中戴克的迟钝反应与态度傲慢等,这类企业总以强势姿态面对中国的消费者,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自身。 再从外因看,跨国公司在适应中国市场的政策环境方面显然不如本土企业灵活,因为目前中国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比如,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使得一些跨国企业就难以适应。 其实,导致它们经营不善最重要的外因是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竞争环境的残酷性准备不足。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日益壮大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活力旺盛、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在与洋人的对决中丝毫不落下风,这是跨国企业当初来时所没有想到的;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之间的“自相残杀”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出路何在 尽管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真的选择撤出也是无奈之举,而对此也不能一概而论。 何曼青指出:“在撤出中国的跨国公司中,只有经营严重亏损且集团本身出现问题的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退出,而更多的则属于出于集团战略调整、业务重组方面的考虑,“归核化”已经成为当今跨国企业发展趋势,其结果必然是战线收缩,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在华跨国企业的撤出更客观。” 其实,跨国公司在技术与品牌方面所具有的持久竞争力也是中国企业所望尘莫及的。有朝一日,它们读懂了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管理理念与模式实现本土化,对于如今主要靠低成本优势与其打拼的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而王志乐给跨国企业在华经营开出的药方则更为实用。他认为,根据现阶段中国的特色,有的放矢,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即选择一条中间道路,即:中端产品、中部地区与中间立场。 本土企业依靠低端市场赢得天下,而跨国企业原来的市场在高端。那么,从高端向中端市场发展比起从低端市场向高端攀登要相对容易,也较易抢占先机。从另一个角度看,中端市场大,争夺的激烈程度相对较低。 另外,跨国企业失败的一大因素就是完全倚重于发达地区市场,而无视中部崛起将是大势所趋,中部地区消费与东部发达地区呈现梯度转移,正好是中端产品的接盘者,此乃兵家的必争之地。而短时间内,市场与计划的争夺也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因此,在选用适用的游戏规则时,伺机行事的中间立场将是合乎时宜的选择。 我们的视线不应只停留在败走中国的跨国公司身上,毕竟还有很多成功的经典案例值得欣赏,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正在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同样是一笔财富。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