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市场营销 >> 销售管理 >> 营销管理 >> 正文
挺进商超——慎思敏行           ★★★ 【字体:
挺进商超——慎思敏行

作者:佚名     人气:22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前进商超两大关隘 

  ·商超门前五大关紧事

  企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企业,进超市几乎成了惟一的选择。但我以为不可盲动。这基于以下认识: 

一、目前挺进超市的两大关键问题

  (一)超市店大欺客 

  当前,超市的门槛高、规矩多、手续复杂,进店费、陈列费使企业不堪重负,货款结算不及时等问题普遍存在,我认为如果超市经营者不改变这种高高在上的不平等经营意识,将会严重制约超级终端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这个问题需要众多企业统一认识,广大厂家和经销商应该团结起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行业规范。当前迫切希望能组织专题讨论这个问题(如目前超市的运作规矩合理吗),以促进超级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怎样进超市?进了超市怎样做?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战术上总结得再完整也不过是一些被动生存的小技巧而已。 

  (二)进超市风险 

  进超市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了目标忘记了目的。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赢利,进超级终端是为了提升销量和品牌。但是不少企业到后来“只摸石头不过河”,犯了“路径依赖”的错误,在满足了超市的种种不平条约、支付了昂贵的费用之后,货款一二个月结不回来,派往超市的理货员、导购小姐的工资勉强支付了,但是进场工作的管理费又付不起了,堆头陈列费也没有了,结果是产品的形象、销量都没做起。过不了多久产品只好从A类区,退到B类区,最后是被打入冷宫或被清场。系统的管理和资源配置不能满足超市运作时,往往会造成收不敷出。企业做超市必须要认清并回避这类风险。 

  第二种是中小型超市倒闭或卷款而逃的风险。一些制造商和经销商为了抢占终端,特别是超市,不惜代价,不假思索。岂不知受伤的总是供货商或直供的厂家。对于这种无奈,有人说:不进超市是等死,进了超市是找死。 

  所以,终端的风险不得不考虑。天津某经销商就这样总结道:2002年天津市有10多家超市倒闭,其中两家超市卷走了我十几万元的货款。我个人的经验教训是:不进小店进大店,不进新店进老店;多进几家店,不要把“宝”押到一家上,分散风险,也许比较好。回避超市风险的方法是:挺进超市首先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停:不要急于进店,要对欲进店的超市进行调研,特别是对新开店,先要做到了解情况,看其实力和信誉程度如何;看:连锁加盟店的性质,对于利用外资或者品牌开设的门店,要确认管理和资金实力以及双方的合作协议和合作期限,是否有“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通过:在确认门店没有问题后再进入。 

二、进超市的必要准备——超市运作管理

  企业对于超市的运作管理,首先要解决好超市与渠道供货的关系,以及超市与渠道的供货价格政策。一般方法是:先将做渠道与做超市的经销商分开,不同的渠道设立不同的经销商来做;其次是采用统一的价格政策,另外对做超市的经销商单独给予进场、堆头费等适当的补贴,其他费用由超市经销商在提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行核算。超市运作的管理不同于渠道销售的管理方法,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超市经销商的选择 

  1.要选择有一定经营规模和能力的经销商,要具有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要有较雄厚的资金。因为超市的结款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普通的食品饮料批发商不是一般纳税人不行;超市结款期比较长,一般要45天,需要经销商垫支,资金少无法周转。 

  2.要选择有现代经营理念的经销商,要有一定的公关能力、谈判能力和服务意识。 

  3.经销商不能短视。由于超市工作繁琐,货款周期长,服务和客情关系要求高,只有愿意多投入,才能得到大回报。 

  4.经销商不宜交叉经营。做超市的经销商最好不做通路,因为交叉供货容易乱价。 

  (二)人员管理 

  1.需设一名超市客户经理或超市业务主管,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具备一定的谈判能力、资源整合运用能力、丰富的商品知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客情关系。 

  2.要组织一支训练有素的理货员队伍。 

  3.要能够对理货员进行较规范系统的商品展售技能的培训。 

  4.要有一整套时间管理、路线管理、理货管理、陈列标准等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 

  (三)加强超市的管理 

  大商场超市的谈判尽可能由公司统一进行;并落实供货商和专人管理;要明确厂家、供应商、业务主管的责、权和义务。超市应按片落实人员管理,落实责任,提高效率,要制定奖惩制度,工资从整体工资额中开支。对卖场、供货商要建档,用于考核供货商、卖场和厂家的超市业务主管。还要组建管理好理货员队伍。 

  (四)超市的供货价 

  供应商之间不得相互压价,全省或全市应该统一供货价。一般供应价应该是: 

  A类店:出厂价 +10%以上; 

  B类店:出厂价 +12%以上; 

  C、D类店:出厂价 +15%以上。 

  做超市不同于批发市场,只要有销量就可以,只有薄利才能多销,因为批发(通路)成本费用低、现款现货、服务要求不高,主要是靠厂家的年终返利;而做超市资金周转期长、风险高、各种费用多、服务投入大、竞争激烈,只有加大利润,才有操作空间,才有资源和本钱与超市谈判,才能保证产品的良性运作,才能做大做强。 

  (五)超市的运作方式 

  1.做超市必须整合资源,强势突破。将连锁店总销量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谈进店费、陈列费、促销费等,只有把产品做强,超市不卖你的产品不行,你才有谈判的主动权。 

  2.你所管辖的超市中,万万不可断货。根据可口可乐的经验,缺货、断货会损失10%的销售机会。其他公司更多。 

  3.要想办法帮助经销商缩短账期(要善用促销手段、谈判手段、缩短报销周期)。最好是厂家和经销商一起与超市谈判、签约会比较好。 

  4.要重视卖场所推出的促销和特卖活动。经常有促销活动不仅可以提升销量、提升品牌,也能加强超市对你的产品的重视。 

  5.要重视商品展售生动化的作用。生动化陈列可以提升30%~50%的销量(可参考笔者随本刊2、3期发表的《商品展售与陈列》专著)。 

  6.要提升与超市各级管理人员的客情关系。 

  7.要建立日常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来源:《销售与市场》2003年第3期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