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资产重组 >> 正文
台湾的一个托管案例           ★★★ 【字体:
台湾的一个托管案例

作者:佚名     人气:44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有句台湾俚语说:养猪肥到狗。这句话对高雄企银的股东来说,相当难堪,但能写境。高雄企银的前身是高雄区合会储蓄公司。王天赏家族、杨瑞华家族和屏东县万丹乡望族李信福等高屏三大家族,在三十八年初募款,同年十月获准成立,王家是最大股东。加上改组前,高雄企银已成立近四十五年,四十余年来,高企银经营阶层的分合和恩怨是南部地区民众常谈论的话题。
    六十七年王天赏担任改组后的第一任董事长,第二届由杨瑞华担任,王再抢回第四届董事长,第五届董事会改选时,王天赏的长子王仁政很艰辛地当上第五届董事长,第六届董事会几度波折才由杨瑞华接手。三年改选一次的高企董事会,每回选举都在派系阴影下弄得伤痕累累,王、杨、李三族同打天下,但不能共治高企,每回董事会都是在官司、黑函和佣兵的游涡中产生,到第二代,交战的武器更精锐,政治后台也纷纷出笼。
    高企董事会成员彼此斗争,平时以杯葛对手提案为乐,常为意气搁置公司重大营运策略,员工福利也在唱反调的气氛下,经营阶层无法给员工公道。老板平日吵架不断,董事会改选时,更是大闹不休。第二届改选前,六十八年二月,王家班就和李信福签订契约书,双方自契约签订日起六年内,逢董事会改选王天赏支持李信福出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李则支持王为董事长,后因李倒戈,王失去董事长宝座;王李两人甚至对簿公堂。第三届改选则以公司法为武器。新任董监事选出后,杨家评估掌握席次输给王家班,逢会便缺席,在法定人数不足下,会议屡开不成,掌握过半席次的王家班自行加开董事会,关起门来选,杨家向经济部检举违反公司法第二百零三条第一项和公司章程,几度波折后,王家班才坐定董事长宝座。
    畸形现象 股利不如委托书行情
    七十六年第四届起,高企资本额逐渐扩大,筹码相对分散,员工和小股东持股日众,最大股东王家持股约百分之二十,两家控股能力越来越弱,委托书成了兵家必争之物。股市收购委托的开山祖师爷-陈德深,把委托书每股的行情由二点五元暴炒到五元,当年高企股利每股只有一点一元,也开启往后高企董监事改选,必先有委托书前哨战。
    第五届董事会改选时,两派人马提前收购委托书,原「君子协定」协议以一股五元收购,但私下抢得厉害,一股行情叫到十元,引起王、杨两派以外人士觊觎,当时民选的监察委员洪俊德也卷入其中,陈氏家族伺机切入董事会,翁大铭和林宏宗也都介入。
    第六届改选更是空前激烈,四分五裂的派系,全力杯葛改选会议日期,拖了近半年才在今年五月完成,杨瑞华家族收购委托书统合外围,重获董事长一职,王天赏家族暂时退出,这场激战委托书收购金额超过一亿元,也传出黑道出面「维持秩序」。高企经营权在派系轧倾下,越来越难收拾,老板不能同心协力,员工福利每每成为祭品,大股东宁可花大笔银子给股市外围看热闹、逐利的人马,出现股利不如委托书收购价格的畸形现象。
    彰化四信爆发亏空挤兑事件
    自从1995年七月爆发彰化四信亏空挤兑事件,台湾金融机构陷入一场空前的挤兑风潮,这中间,有人谋不臧者、派系倾轧者、被造谣中伤者,更不乏银行负责人监守自「盗」,利用权挖空银行。面对诸多金融事件,政府部门表面上喊出加强金融检查、加强监督,但在现实的政治利益考虑下,对于尚未浮出台面的金融弊端,各行政单位背后息事宁人、姑息养奸,实则是金融纪律荡然无存的病根。

    高雄企银自去年十月经股东检举高企前副董事长郭金生因列入银行拒绝往来户丧失负责人资格后,前后历经一百八十多天,至今高企人事经营权之争一日无休,而长达半年之间,一位已丧失负责人资格的董事解聘总经理、代总经理、逼退董事长,高企逾期放款暴增近三十亿元,存款流失五十亿元,而主管机关所做的事则是—公文往返。这一段,在台湾金融史上不能不谓之传奇的一页。
    1995年十月二十日,一位高雄企银的游姓股东具名向经济部及监察院检举,指高企副董事长郭金生因成银行拒绝往来户,丧失银行负责人资格,要求经济部予以解任。其后,财政部和经济部分别在去年十二月七日及今年元月八日要求郭金生解任,但迟至上月七日郭金生才辞,并旋即担任高企名誉董事长;高企董事会则分别逼退原总经理和董事长。在反郭人士的反击下,高企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合法性仍是大问号。
    官方发文「有学问」
    在高企股东检举的同时,财政部幕僚单位已经拟好公文,准备发文高企撤换郭金生。不过,当时正值立委选举期间,为避免被冠上影响选情的罪名,财政部刻意拖延至选举日后十二月七日才发文。发文之后,郭金生并未依函解任,财政部遂在两周后行文至高雄市财政局,发文处分高企,「罚款三万元」。
    小小的罚款当然起不了任何作用,郭金生继续以副董事长身分出席董事会。由于郭金生是金嘉庄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以金嘉庄在高企五席的董事席次,郭金生具有相当优势,郭金生在董事会中有绝对的主导权。在财政部、经济部相继发文要求解任之后,郭金生仍然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高企董事会上,要求解聘高企总经理陈丽常。
    内斗换人幅度惊人
    郭金生说,陈丽常在高企「任职太久,毫无建树,不足为员工表率,应予解职」。陈丽常的解聘案即日生效,即日移交。不过在郭金生口中不足为员工表率的陈丽常,在不到一个月之间,就被转任侨银董事长的财政部次长戴立宁延揽到侨银,由地区性中小企银到全国性商业银行担任总经理。
    郭金生当选立法委员之后,因随之而来的阁揆保卫战而炙手可热,民进党与郭金生接触策动倒戈,而传出行政院高层以高企人事交换郭金生一票,默许郭金生先行安排自己的人马再辞职之说。
    果然,在经济部一九九六年二月七日发文高企和金嘉庄限令七天之内办理郭金生解任之后,行政机关似手对高企人事案即采坐视不理。即使郭金生仍未辞职,高企董事会又陆续解任银行高层主管,财政部和经济部仍然「视而不见」。
    一九九年三月六日,高企董事会以「董事长杨瑞华年岁已高、体力不胜负荷」为由,宣读解任杨瑞华董事长职务。杨瑞华愤而起身说「我不干了」,走出会议室。在主席杨瑞华退出董事会会议,郭金生径自推荐另一名常董蔡庆源担任董事长。
    杨瑞华辞职后,一九九年三月七日高企董事会又以「涉及不诚实、不正常活动」之由,解任代总经理王仁孚,并通过立委洪性荣担任董事,随后郭金生宣布辞职,但董事会决议聘郭金生为名誉董事长,仍享原来待遇,并配有座车及司机。
    存款流失逾放暴增

    然而,高企的人事之争并未随郭金生辞职告一段落,高企股东不满郭金生控制的董事会决议,而要求经济部驳回高企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更登记。另方面,由于高企迭传人事纠纷及负责不当贷款,高企的逾期放款金额至一九九六年二月底已飙升至五十一亿七千万元,较去年八月底暴增近三十亿元;且三月分短短一个月,扣除发行可转让定期存单,一般性存款流失达五十七亿元。
    针对高企风风雨雨一百八十天,如今主管机关对高企的处理仍是避重就轻。财政部说,已经发函经济部要求解释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适法性;经济部说,正在办理中;就在公文往返之间,也让社会大众见识到主管机关是如何「整顿金融秩序」。
    高企股东会 黑道护场(一九九六年四月七日星期日)
    高雄区中小企业银行一位离职主管昨天透露,情治单位已注意到高企有黑道介入经营的问题,例如每次开股东会,利害双方都会找黑道「护场」,让现场气氛相当紧张。他认为,金融机构是社会公器,不能用这种方法乱搞,否则未来有谁敢与这种银行往来?
    至于高企现任董事长蔡庆源等人职务是否有效,这位离职主管指出,高企常务监察人潘家煌今年二月底提出解任郭金生董事之职,郭金生不理会,等安排好新的人事布局后才自请乱职。潘家煌等人已向高雄地方法院提出诉讼,由法院裁定郭止生的董职务究竟自何时生效;如果法院判定是自今年二月底即生效,将牵涉前董事长杨瑞华、前总经理王仁孚被解职无效;董事长蔡庆源职务也无效等一连串问题,影响重大。
    对于行政机关互踢皮球,没有人愿意依职权出面解决高企人事纠纷,该离职主管说,因为当事人具立委身分,在现行政治环境下,行政机关自然没办法处理。
    这种现象很严重,最好的正本清源方式,就是由国大代表在宪法增订,立委不可兼任民营事业负责人(比照监察委员不可兼职规定,现在的国民大会已经被裁撤,功能已由立法院接替),避免利益输送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