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营销前沿 >> 企业动态 >> 正文
被“下课”传言击中 康佳盈利不佳         ★★★ 【字体:
被“下课”传言击中 康佳盈利不佳

作者:佚名     人气:50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侯松容即将“下课”,这是竞争对手的烟雾弹还是即将兑现的预言?传言显然建立在深康佳不如人意的业绩之上

  2004年年末,中国家电业巨头遭遇“黑色12月”。一个月间,先后有后3家彩电巨头传出负面消息。

  发端于12月底,一则关于深康佳(000016)总裁侯松容将因业绩问题而离职的消息,被业内人士小范围流传。且在今年1月初,侯即将离任的消息已见诸某京城媒体。

  1月4日,深康佳董秘何建军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否认,“侯总现正在美国忙海外公司的事情,绝无离任之说。”

  不过,何建军承认,公司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被传高管变动

  2004年,尽管中国彩电厂商的销售统计数字没有公布,但各家无不认可“TCL、创维、康佳、长虹”这个排序。

  2004年最后一个月,创维数码(0751.HK)董事局主席黄宏生涉嫌“盗窃公司4800万元”在港遭起诉;四川长虹(600839)因APEX应收账款巨额计提而告预亏;TCL集团(000100)先是手机领军人物万明坚辞职,后又蒙受汤姆逊彩电巨额亏损的负面消息。

  针对康佳的业内传闻是“由于经营业绩不佳,海归团队与本土市场不融合,副董事长、总经理侯松容将离职。”

  1月6日,《京华时报》就侯松容的离任传言进行了报道。报道并以陈伟荣、梁荣、侯松容前后三任总经理的任命为例,总结出“先从华侨城空降康佳常务副总裁,数月后再提拔为总裁”的高管任命方式。报道还称,已有深康佳中层领导到竞争对手处谋职。

  2004年11月18日,曾辉从华侨城空降至深康佳。正由于此,在媒体报道中,曾辉被影射为“未来总经理的可能人选”。

  何建军则对此表示,曾辉的到任,是正常的人士安排,其海外求学背景更不能被指责。


主业规模与利润的巨大落差

  2002年4月,侯松容走马上任。他的前任是梁荣,而梁荣执掌康佳总经理权杖,不过10个月;梁荣的前任,是中国彩电业知名人物陈伟荣。

  侯松容接手的,是2001年巨额亏损7个亿的深康佳。

  侯松容曾经把一个企业的发展概括为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人治”;第二条道路是“法治”;第三条道路是高度制度化、流程化和创造性相结合的企业管理运行方式。业内将第三条道路理解为根据现实状况而实施的“改良”道路。

  侯松容要带领康佳所走的正是第三条道路。有一句经典之语勾画了侯松容时代的康佳发展思路:“彩电追求有限规模下利润最大化,手机追求有限利润下的规模最大化。”

  但是,最终的衡量标准只有利润,事实证明,康佳后来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尽管2002年深康佳就一举翻身盈利,但有分析认为,这是公司此前采用了“让我一次亏个够”的会计处理所导致,因此不能体现出公司主营业务出现了转机。

  彩电业身处完全竞争行业,深康佳希望“利润最大化”是不是确实得到了良好的结果呢?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康佳集团的销售量市场份额为15.9%,列第二位。但是相比于TCL、创维、海信、索尼、松下、LG、长虹等在中国的家电企业而言,康佳集团的平均单价水平仅比长虹高一点,处在倒数第二位。

  据了解,目前彩电厂商销售21寸普通电视并不赚钱,仅能保证运费成本;卖29寸、34寸可以赚一点点钱;真正赚钱的是高清、背投等高档彩电,毛利率最高的当属液晶平板电视。


  而康佳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大量的中低档机与特价机充斥市场,营销上无法摆脱低价竞争的局面。

  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面对市场竞争者凌厉的价格攻势,康佳的战略决策者忘记了自己的核心优势,使战略发生了游离。康佳没有把竞争往自己占优势的领域引导,反倒在非优势领域与对手背水一战。

  与彩电类似,深康佳2004年手机业务的产品销售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2004年中报显示,虽然手机业务销售毛利率有所提高,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更快。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家电行业研究员冯志刚认为,在手机销售规模整体放缓、产品结构提升加速和运营商参与销售渠道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公司“以低价求规模”的策略难以持续下去。

  2004年12月22日康佳集团公告称,获得两个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收益为3600万,并计入2004年损益,相当于贡献每股收益0.06元。同时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再介入房地产领域。显然,房地产投资只是临时性提升业绩的“一锤子买卖”。

  值得留意的是,在扣除该笔房地产收益后,康佳集团2004年一季度单季收益为0.04元/股,二季度单季为0.03元/股,三季度单季为0.02元/股,主营业务收益在呈现逐季递减的趋势。


存货与应收账款之忧

  深康佳2001年年报显示,由于处理库存彩电150万台,跌价损失约3.8亿元。显然,大量清理库存是其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


存货会不会成为深康佳2004年又一个陷阱?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的手机跌价速度相当之快,通常以周来计算。这种跌价情形与2000年及2001年的彩电业价格大战颇有几分相似。

  从康佳集团公布的报表可以看到,2002年底存货为25.8亿元,2003年底存货达到了33.4亿元,增幅为20%。到了2004年三季度末存货已经为40.9亿元,增幅达到29%。

  针对存货增长,何建军认为,“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存货的增长是必然的。但康佳的存货周转率在康佳可控范围内。”

  2004年12月28日,四川长虹的一纸公告震惊家电业,长虹对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应收账款高达4.67亿美元,拟计提3.1亿美元。

  股市哗然之后的疑问是,其他家电业内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是不是也存在“APEX现象”呢?

  2001年起,国内彩电巨头纷纷把目光移到了国外市场,加大外销力度。但是由于国外家电行业的市场环境限制,国内家电企业外销不得不通过寻找代理商、中间商进行。

  据介绍,目前的外销大致采用三种模式。第一种叫“借道销售”,通过与外国本地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利用其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进行销售;第二种是ODM方式,由外方工厂组织加工生产;第三种比较极端的方法是“铺底销售”,即直接把产品委托给代理商,由代理商来完成销售。

  事实上,种种外销方式都不同程度导致了国内家电企业的会计账目上应收账款的加剧,从而带来了坏账风险。长虹就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铺底外销方式,基本无担保的委托给APEX代理销售,从而造成让人震惊的坏账规模。

  随着外销规模扩大,深康佳的应收账款同样出现直线上升。公司财务报表显示,2002年底应收账款为2.79亿元,2003年底应收账款为3.35亿元,增幅达到20%,但是到了2004年三季度末应收账款为5.07亿元,增幅达到51%。


  应收账款的快速增加是否会给康佳集团带来隐患呢?何建军对此似乎并不担心,一来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小,且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在同行中都是比较好的;二来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的大小必须看是什么性质的应收账款,如果应收的大多是银行票据,按照我国的银行体制,这种票据基本是没有风险的。

  “还有些客户是很大的企业,信誉良好,这样的应收账款风险也是很小的。同时,海外的应收账款大多采用银行信用证,也基本上不存在风险。”何建军说。

  对于应收账款和存货数额的增加,何建军还表示,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彩电为例子, 2001年低谷时候彩电销售只有300多万台,而2004年已经达到700万台。


数字电视“远水”

  自2003年以来,3G和数字电视给本已陷入低谷的家电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不少家电企业期盼着这次巨大商机。


数字电视是否能够在短期内为康佳集团带来相对可观的收益?

  深圳智多盈分析师林隆鹏一直跟踪研究数字电视行业的进展。他认为,数字电视在短期内对深康佳而言,只是一个发展方向。其一,由于付费电视内容建设的滞后,这将导致数字电视的推广不能取得预期进展;其二,数字电视标准未能统一,有线电视网络各家互不相容,使得数字电视推广存在技术和贸易双重壁垒。
 
  “因此,家电厂商慑于较高的壁垒只能坐观其变,无法批量降低成本,实现高利润。这两大障碍如果不消除,探讨数字电视只是空中楼阁。”林隆鹏说。

  据何建军坦言,数字电视的发展面临数字节目内容缺乏以及运营商如何收费问题,运营模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彩电企业的经营业绩。数字电视产业化不会简单像业界希望的那样乐观,企业还应保持一份清醒。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没有了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