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衰退产业中上市公司创新的思路 | |||||
作者:佚名 人气:24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即上市公司要求有连续的现金流,即使在产业转型期也务必有最低的收入。上市公司必须保持新旧业务更替的管道畅通,一旦核心产业进入成熟或出现衰退势头便不失时机地以新替旧。上市公司就如生命体一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它们在核心产业衰退之前必须毫不迟延地创造新业务。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从容应对产业变革。 第三个层次是市场创新。由于产业未结构化,产品和市场都不稳定,市场信息收集和市场预测很困难,产品开发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在推出最初的产品之后根据市场和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不断使产品“变形”,使新兴产品成为更加成功的商业化产品。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是产业创新成功的关键环节。市场创新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刺激市场需求,采用极富创造性的方法来使人们认识和接受新产品。 市场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它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一个互动的回馈。市场创新是产业创新中的关键环节。市场创新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塑造产业的竞争规则,因为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是没有游戏规则。市场创新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建立产业竞争规则(如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市场形象、分销渠道等),使企业可以遵循并在这些原则下发展繁荣。二是开拓新的客户资源。市场容量是一个产业成长的基本环境。市场容量的开拓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其一是提高产品直接客户的市场占有率;其二是不断开辟产品的新的应用领域。 第四个层次是产业融合。产业一旦结构化,企业创新的主战场将从突破性新技术开发转向跨行业的技术应用开发,如技术再造和技术改良。产业创新的途径由产业内创新为主转变为产业间创新为主。我们把产业创新向产业间转变的过程称为产业融合阶段。产业融合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某些产业的创新会呼唤另一产业的创新,连锁式地对产业创新产生影响,即所谓“需求呼唤需求”就是一个例子。洗衣机的开发自然要引发洗涤剂的开发。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对开发安全性和废物处理产业的需求;另一种是一个产业创新会成为另一产业创新的供给因素,表现为需求——供给的螺旋式发展效应。 技术——产业关联的强弱是产业融合程度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产业的核心技术具有对其它产业很强的关联,则这一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的程度也就较高,产业创新的空间也就较大,其生命周期就较长;反之,产业就容易衰退或被替代。 上述四个目标层次对指导上市公司创新具有战略意义,越是后面的层次创新难度越大,但一旦创新成功,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大。 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基本方向 从产业演化的方向判断,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应从三个方面把握: 1、 衰退产业的信息化创新 衰退产业的信息化创新将从两方面使企业再生。第一,企业通过信息化创新可以打破原有的产业界限或创造出全新的产业。信息技术、信息产业融入传统产业之后,传统产业将纷纷出现分化、解体和重组,不断催生新兴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医疗器械电子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建筑业、信息家电业等。衰退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创造出新兴产业是产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媒技术不仅在各自的领域逐步升级融合,而且三大技术之间也产生了大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融合一方面可以打破原有的产业边界,降低新兴产业的进入壁垒,尤其对消除行业之间的垄断是很有效的;另一方面,会使衰退产业演进为新兴产业。 第二,通过改革衰退产业的工艺流程以及变革产业组织增加产业灵活性来提高衰退产业的生存能力。具体讲,信息化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1)保持供给与需求同步。在传统生产模式下,当产业衰退时,企业很难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量,供给曲线未能随需求曲线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信息化创新的企业具有生产上的灵活性,能按市场需求来确定供给量,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从而不会失去规模收益递增的优势,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同步变化,使产业内资源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减少沉淀成本;(2)增加有效供给,使需求曲线右移。产业衰退时,需求停滞或下降,需求曲线一般会向左移动。通过信息化创新的企业能够提高市场细分和进行敏捷生产(缩短生产周期)等,从而使需求曲线右移,提高产业内资源的利用率;(3)改变衰退产业成本曲线,提高产业生存能力。通过信息化创新的企业通过减少库存、降低返工和报废产品量、连续创新等手段改变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RAC),使LRAC向下方移动,从而提高产业的盈利能力。 2、 衰退产业的绿色化创新 众所周知,以征服大自然为自豪的近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友好利用基础上的。随着自然资本变得越来越稀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资本的经济外部性正趋步向经济内部性转化,自然资本主义正取代传统实业资本主义成为新的经济模式,自然资本不仅仅是公共物品,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走向绿色必是金”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理念,对于衰退产业而言,绿色创新模式显得尤为有效。 绿色化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生产过程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就是常讲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1)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能源等。(2)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产生废弃物,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等。第二,绿色产品设计。即在产品设计时尽量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和重新使用。第三,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指使用绿色标签、降低包装成本,不使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包装材料等。第四,绿色营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宣传绿色观念,引导和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意识。 对不同的产业和企业而言,绿色化创新的内容和动机是不同的。如传统化学工业(农药、化肥、日用化工等)和造纸工业等产业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过程的污染过重以及产品本身对环境破坏性过大等原因造成的,生产过程绿色化和产品绿色化设计则是企业克服产业衰退的基本措施。传统机械制造业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品使用过程中能耗高、排污多等原因所致,因而产品开发上的绿色化是产业创新的重点。 近年来,国外企业热衷于生态创新。所谓生态创新就是公司的全体员工通过改善公司的环境质量来提高公司的绩效。职员的生态原创性主要反映在:提高废物利用、及时解决环境问题以及提高生态效率等。衰退产业绿色化创新无疑会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改善衰退产业的生存能力。但绿色化不单纯是为了经济效益,伦理和法律方面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绿色化创新的动因有三:竞争、法律和生态责任。可以说,绿色化创新将愈来愈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3、衰退产业的生命技术创新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基本上是通过改革生产的条件(如提供高效的能源和动力以及先进的工具)等来提高各产业的生产率的。以生命科学产业为核心的下一次产业革命将把自然界最奥妙的高效生产方式移植到各产业中(如用植物合成材料、能源、用微生物浓缩矿物等),用植物工厂来取代机器生产,从而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模式。这样,它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各产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使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融为一体,彻底改观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对立的局面,使人与自然永久性地和平共处。 生命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一样,是目前技术革命的两个基本领域之一,生命科学产业已成为产业创新的主战场。根据技术—产业关联性分析,传统产业的生命技术创新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已经完全融合的产业,这些产业与生命科学技术融合后将使传统产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主要有传统医药业、农业、食品制造与加工业、化学化工业等产业;第二层次是正在渗入的产业,如环保、冶炼、能源、纺织、保健等产业;第三层次是将要渗入的产业,如家电设备制造、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传统服务业等产业。传统产业与生命技术相融合的三个层次也即产业创新的三个基本层次。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生命科学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但生命科学产业本身会以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不断衍生出新兴产业,而且它会融入到几乎所有的产业领域,成为产业创新的主战场之一。 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主要路径 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公司而言,创新的路径难以一致。但根据产业关联度标准可以把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的路径归为产业竞争规则创新、产业延伸、创造全新产业三类。下面就分别探讨这三类路径。 1、产业竞争规则创新 对衰退产业而言,设法从根本上改变其游戏规则,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从而在这个产业中走出领先者的阴影,成为产业新的领先者,是常见的路径之一。一般地,衰退产业结构化程度较高,游戏规则较明确,产品概念较清晰,产业界限较固定,技术创新难度较大,而产业竞争规则创新的潜力较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很多中间环节被取消,改变了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使衰退产业竞争规则创新更为容易了。如借助于电子商务使日益衰退的传统零售业的竞争规则得到了根本的改观,零售业的竞争规则创新改变了产业的价值链,降低了产业的进入壁垒,企业的获利“引擎”也由传统商业中的产品销售模式向解决问题商务模式转变,即零售业不仅是销售产品,而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及顾客需要的服务。 产业竞争规则创新在传统服务业中应用较多,大量上市公司通过产业竞争规则创新获得了新生,如传统百货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通过竞争规则创新转向了发展前景好的连锁超市;交通运输业内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通过竞争规则创新转向了现代物流产业等。 2、 产业延伸 产业延伸是产业的分化与重组过程,是衰退产业或成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过程,这种结合突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通过延长产业价值链,延长了衰退产业的生命周期。在传统经济中,制造业与服务业是泾渭分明的,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而言,制成品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而为制成品价值实现服务的其它环节则游离于企业战略之外,或是生产过程的附属物。但产业延伸有效克服了上述弊端,企业不仅仅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本身来获取利润,还销售“教顾客怎样利用和组装这些产品”的服务建立竞争优势,后者对于产品价值的实现越来越重要。对于衰退产业而言,后者的价值增加额甚至远远超过前者。如美国的衰退产业火车机车制造业中机车本身的价值只占整个产业收入的5%以下,而为机车服务的相关产业占整个产业价值的95%以上,后者大约是前者的21倍;拖拉机制造业中后者是前者的30倍。 产业延伸的经济学原理在于,当某一产业出现衰退时,核心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是必然的,但与核心产品相配套的支持性产业或相关性产业并不一定会衰退,相反可能还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可通过向相关产业、支持产业的延伸,或把原来免费提供的有关服务发展成为有盈利能力的产业,企业从此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产业延伸虽然是衰退产业创新的有效途径,但不是所有衰退产业和企业都可以进行产业延伸的。从产业组织状况来分析,实施产业延伸的产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下游业务有较高的产业吸引力。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1)一次性交易产品价值与分批交易新产品(服务)价值之比较小者。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指标的含义,假设某顾客购买一台铺路机,成交价是1000万元,而在该产品寿命周期内,用户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及其服务的 价值约100万元,则两者之比值为10∶1。那么这就说明,该种铺路机一次成交的价格额较高,用户不会轻易淘汰该产品,为该产品运行服务的相关产业具有发展潜力。(2)设备运营成本与设备购入成本之比较大的可向下游服务业延伸。(3)下游产业与核心产品的边际利润率之比大于1。 第二,用户差异化程度较高。用户差异化程度简单地说是用户对产业内主要产品的偏好程度,也就是说用户对主要品牌的忠诚度,忠诚度较高的产品则可以实施产业延伸。 第三,销售商市场力量较弱的。销售商市场力量是指销售商影响销售价格和销售产品品牌的力量。一般用勒纳指数来衡量,勒纳指数较高的产业,市场力量较强。此外,还可从下述三个方面衡量:(1)产品零售价/产品出厂价之比较高;(2)前五位销售商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的;(3)渠道创新较易的。 从上述分析可知,产业延伸一般只适用于制造业,尤其是大型设备制造业。从企业来看,基本上以产业内领导企业为主。而在具体应用时,品牌延伸属基本战略。 3、创造全新产业 产业延伸、产业竞争规则创新是以现有的衰退产业为平台进行的创新。这类创新的基本前提是企业所处的衰退产业只是相对性衰退,不会绝对衰退。否则,“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许多衰退产业的消亡是必然的事情,对这类衰退产业中的企业,产业创新的根本任务就是开辟全新领域进入全新的产业。企业的这类产业创新我们称为创造全新产业的产业创新。创造全新产业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构想未来产业。构想未来产业的关键是培养企业产业洞察力。产业洞察力是有关未来产业的先见之明或先知先觉,就是在若干年以前就预见到现在的产业趋势。产业洞察力是建立在对产业演进认识与判断的基础上的。产业演进具有路径依赖的特点,这是由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规律决定的。未来需求是产业发生的驱动因素,需求变化与技术发展决定了产业演化的方向。在构想未来产业时,首先应顺应技术发展的路径走向,不能逆潮流而动;其次,可以用技术发展的路径走向来检视根据顾客需求而构想的产业,剔除其中明显偏技术发展走向的产业构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创建核心能力。用户是决定何者是,何者不是核心专长的最终裁判。核心专长是通向未来市场的大门,也是获取产业创新成功的决定因子。在产业创新过程中,企业的核心专长可分布于产业链的各环节上,有的公司的核心专长是建立在技能基础上的,有的是建立在后勤管理平台上的,有的是基于市场营销上的,还有的是建立在特权资产和关系上的。核心能力是保证产业创新具有持久性的基础。企业如果没有把产业创新能力转变为核心能力,产业创新的成果则会“昙花一现”,很快就会被产业内的企业模仿、复制,甚至被后来者远远抛在后头。 衰退产业创新的本质是企业进行产业转型,是从一个核心能力转到另一个核心能力,或形成一个新的核心能力。企业需要克服核心刚度的障碍以及战略惯性的束缚。企业为了获取产业创新的“市场先入优势”,未必要等到产业衰落之时才进行产业创新,而应选择产业成熟期作为产业创新的最佳时机,从而可真正把握产业先机,率先建立核心能力。 第三,开拓市场。市场是产业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对大多数产业而言,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差异是不太大的,那么获胜的关键在于市场开拓方面,谁能抢先占有市场,谁就能决胜未来。在新兴产业的轮廓基本清晰时,企业之间的竞争犹如长跑运动员在终点前的最后冲刺,大家都会尽全力蜂拥而上。终点前的疯狂冲刺为的是抢在对手前面占领关键市场,占领最大份额的市场。 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市场开拓成功的前提条件有三个,即:管道畅通、先入为主、沟通宣传。可见,企业只有在这三个方面建立了专长并整合成核心专长才能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先者。产业创新的市场开拓过程是一个反复试探与学习的相互作用过程:企业以早期所开发的产品原型进入最初的市场,从中积累经验,依据所积累的经验来完善产品及营销方法,并使这一过程反复进行下去,创新开发就是一个持续逼近成功的过程。 上海证券交易所 作者:陆国庆(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