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改制 >> 正文 |
|
|||||
国企改革:漫长的尾声 | |||||
作者:佚名 人气:27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国企改革:漫长的尾声 对大企业改制制肘很大的,除了人员安置,就是银行债务的处理,姚洋称,银行很关心这一点,要改大企业,如果不剥离这些债务,估计民营企业家也不愿意买这样的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国企改革的收尾工作 姚洋认为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已经突破了,现在应该是收尾的问题了,“国企在我们经济中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了,虽然还会存在,但是它已经不重要了。” 张维迎认为:“现在改革已二十多年了,最初在1978年开始改革的时候,我们政府预期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但到八十年代中期又预计九十年代初改革要完成了,后来又拖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现在已是2003年,国有企业改革仍然还没有完成?究竟还要持续多长时间,目前还不清楚。”他接着说:“就像人一样,你觉得每天都在进步,高兴就行了,国家也是这样,经济在增长,体制也在进步。” 张维迎说,国企的困难现在解决起来越来越容易。“现在国企跟八十年代很不同,现在整个环境变了。那个时候只有国企,我们的问题是怎么搞活国企,现在有大量非国有的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包围在国企周围,现在私有企业可以对这些国有企业进行改制。” 张维迎表示:“我在九十年代初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第三者插足’,就是非国有企业进入改造国企,所以现在给国有企业提供了很多好的改制渠道,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现在国企改制的条件很多,可选择的办法很多,可以加强管理,也可以卖给别人,比如国资委李荣融主任讲的,现在84%的企业都是民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企发展到现在,问题解决起来越来越容易,有更多的下手可以接受它。” 张维迎和姚洋都认为,可以借助市场力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张维迎称:“我们的思想还是要解放一点。国企改制过程当中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当然国有资产是不应该流失的,问题是怎么确定国有资产流失。有一些资产的价值不统一确定,按这个标准企业的净资产就高,如果按另一个标准它的净资产可能没有多少,这个时候国有资产的价值不是很清楚,这就给一些地方政府带来了暗箱操作的可能,出现舞弊行为。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从程序上解决问题,应该更多地借助市场的力量,就像拍卖东西一样,让市场认为这个东西值多少钱。” 姚洋称:“国企本身的技术力量并不差,那些厂长、经理也是非常聪明的人,如果给他一个很好的制度可能干得很好,我们采访很多企业,厂长、经理说如果让他们把这个企业买下来,他们很愿意。因此在我们国家,内部人购买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可能跟俄罗斯、东欧不一样,他们认为内部控制是最坏的私有化。” 改制成功的标志 一个国企改制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把一个完全国有的企业改成混合所有制的?还是原来的部分让国家占多数,其他作为补充?还是抛开这一切提高竞争力? 张维迎认为,企业改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改制以后这个企业也不一定能够生存。改制以后企业一定会进行重组,所以第一步是改制,但重组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改制。现在好多民营企业本身含有国有资产也是一种改制。把产业的重组、企业的重组和制度的改革结合在一块,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改制成功,在竞争中能生存下来就是成功了。 姚洋称:“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引进私人股份或外部股份的改制是没有效果的。当企业内部的私人股份超过50%的时候,改制对利润率有正的影响,这样的企业比没有改制的企业的利润率高两到三个百分点。因此,引进私人股份的改制是有效果的。” 张维迎:我们的企业改制实际上很大程度与企业老总以什么样的方法获得收入有关。如果你做这个老总,你的业绩与你的位置没有什么关系的话,再有积极性的人也不会把这个企业搞好。 企业真正需要的业绩是长期业绩,产权最重要的功能是给你一种固定的预期。如果权利得不到保护,大家就没有稳定的预期了。所以在国企老总的预期是不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可能把你撤职了。激励问题只能解决短期激励,解决不了长期激励。 姚洋认为,激励机制不足不是国企惟一的问题。“这几年改革以后,特别是大型企业经理层的工资其实并不低,和他们同样的人到外企干和在国企干实际上差距已经不是那么大了。因此,国企的失败可能有其它原因。” “我担心一个问题,”张维迎称:“国企基本制度不变,实行年薪制,给老总很高的工资,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一个局级干部一年拿五十万,结果干一年或者两年再换人,这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因此不能靠提高工资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案是让企业老总自己拿一些股,因为他的行为就表现在他的股票里面。否则他自己没有股份,持股人手里的股份又不是自己的股份,表现自然不好。所以为什么很多国企和民营企业可以合作,而跟外资合作就出现问题。” 对此,姚洋有不同观点,与张维迎进行了辩论:“按照你的逻辑,解决激励问题就可以了,那我们就不需要所有制改革了。比如,如果国资委可以设计一种激励机制,国企就可以管好了。” 姚洋接着说:“我想说的是,国企搞不好的原因,除了激励问题,还有企业经理的权威问题。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两个国有企业组成的合资企业也可以搞得很好。比如,洛阳拖拉机厂本身很差,但它和镇江另一个国企的合资厂就做得非常好。它的经理的年薪是三十多万,审计由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做。这里的问题是,在老的国企中,人事关系复杂,每个人都是熟人,厂长、经理没法管人,因此没有权威。要打破这种僵局,引进外部股份可以,改制也可以。所以,国企失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国企的经理没有权威。”张维迎:“所有权也包含了一种文化,国有制创造了‘国有制文化’。改制就是要打破这种文化。”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