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前沿 >> 前沿快报 >> 正文 |
|
|||||
供货商生存状态调查:猝死的超市“黑”死供货商 | |||||
作者:陈黎明 人气:27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让利、促销、甩卖,这些“讨好”顾客的行为,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国内的每个超市。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躲”在超市身后的供货商。记者在辽宁沈阳市的调查表明,正是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供货商,承担了超市“讨好”顾客的大部分成本。
供货商与“好日子”渐行渐远 向大超市供货,必须忍受各项费用的克扣,微薄的利润一再遭到挤压;向小超市供货,则随时面临超市倒闭、血本无归的危险。但在20世纪80年代,却是供货商的“好日子”:那时零售商求着供货商要商品,进一台冰箱要搭售5个电饭锅。到了90年代初期,供货商和零售业也是各取所需、相安无事。 近十年来,超级零售终端迅速崛起。仅辽宁省,至2003年已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兴办商业企业。为抢夺市场,零售业的利润直线下降。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柯教授介绍,目前国内零售商的利润率已下降到3%左右,把经营成本向上游分摊成了零售商的必然选择。 法国家乐福集团董事长贝鹤能说,顾客只想付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我们不得不把这种压力带到供应商身上。辽宁三和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才胜认为,“进场费”就是变相的“低价采购”,在零售企业的利润构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一些商场、超市不但要求供货商上缴节庆费、店庆费等费用,还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供货商。 与零售业态迅速壮大相反,供货商的经营水平在10年间并没有多大进展。辽宁省80%以上的供货商月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下。全国也几乎没有堪与家乐福、百联等大型零售企业并驾齐驱的供货商品牌。 杜连生分析说,商业供应链日趋“扁平”,一些超市已具备直接向生产厂家采购的能力,供应商的利润被极大压缩。而供货商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壮大规模,形成大宗采购优势,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也缺乏科学性,导致供货商处境越来越艰难。 走向联合是必然趋势 沈阳市供货商商会已发展了100多家会员单位。杜连生说,越来越多的供货商希望通过供货商协会形成合力,通过捆绑作战加强与零售商合作、谈判的筹码。 据了解,在欧美等商业高度发达地区,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虽然有上万种商品,其供货商仅有几十家,甚至直接向厂家供货。而我国供货商由于自身规模和成本控制不足,在与零售商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 记者调查发现,辽宁省多数供货商每月销售额不到10万元,与大型超市每月过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销量无法相比。供货商张宏说,自己曾在家乐福供货一年,只能跟业务员打交道,连部门经理都见不着,更别说跟他们去谈条件了。 大连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赵顺认为,大部分小供货商在产品宣传、配送条件、产品包装、条码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市场经济要求他们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竞争合力掌握制订新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才能重建自身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沈阳市供货商协会正在积极筹备跟工商部门联合推出“规范”合同,由供货商协会出面维护会员单位的利益。 杜连生认为,通过供货商个体联合,借助行业的力量与卖场平等对话,商讨收费项目的合理性,能有效制约超市对供货商盘剥,使生产厂家、供货商和终端卖场之间的关系,从恶性竞争走向共同发展。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