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前沿 >> 企业动态 >> 正文 |
|
|||||
被“下课”传言击中 康佳盈利不佳 | |||||
作者:佚名 人气:50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侯松容即将“下课”,这是竞争对手的烟雾弹还是即将兑现的预言?传言显然建立在深康佳不如人意的业绩之上
而康佳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大量的中低档机与特价机充斥市场,营销上无法摆脱低价竞争的局面。 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面对市场竞争者凌厉的价格攻势,康佳的战略决策者忘记了自己的核心优势,使战略发生了游离。康佳没有把竞争往自己占优势的领域引导,反倒在非优势领域与对手背水一战。 与彩电类似,深康佳2004年手机业务的产品销售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2004年中报显示,虽然手机业务销售毛利率有所提高,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更快。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家电行业研究员冯志刚认为,在手机销售规模整体放缓、产品结构提升加速和运营商参与销售渠道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公司“以低价求规模”的策略难以持续下去。 2004年12月22日康佳集团公告称,获得两个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收益为3600万,并计入2004年损益,相当于贡献每股收益0.06元。同时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再介入房地产领域。显然,房地产投资只是临时性提升业绩的“一锤子买卖”。 值得留意的是,在扣除该笔房地产收益后,康佳集团2004年一季度单季收益为0.04元/股,二季度单季为0.03元/股,三季度单季为0.02元/股,主营业务收益在呈现逐季递减的趋势。 存货与应收账款之忧 深康佳2001年年报显示,由于处理库存彩电150万台,跌价损失约3.8亿元。显然,大量清理库存是其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 存货会不会成为深康佳2004年又一个陷阱?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的手机跌价速度相当之快,通常以周来计算。这种跌价情形与2000年及2001年的彩电业价格大战颇有几分相似。 从康佳集团公布的报表可以看到,2002年底存货为25.8亿元,2003年底存货达到了33.4亿元,增幅为20%。到了2004年三季度末存货已经为40.9亿元,增幅达到29%。 针对存货增长,何建军认为,“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存货的增长是必然的。但康佳的存货周转率在康佳可控范围内。” 2004年12月28日,四川长虹的一纸公告震惊家电业,长虹对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应收账款高达4.67亿美元,拟计提3.1亿美元。 股市哗然之后的疑问是,其他家电业内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是不是也存在“APEX现象”呢? 2001年起,国内彩电巨头纷纷把目光移到了国外市场,加大外销力度。但是由于国外家电行业的市场环境限制,国内家电企业外销不得不通过寻找代理商、中间商进行。 据介绍,目前的外销大致采用三种模式。第一种叫“借道销售”,通过与外国本地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利用其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进行销售;第二种是ODM方式,由外方工厂组织加工生产;第三种比较极端的方法是“铺底销售”,即直接把产品委托给代理商,由代理商来完成销售。 事实上,种种外销方式都不同程度导致了国内家电企业的会计账目上应收账款的加剧,从而带来了坏账风险。长虹就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铺底外销方式,基本无担保的委托给APEX代理销售,从而造成让人震惊的坏账规模。 随着外销规模扩大,深康佳的应收账款同样出现直线上升。公司财务报表显示,2002年底应收账款为2.79亿元,2003年底应收账款为3.35亿元,增幅达到20%,但是到了2004年三季度末应收账款为5.07亿元,增幅达到51%。
应收账款的快速增加是否会给康佳集团带来隐患呢?何建军对此似乎并不担心,一来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小,且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在同行中都是比较好的;二来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的大小必须看是什么性质的应收账款,如果应收的大多是银行票据,按照我国的银行体制,这种票据基本是没有风险的。 “还有些客户是很大的企业,信誉良好,这样的应收账款风险也是很小的。同时,海外的应收账款大多采用银行信用证,也基本上不存在风险。”何建军说。 对于应收账款和存货数额的增加,何建军还表示,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彩电为例子, 2001年低谷时候彩电销售只有300多万台,而2004年已经达到700万台。 数字电视“远水” 自2003年以来,3G和数字电视给本已陷入低谷的家电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不少家电企业期盼着这次巨大商机。 数字电视是否能够在短期内为康佳集团带来相对可观的收益? 深圳智多盈分析师林隆鹏一直跟踪研究数字电视行业的进展。他认为,数字电视在短期内对深康佳而言,只是一个发展方向。其一,由于付费电视内容建设的滞后,这将导致数字电视的推广不能取得预期进展;其二,数字电视标准未能统一,有线电视网络各家互不相容,使得数字电视推广存在技术和贸易双重壁垒。 “因此,家电厂商慑于较高的壁垒只能坐观其变,无法批量降低成本,实现高利润。这两大障碍如果不消除,探讨数字电视只是空中楼阁。”林隆鹏说。 据何建军坦言,数字电视的发展面临数字节目内容缺乏以及运营商如何收费问题,运营模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彩电企业的经营业绩。数字电视产业化不会简单像业界希望的那样乐观,企业还应保持一份清醒。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