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曾经一手谱写中国家电业神话的大家电厂商风光不再,在价格战的泥沼、概念战的唾沫中艰难度日时,昔日门庭冷落的小家电,一路春风拂面,市场地位悄然上升。
小家电正快速步入黄金时期。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目前有小家电产品近200种,而国内只有不到100种,市场晋升空间很大,发达国家平均每户拥有小家电30-40件,而中国每户仅有几件,以中国如今的发展速度,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大。另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资料显示,除微波炉等个别产品外,目前小家电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此时重兵压境,完全可以回避竞争,进入市场空白点,抢占先机。对此,业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将大家电比做“一块肥肉”,那小家电则是“一份大餐”。据有关方面估计,小家电至少存在30%的利润空间,即或应WTO的冲击,价格下调20%,其赢利空间仍蔚为可观。近期,一些著名的中外家电企业如海尔、美的、科龙、荣事达、依莱克斯、西门子等,纷纷奏响了扩军小家电的进行曲。种种迹象表明,小家电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传统营销模式已日显老态,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呼之欲出。
一, 产品策略创新
产品内涵延伸,做出大产品
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渐趋于对生活的一种“原质”追求,大家电成了必备物件,小家电则成了质量和档次的象征,高雅、实用的小家电倍受青睐。基于这种潮流,产品内涵应由此两方面进行延伸。(1)横向延伸,企业做产品不应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在当前的营销创新中,往往将产品和服务进行贴身捆绑设计,使产品功能和企业形象同时彰显,大家电如此,小家电也应如此,尽管有很大难度。(2)纵向延伸,资料显示,2002年小家电市场总体特征是价格战趋缓,更多集中在技术和服务水平上的良性竞争,需求上呈多重格局,由原来单一的功能性需求,开始向功能性、装饰性、与房间的整体协调性并重转化,同时个性化消费倾向增强,数字和信息家电成为市场亮点,国内外各大家电厂商纷纷举起了信息家电的大旗,如三星电子的智能微波炉、网络吸尘器;日本夏普的智能除湿机和烟雾感应器等。信息家电的神采,对于在内耗和恶战中苦苦挣扎的中国家电厂商,无疑是看到了一线曙光。良机易逝,如不加大研发力度,仅仅停留在概念炒做这一低水平竞争层面上,这所谓的光明前景很可能就是一个“画饼”。
多元产品设计,做出新产品
品牌是产品的核心,企业的灵魂。而大多数企业思维仅局限于“吃今天的蛋糕”。以广告的狂轰烂炸为先锋,以价格战为利刃,这明显是一种透支市场的短视行为。品牌的差异,应力求一种理性的质素来支撑。只有以产品升级和市场领先为导向,方能建构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小家电区别于大家电最大的特点是需求多,品种杂,这种产品的非同质化决定了市场细分要尽可能的贴近市场需求。比如厨卫家电就有厨房冰冻类、家电烧煮烹饪类、清洁卫生类、冷热饮水电器类,在各个类别上,又可以以颜色、形状、功能、材料、容量等指标作进一步的细分。
另外,由于小家电这一潜在“金矿”已是公开的秘密,其中诱人的利润已使中外家电大鳄竞相角逐,小家电业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不可避免。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技术战”,我国家电业已有半壁江山尽在洋品牌掌握中,只因为“技不如人”,要在小家电业有所作为,一般的技术积累就得两三年,而技术恰恰是小家电业的命门,因此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技术突破已亟不可待;其次是“研发战”,由于小家电更新速度非常迅速,畅销产品极易被模仿甚至照抄,只有保证新品开发速度,才能确定市场领先地位。 质量精益求精,做出好产品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最近联合发文,要求今后对小家电产品实施法定检验。监管部门的态度表明,今后一部分杂牌和品质低劣的小家电将不在拥有市场。另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影响小家电购买决策因素中,“产品安全性”占64%,“产品来用性”和“功能齐全性”则分别为42%和30%,质量问题已日益成为顾客购买决策的首要顾虑,但目前我国小家电恰恰在安全实用性和营销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今年2月份,国家技术监督局抽检电饭煲,不合格率竟达30%。为确保消费者权益,中消协和有关方面联合声明,提倡小家电科学设计、科学消费,在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上紧跟国际步伐,加强监管防治。近两年来,随着小家电市场的逐步成熟,众多品牌蜂拥而至,小家电要立足市场,只能在质量上下工夫,若以低价位、低品质冲击市场,最终只能是自讨苦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