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李荣融东北调研样本:黑乳改制止于MBO | |||||
作者:佚名 人气:33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0月14日,李荣融在黑龙江国资委调研时,专门说到黑乳改制,说它“很有典型性,值得注意”。 改制后,省投资公司和省乳品开发中心共35.8%股份留着,其余的转给管理层和职工。“其中管理层这一块,他们自己聘评估机构,自己资产自己审计,自己给自己作价。”盖鲁林说。 按照管理层的评估结果,最终龙丹每股以0.22元作价。 “此价格我们认为不合理。”盖鲁林说,“2毛2,技术、品牌无形资产没有作价,显然不合规。” 而龙丹品牌仅广告费就花了1个亿,做成了全国8大品牌之一。 “龙丹在一次对外投资时,仅商标使用权他们就卖出了500万。此次产权转让,无形资产等商誉没作价是说不过去的。”盖鲁林说。 龙丹到底值什么价,盖鲁林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提醒说,黑乳所有的资产审计结果是-1.45亿,但评估后是4100万(其中有部分是土地增值部分)。 黑乳原管理层之所以给龙丹评出了如此的低价,跟中介机构有莫大的干系。“中介机构有两个实质:一是谁雇佣按谁的意图办事;二是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管问题,它们没有强令退出机制,法律、业界监管不到位。” 也正是因为这样,黑龙江省国资委主任胡祥鼎在向李荣融一行汇报时言之凿凿地说,“中介被收买不是少数。” 由此,黑龙江省国资委为了防止国企改制时低评贱卖,自己来聘请中介机构。 但是,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黑乳的一些职工对王心祥主导的MBO改制,却态度暧昧。 “改制已经是过去的事,再说政府现在也不鼓励MBO,再谈它有何意义?”避而不谈,似乎是现在黑乳职工的主流态度。 叫停MBO 黑乳管理层的MBO改制,最终在2002年秋的时候,被黑龙江省国资主管部门叫停。 此后的黑乳改制,决策主体由经营者转向了出资人(当时黑龙江省国资委还没有成立,负责此方面工作的是国企改革办,改革办即后来的国资委)。改制由以前偏重维护企业和职工权益转向既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也维护国家、地方和债权人、股东的合法权益。 2003年7月份,黑龙江省政府重启黑乳改制,这一次是对黑乳进行整体出售。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决定对外招商。”盖鲁林说。 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当时的黑乳改制工作组制定了一个让各战略投资方公开竞标的方案。 对于希望入主黑乳的战略投资方,工作组设定了若干前提条件和要求,如保证大多数职工上岗就业,保持管理团队相对稳定,在黑龙江生产最终产品等。 最终有13家合格投资方。盖鲁林拿出了一张大开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个投资方的准入条件、五项承诺、竞争时间等等,盖把它比喻为《智取威虎山》里的“联络图”。 从这个“联络图”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新疆德隆、新希望、台湾的统一企业、光明乳业、伊利、中粮等都和黑乳有过深入的接触。 “谈到最后,有些企业显示出资金很紧张,产业整合实力不强。”盖鲁林说。 盖分析说,一个不低于12亿总资产的企业,要拿出4个亿,显然不容易。“这就说明了自然资本积累起来很慢。而黑乳不可能一直成为‘长不大的小老树’。”盖鲁林说,“有这么些理念,进一步判断管理层收购大企业不行。” 经过多轮谈判,最后黑龙江省内的两家企业——北亚集团和哈尔滨工大集团胜出。 北亚集团成立于1992年,由哈尔滨铁路局、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等12家发起,核心业务也主要在铁路客货运输和铁路高科技产品开发上。 哈尔滨工大集团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发展形成的,创建于1992年6月。它是一家民营企业(国有股只占8%),主要做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产业。 两家都把乳业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北亚集团是选择战略转型,哈尔滨工大集团此前已经拥有市值约5个亿的哈尔滨综合乳品加工厂。 两家都志在必得,拥有黑乳,也就拥有黑龙江的乳业霸图。 2003年9月22日下午2点,在哈尔滨产权交易中心,北亚集团和哈尔滨工大集团正式对决。主持人宣布起拍价为黑乳集团评估后的净资产4100万元,接下来就是双方长达几十轮的举牌竞标。在工大集团报出7900万(龙丹5050万,金星2850万)的价格后,北亚方面没有再举牌。 最终哈尔滨工大集团胜出。黑乳溢价卖出了3800万元。黑龙江国资监管部门成为此中的最大赢家。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