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营销管理 >> 正文 |
|
|||||
营销经理的管理问题 | |||||
作者:佚名 人气:19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理念一:简单的事情执行到底就是效率 并不是想拒绝科学,管理体系严密、营销手段创新的确是好事。但是企业中人深知:作为管理者,使命是创造利润,使效益最大化—做管理不是吟诗、作画、写文章,商场上只能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企业目前的人员素质和管理现状,设计它可以承受的管理体系,推出直奔目标的市场运作,然后一丝不苟的刻划执行效果,才是企业人的本分。 学学少林武僧,扎扎实实的冲拳、踢腿、练基本功,等把演武场的青砖地面踩出个大坑来,武学修为也自达大成之境,否则只怕不等功成先吐血而亡了。 理念二:小心官僚主义 现象:五年前笔者在一家红酒公司做销售经理,公司很小,上下没有一个专业人士,自己当时也刚入行,对日用品行销没一点经验,凭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再加上当时市场尚未成熟,居然侥幸异军突起,在所辖区域打得长城干红等领导品牌节节败退。那种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士气至今让人怀念。后来有幸相继在两家国际知名的大型日用品企业“深造”,获益良多。再回首当年市场上的种种幼稚行为,哑然失笑,同时又发现即使在这种业内威名赫赫的大企业里,也有不少弊病: * 新品上市、市场举措推出、动辄上万字的上市计划、策划案、几天几夜的头脑风暴,结果往往还是百密一疏,甚至不切实际。 * 产销协调会议月月开,仍然有即期、断货。 * 业代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设立专职市调岗位,仍然是市场信息不灵,反应迟钝。 * 经理们个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其中不乏敬业好学之士,但还会出现分配不公、监控不严、甚至欺上瞒下,导致有识之士伤心而去,“企业政客”弹冠相庆。 分析:小企业管理体系简陋,市场经验浅薄,但机构小、人员少、销售网络单纯,又带有很强的急功近利色彩,也正因此,其管理职能往往不是很明显。经理几乎天天吃住在一线,和业代们一起摸爬滚打,和客户促膝长谈。遇到问题常常是征尘不洗就在餐桌上、旅馆里甚至火车上和大家商议对策,日日置身市场中,信息怎会不敏锐,虽无严谨论证,但决策是由几个天天吃住在一线的“业代”级“经理们”议出来的,怎么会不实用?虽无销售日报,但销量本来就不大,客户屈指可数,哪就那么容易断货?下属本来就不多,又常常实地考察,谁想“蒙蔽圣听”自然也不容易。 一句话,小企业的老总们置身市场之中,虽无太多专业知识和理性思考,但对市场的感性认识足够,所以创造了种种优势。 大企业机构复杂、人员庞杂、销售网络广泛,经理们的工作千头万绪,忙得在办公楼里箭步如飞,顾不上看市场,更谈不上与客户、业代对话。一不小心一个昔日冲锋陷阵的勇士就变成了大腹便便的“官僚”— * 不看市场只看报表 * 不同下属讲话,只认鉴呈 * 只靠昔日积累的经验行事 如此噩运,降临在我辈头上,意味着什么?夜阑人静,扪心自问,提防未老先衰,悟七戒如下,望同行参考指正: 1. 尽量摆脱杂务,决不做自己不该做的琐事,所有杂务让内勤、助理去分担,工作量太大就增设内勤岗位,企业付给经理薪水不是让他发传真、打电话、做报表、打电脑的。 2.报表体系尽量删简,做到“不得减一字方见其疏”,把自己解放出来,多看市场,给自己规定看市场的例行时段,每到此时,放下手头一切工作,走出门去。 3.做一个“疯子”一样的检核者。曾闻趣事:某方便面龙头企业营销协理为落实一张加班工资申报单是否属实,当天驱车几百公里从兰州赶到银川加以核实,其实从成本上讲,这一路的过路费也超过了加班工资,但这位协理决不是为了落实这一件事,而是以行动告诉所有人:“别蒙我,我的检核方式是你意想不到的”。这种做法虽然残忍,但以目前大多数企业员工的素质而言,往往是最见效的。靠人格魅力、说教、感化和塑造的确是科学的方法,但时间太慢,不是所有的企业承受得起的。 4.除非有特别的保密需要,所有市场方案应让业代一起会诊后小范围试行,最后定稿推广。经理们设计的方案自然有他的理论高度和经验含量,但是否严密、可执行,是否切合实际,要业代来判别。在这一点上业代永远是老师,因为他们呆在市场上的时间比较长。 5.设置留言板或投件箱(只欢迎市场动态反映),使一线业代的问题和建议在第一时间内让管理者获知,每一个问题和建议都应认真阅读,尽量做出负责的回应,人人都有发言的欲望,只要你能认真对待下属的发言,等于你的脑力和耳目扩大几倍。 6.不管工作压力多大,始终要保持条理性,坚持做时间管理,每天做本日总结和明日计划,把各类文件分档存放,每天反思得失之处,永远不忙乱。没时间做时间管理的人是最傻的,就像没时间锻炼身体的人一样—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时间管理是重要的工作任务,绝不是奢侈品。 7.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注意力。即使做到以上六点,经理们的工作依然庞杂无序,不断有突发事件、传真、会议,不断有市场变化,但千万别忘了,你是一个部门、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你要带领这个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所以一定要给本部门制定短、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将注意力集中于此,如半年内成立10个办事处、2个分公司,重点培养3名业务经理,把已建立的管理政策在两个月内彻底贯彻下去,本月重点加强超市渠道销售业绩等。计划一旦制定,执行过程就要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干扰,关注计划的实施,千万不要天天有计划天天不执行,落入团队没有统一方向的怪圈。 理念三:知人善用 管理是门大学问,因为有规律可循;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要和人打交道。越是高阶管理,越应仰仗用人之道发挥作用,真正做到这一段位的人应该有体会:“用人”,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有多少内涵。 1. 很多“古训”在你没有切身体会之前很难解其深意,“莫信一面之辞”人人都知道,但真正领会的就未必很多,越到高阶,管理下属越多,越容易掉进偏听偏信的陷阱。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平静理性的思维和判断力,除非全面了解事态背景,否则切勿妄下结论。哪怕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判断没有付诸实施,一念之差也许就会挫伤一个优秀员工的积极性,损失自己部门的人力资源。 2. 不会开车未必不能管理储运部,管理者未必对所管的每一项工作都精通,只要能鉴别谁适合分管这件事,并能在大方向上对这位主管的工作鉴别是非就可。但是千万小心,越在自己不懂的领域越要多听下属的意见以供参考,不要轻易做出强硬命令。 3. 轻易不和下属交朋友,除非你已经完全了解他。人是感情动物,一旦成了朋友,下属往往滋生非分的想法,自己在人力调整、奖罚激励措施上也容易受牵制。“感情包袱”会降低管理效率,尤其对一些重要岗位,人力计划上的一点点妥协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造成销量损失,甚至是一个市场的断送。 4. 管理下延到一定层次就不要往下走,把责任放到自己直接部属的层级上,对部门发生的一些小问题,即使看到也不要轻易过问,因为事无巨细都插手会浪费精力,无暇做重要的事;管的太细,下属主管的责任感和威信会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5.树立下属主管的权威,强调层级管理和下级对上级的服从,这并不是在维护某一个人,而是在维护主管这个行政位阶,否则就没有必要设此岗位。 6.绝对维护团队整体的管理效率。有些员工,个人能力不错,但总不能和团队合拍,或者不善于与同事相处,影响他人工作情绪;或者自行其事,对公司的统一安排和政策拒不执行,影响团队的命令效力;或者牢骚满腹又不从正当渠道反应,扰乱军心,以上种种行为都可以归结为浮躁、不成熟。这种员工即使个人能力突出也要加以限制,甄别其副面影响,妥善处理。团队越大,越强调步伐一致和整体管理效率,个人主义只能带来副作用。 7.就像说教不是万能的,所以设置法律和监狱一样,对下属培训和辅导也不是万能的 ,再好的培训也是讲给“有心人”听的,所以必要的压力是管理的必备内容,给下属一个方向,一些适当的指导,加上适当的压力,规定量化的任务和惩罚标准,往往会催生更多的人力资源,对确实不能胜任的人毫不犹豫的调整(换岗位、降职乃至劝辞)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