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企业上市 >> 正文 |
|
|||||
三起买壳案例的操作比较 | |||||
作者:佚名 人气:37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998年4月,四川托普科技发展公司通过收购国家股方式成为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四川托普长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同月,湖南创智软件园有限公司以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间接控股湖南五一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湖南创智五一文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北京科利华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购买法人股方式成为黑龙江省阿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这三起买壳上市的案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三家收购企业都是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它们发展迅速,具有良好的效益和强烈的扩张需求,十分渴望进入国内股票市场,但由于政策限制,只能借助买壳的手段达到上市的目的;在入主上市公司后,这些企业都对原上市公司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和业务重组,将其改造成为以计算机行业为主业的新型企业,以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 三、对三起案例收购成本的比较 通过表二的对比可以看出,创智对五一文的控股成本最低,这是由于采取间接控股方式而不存在直接的应付价款,其最终在上市公司中取得的控股比例也最低;与科利华收购阿城钢铁相比,托普对川长征的收购价格较高,况且该公司三年内已不具备配股资格,其中原因主要是购买国家股要受到十分严格的控制,托普为此每股多支付了0.5 元"无形资产补偿费",同时由于收购时间较早,在确定价格时也受到当时市场环境的影响,付出较高的成本在所难免。 四、上市公司被收购后的业绩比较 1998年报显示,该年度托普软件(即原"川长征")每股收益由1997年的0.011元猛增至0.504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0.75%,净利润由1997年的101万元增至4443万元,而且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增长的主营业务收入,该公司股票一下步人绩优股行列,令人刮目相看。这说明托普的人主和对川长征的资产重组,确实给上市公司带来本质的变化,该公司通过转入计算机软件行业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益。 相比之下,五一文的情形并不理想,尽管1998年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略有增长,但公司应收账款和负债规模大幅增加,营运资本迅速减少。从盈利能力分析,公司拥有的软件资产占总资产的25.8%,但其产生的主营业务利润仅占总数的18.3%,这说明该公司软件资产的盈利水平尚不如商业资产,高科技公司的介入没有带来明显的经营效益。 由于科利华刚刚完成对阿城钢铁的收购,在经营业绩上的影响尚未显现。不过,钢铁行业与计算机行业相差甚远,上市公司原有资产负担沉重,要完全改变主业难以实现,该公司今后几年只能同时经营两个独立的主业,这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很大挑战,许多人对此并不乐观。 作者供职于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 《资本市场》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