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前沿 >> 行业动态 >> 正文 |
|
|||||
数码相机及零部件零关税 国产数码厂商全线失守 | |||||
作者:顾建兵 人气:41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最后一道大门已经打开。
失去最后的屏障 “关税取消意味着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再也没有任何保护”,伍成敏评价说,而且实际上,在这以前,我国对国产数码相机的保护已经开始慢慢解除。 “对国产数码相机厂商的保护,到2002年就逐步没有了”,一位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负责人表示,在2002年之前,为了保护刚起步的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当时采取的是45%的进口关税,无形中抬高了进口数码相机的价格,使得当时国产数码相机能够以“低价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但从2002年开始,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将进口数码相机的关税从45%降低到15%,“当时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就被冲击得叫苦不迭”,上述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负责人说。 而让国产数码相机厂商感到更大压力的还在后面,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进口相机每年1400万美元的配额限制,这一措施直接导致了数码相机进口的激增:来自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1到5月,广东口岸数码相机进口达86.6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32倍;上海口岸数码相机进口量达19.4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53倍;北京口岸数码相机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6倍,达3.4万台。 2004年,我国又调整了数码相机整机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5%下调至10%,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数码相机的进口,以上海口岸为例,2004年1至6月份,数码相机进口35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近73%。 2004年6月1日起,我国海关对数码照相机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数码照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件(CCD)、其他数码照相机零件等进口关税实行年度暂定税率,税率暂定为从12%下调为6%,实施暂定税率后,上海口岸相关数码相机零件进口骤增,仅6月份就进口了368万美元,而1至5月份的进口总量不足47万美元。 “现在最后的屏障也没有了”,伍成敏表示,之所以在关税下调后一段时间内还没有出现价格战的局面,一方面是代理商手中还有一些库存没有消化完,但他预计在2005年第二季度,零关税的影响就要表现出来,一轮新的价格洗牌将开始。 “日本很多数码相机厂商都是以前做光学相机的,他们都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转过来的,他们在光学和精密机械方面的实力是国产数码相机厂商没有办法竞争的”,这位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负责人表示,“政府对我们的一点保护都没有了,今后的竞争会很残酷。” 在零关税之前,由于一些日本厂商并没有在中国市场生产全线系列的数码相机,一些高端产品还必须以进口的方式在中国销售,这本身也无形中加大了日本厂商的整体成本,但零关税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国产厂商集体出局? “国内已经有一些厂商退出数码市场了”,伍成敏透露,来自市场消息显示,方正科技在2004年上半年宣布,将改变原定投向数码相机业务的3800万元的资金投向,大举收缩了其数相机业务。联想也确定了回归PC主业的新战略,其数码产品业务也被调整到了零售产品事业部,其在公司业务分类中,是地位最低的三类业务信息产品业务群之一。 而在此前,国产数码相机厂商曾经一度雄心勃勃,国家“十五”规划中曾规划,到2005年我国数码相机整机的年产量达到500万台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
早在1999年,我国就开始扶持海鸥等传统相机企业进军数码相机市场当时的国家计委曾投资1.05亿在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立项并引进数码相机生产线,按照当时的规划,到2001年,海鸥的数码相机年产量将达到60万台——主要为33万像素和110万像素数。 但是,1999年海鸥引进的主要是33万像素数码相机的生产线,可是到2000年时全球已经开始流行1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而到2002年全球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产品已经是200万像素,海鸥当时引进的数码相机生产线很快便成为了“明日黄花。” 而当时,凤凰也曾宣布要大规模进入数码相机市场,但直到现在,海鸥在给柯达、美能达等日本厂商做数码相机的代工,其主营产品又回到光学和传统相机上来;而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也基本放弃数码产品,重点搞光学加工。 而且,那些从IT领域过来的国产厂商,在数码相机领域也碰到了同样的难题。 2000年初,方正、清华紫光陆续推出130万像素和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系列产品,成为最早进入数码相机领域的中国IT厂商。2002年5月,中国IT厂商老大联想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产品,随后朝华科技、TCL等也先后进入了数码相机市场。 但是好景不长,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到2004年上半年,国内数码相机市场中80%以上的产品是索尼、佳能、柯达、奥林巴斯、三星、尼康这些品牌,而联想、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爱国者等中国企业的数码相机销量不到1万台,“没有办法,核心的CCD技术完全掌握在日系厂商手中”,这位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负责人抱怨说。 很显然,对于国产数码相机厂商来说,零关税将使得他们的日子更加艰难,这位国产数码相机厂商表示,“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很可能会出局”。 而据IDC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的数码相机市场规模为261万台,2005年预计增长到350万台,预计到2008年,国内市场的规模将突破1000万台大关,将形成约200亿人民币规模的市场总量。 面对这么庞大的一块蛋糕,国产厂商如何在来势凶猛的日系厂商夹击中分得—杯羹?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