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能在计划体制基础上发展起来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我国股市存在计划体制的东西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但证券市场与这些计划体制的遗留本质上是抵触的,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规范发展的方向只能是逐步减少计划体制的遗留。第一、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是计划体制在股市中最大的遗留。第二、国资仍占主导地位。第三、监管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第四、规模扩张过快,相关的配套改革没有跟上。我国目前这种较多存在计划体制遗留的证券市场远比完全市场化的证券市场复杂得多。只有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选择出一条既符合股市发展方向,又能被市场接受的路径,才能引领我国股市走出被动局面。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能在计划体制基础上发展起来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我国股市存在计划体制的东西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但证券市场与这些计划体制的遗留本质上是抵触的,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规范发展的方向只能是逐步减少计划体制的遗留。 第一、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是计划体制在股市中最大的遗留。 “摸着石头过河”是指改革开放初期,在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先做起来,边做边学。随着改革的深入“石头摸不着了”,经验与理论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就会出偏差。在证券市场,不了解股市的发展规律,还像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那样搞″一平二调″,为实现某些短期目标就急功近利,想怎么利用就怎么利用,就会遭到市场的惩罚。如利用证券市场为国企解困;通过二级市场高价减持国有股来筹集社保资金;通过上市融资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等。这种类似竭泽而渔的做法虽短时期能解决一些问题,从长远观点看对股市危害极大。 第二、国资仍占主导地位。 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二是超常规发展以国资为背景的机构投资者。 我国股市中不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量的2/3,流通股那么分散、那么弱小,市场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由于流通股与不流通股同股同权不同价,使本该公平、公正、公开的证券市场,存在这样的不平等,我国股市就很难规范发展;解决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问题只要方法得当,只能是我国股市的大利好,不应对股市产生冲击;如迟迟不解决,给投资者造成管理层在维护某些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的错觉,就会成为我国股市的大利空。 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市中确实能发挥一些积极作用,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证券市场与以国资为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在本质上是排斥的。因体制上存在缺陷,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不到位等,在瞬息万变的、巨大的利益面前,监管过严会影响投资水平发挥,稍有疏忽又会出问题。国外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确实在逐步提高,但那都是市场的自发选择,并以私营为背景。另外在新兴市场机构投资者过于强大,投资者结构过于单一,对活跃市场,增强股市吸引力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起负面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背景下,超常规发展以国资为主发起设立的机构投资者很可能是一个战略性错误,应重新审视,应经过市场较长一段时间的验证后再做取舍,不应按现在的模式继续超常规发展。 第三、监管过分依赖行政手段。 在我国目前市场背景下行政手段确实能发挥一些积极作用,有时也是必要的。但这只能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不能强化它,不能过分依赖它,更不能用行政手段造牛市或熊市。而应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市场机制,逐步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最终“将市场还给市场”。 第四、规模扩张过快,相关的配套改革没有跟上。 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可以有先有后,但不能孤军深入太远。我国股市仅用十几年时间上市公司发展到1250多家,与之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却没有建立起来。上市公司只想融资,不想改制,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不到位,内部人控制,胡乱投资,随意担保,弄虚作假等问题屡禁不止。还有中介服务机构明显不能适应股市规模过快发展的需要,与上市公司联手造假的事件时有发生。司法制度建设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最明显的造假欺诈行为中小投资者也很难打赢官司,获得赔偿。 我国目前这种较多存在计划体制遗留的证券市场远比完全市场化的证券市场复杂得多。只有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选择出一条既符合股市发展方向,又能被市场接受的路径,才能引领我国股市走出被动局面。 (经济参考报,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王永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