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话,是散论式的。如果说有一个中心的话,那就是按劳分配的定义问题。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定义,并不是按劳分配的内涵,而是理想化的具体化的标准的按劳分配。当然,这样的按劳分配,是彻底体现着按劳分配实质的。但是,这样的按劳分配,并不是内涵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从普遍性、一般性出发,要着眼于分配权问题来定义按劳分配。 可以说,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定义,已经超越了分配权了,它直接着眼于等价交换了,它是在理想的发达的计划经济情况下的按劳分配了。也就是说,在马克思所说的按劳分配情况下,不但没有资本剥削这种不劳而获,而且也没有任何不劳而获了。 而在价格与价值分离的情况下,而在等价交换尚没有普遍稳定存在的情况下,而在不能准确衡量劳动量的情况下,而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我们要着眼于分配权来定义按劳分配。 其实,从形式逻辑上来说,分配权本来就是分配方式的一般性和根本。 而我认为,按劳分配首先是谁的分配权的问题,是由谁来分配的问题:是由劳动者自己,还是由资本家?还是由其他人呢? 当然,劳动者在有了分配权之后,还有个分配权的具体实现形式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就不说了。
按劳分配,当然是按劳动者的利益或者意志进行的分配,当然是由劳动者作为分配者而进行的分配。 当然,劳动者作为分配者,在进行分配的时候,应当尽量根据每一个人的劳动贡献去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进而,就有一个对个人的劳动贡献进行衡量的问题。而这,就属于分配权的具体实现问题。 多劳多得,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并不一定是按劳分配。精明强干的资本家,也是对每一个职工实行多劳多得的。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区别,在于谁是分配者,在于有没有资本剥削。而劳动者作为分配者,自然就可以消灭资本剥削了。 很多资本家在赏罚分明、多劳多得方面,是很有管理经验的,也有科学的管理办法。而这,并不一定需要准确的衡量每一个人的劳动质量和劳动时间。而往往,资本家是按照职工对企业收入的贡献来进行职工的个人分配的。 当劳动者成为分配者,同样可以学习资本家的管理经验和办法。 通常所谓的按劳分配,就是说,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每一个人的劳动质量和数量来进行分配。 而这,内涵着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劳动者而不是资本家成为了分配者,必要的扣除是属于社会的而不是属于资本家的,劳动质量和劳动数量相当于对企业收入的贡献。 现实中,企业和个人以收入为目的。而对企业收入的贡献大,并不一定等同于劳动的质量好数量多。而企业收入,比之劳动的质量和数量,更有现实性。 总之,“解决个人劳动的衡量问题”并不是焦点,而“解决个人劳动的衡量问题”之前提,即劳动者的分配者地位,劳动者的分配权,恰恰才是焦点。 只要是劳动者而不是其他人进行的分配,只要是按照劳动者的利益或者意志进行的分配,自然就已经是按劳分配了。至于,劳动者怎样分配,那属于按劳分配的下一步的具体问题、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人类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和科学的办法了。 分配权,才是根本。 什么是叫资本剥削呢? 无非就是资本家拿走了一块钱,相应地,劳动者的钱就少了一块。 就是个利益问题。 人人都爱钱。资本家爱钱,劳动者也爱。
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为的什么呢? 无非就是为了劳动者的个人利益,而已。 焦点,在于分配权,不在于精确衡量、测量每一个人的劳动量。 具体的怎样分配,从现实性从人性从劳动者的要求出发, 要以企业收入最大化和劳动者个人收入最大化,来衡量。 谁能为劳动者挣钱多,谁就可以多劳多得。 从逻辑上来看,按劳分配的内涵,是劳动者作为分配者而进行分配。而准确衡量个人的劳动量,是外延的按劳分配。比较准确和准确和非常精确的衡量个人的劳动量,都属于按劳分配。 如果把某一种外延的按劳分配,例如精确衡量每一个人的劳动量,当作按劳分配的内涵,那自然倾向于认为按劳分配是空想了。 其实,劳动者感兴趣的,就是挣钱多吧。难道,是测量学吗? 我说的就是按劳分配的定义。劳动者不是分配者,不按劳动者的利益或者意志进行分配,就不是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为谁挣钱。是为了资本家,还是劳动者呢? 在按劳分配下,怎么对劳动者进行个人分配呢? 这个可以向现在的资本家学习。精明强干的资本家,都是能够做到赏罚分明的。谁对企业有用处、有好处,谁能够给企业多挣钱,谁就应该钱。 劳动者成为了分配者之后,在进行个人收入分配的时候,是有具体问题的。这些问题,都是技术性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例如,可以借鉴市场经济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惯例。 按劳分配,就是由劳动者进行的分配。 至于,他们怎么分配,那是另外一回事情,那都属于按劳分配。
我强调的是分配权,强调的是企业、个人的收入最大化。 我不认为,准确衡量个人的劳动量是最有现实意义的。 现实中,例如在资本主义企业中,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就有企业管理和个人分配了。都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而按劳分配的意义,在于谁是分配者,在于是为谁挣钱:是为了资本家,还是为了劳动者? 我强调的是劳资关系,劳资对立。 而按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侧重于劳动者内部之间的关系。 分配权,是个根本问题。劳动者首先要能够自主,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 按劳分配,本来就是个分配权问题。没有经济上的分配权,就很难有政治上的胜利。这是因为,不能够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是很难有出息的。 为什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本是个人的能力、地位问题。人,贯穿着经济和政治活动,人是主体。 而在现实中,分配的标准问题,是不分社、资的。而资本主义在分配的具体办法上,已经有成功经验。 分配权,是社、资的区别。
“资本家的分配标准是按照给他创造的利润额来衡量的,而在不存在剥削的社会中,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按劳分配的标准是什么呢?” 还是利润,属于劳动者的利润。如此而已。 利润属于劳动者了,还叫资本剥削吗? 例如个体劳动,就没有资本剥削,就倾向于按劳分配了。而个体劳动,并不一定是社会化大生产。 至于商品经济,会继续存在很长时间。现在不用设想没有商品经济的社会及其分配,不用设想太多。 而通常的定义,即:按劳分配,就是社会在做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在这里,是就劳动者内部来说的,是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是在说:按劳分配有二个过程,一个是作了必要的扣除,这是属于劳动者的,是属于劳动者集体的,相当于按资分配中资本家得到的利润;还有一个,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并且分配的标准,是劳动的质量和数量。 所以说,按劳分配,并不是一个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并不是一个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的问题,而是劳动者分配到利润,并且分配到消费品的问题。 而以上这二个过程,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劳动者分配权的实体现、实现问题。换句话说,按劳分配,就是劳动者运用了分配权。 而按劳分配又显然是与按资分配对立的,相区别的。就社、资的对立来说,就劳资对立来说,按劳分配就是劳动者得到、尤其是实现了分配权。如果不看这个分配权属于谁,如果不看利润属于谁,如果不看分配体现了谁的利益和意志,那么,如何去区别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呢? 难道,在资本主义中,在按资分配中,资本家在得到了利润之后,不是按照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去给他们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吗? 那么,就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区别,而不是共性来说,应该怎么去定义按劳分配呢? 分配,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而尤其是利润之类的分配问题。分配,是一个整体过程。 例如,如果不看利润的归属,那么,就很难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资本家在取得利润后,同样是按照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去分配个人消费品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按资分配的对立面。所以,这两方面的内涵,是紧密联系着的。所谓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家占有了利润,进而,劳动者的收入少了。而资本家为什么能够占有利润呢?表面上看,那是因为资本家的资本,分得了利润。而其实,那是因为资本家有分配权。资本家所进行的一切分配,都是资本家作为分配者,去行使他自己分配权的结果。 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在于资本家占有了利润,而在于资本家占有利润的数量。如果资本家占有着利润,但是,这个资本家老是想着少占有,进而,是让劳动者的工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了,那么,他还是资本家吗? 社、资是对立的,劳资是对立的。这个对立,不是别的,就是利益的对立。而根本,是利益的大小多少问题啊。 人是自私的,人是爱钱的,这是现实的,还是应该的,还是正常的。但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端,就在于它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和减少劳动者收入的基础上。资本主义,捍卫的不是自私,而是少数人的自私。而社会主义,是捍卫大多数人的自私,是捍卫创造价值的人的利益。
回到原来的问题上,我们可以说,分配者、分配权是个根本问题。而分配方法,不是根本问题,而是具体问题。 就是所谓按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分配,那也是劳动者的分配权的实现,那也正是劳动者分配者地位的体现。这一点,是普通逻辑的问题。 至于,怎么进行按劳分配,才是最好的呢? 这并不是按劳分配的定义问题,而是怎么进行按劳分配的问题!换句话说,这是这样的问题:什么叫好的按劳分配?什么叫比较好的按劳分配?什么叫不好的按劳分配? 而这一点,也是普通逻辑的问题。 按照普通逻辑,上述,都是容易理解的。 在现实中,无论社、资分配的都是企业收入。而劳资,所想要的无非就是钱多。 那么,好的按劳分配,就是能够让劳动者全体和每一个劳动者个人,能够得到最大收入的分配了。 那么,也应该相信劳动者们自身,有足够的明智去进行适当的分配的。 那么,何必突出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呢? 而不突出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就是否定它吗? 对按劳分配的内涵,要遵守普通逻辑去理解和表述。 对如何取得好的按劳分配,要从人性和现实性上去考虑。 人活着,是为了公平吗?是为了计量学的发展吗?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内心和行为,是肯定自私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天下嚷嚷,皆为利往。而马克思也说过,一切问题都是利益问题。 而利益,说白了,就是钱。也不是钱,而是钱的多! 所以,只要是劳动者成为了分配者,只要是劳动者从个人喜欢和现实性出发,去选择的分配,都属于按劳分配。 而至于,他们所选择的具体分配办法,是好是坏,那是另一个问题。
任何的具体的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去分配,都属于按劳动量分配。 但是这个按劳动量分配,同时也是劳动者的分配者地位问题啊。 另外,前面我也说过了,所谓按劳分配,并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根本上,它是劳动者在占有者利润之类的东西,例如剩余价值,例如社会的必要扣除,等。 换句话说,如果只说按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那并没有全面表达按劳分配的内涵。 而一旦全面表达按劳分配的内涵,又怎么能够去说按劳动量分配呢?那就必须找一个能够涵盖分配利润和分配消费品的东西,例如分配权。 精确的按劳动者各自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去分配个人消费品,当然是属于按劳分配。 但是,这属于按劳分配的一种,是理想的按劳分配,是按劳分配的极至。这是外延的按劳分配。 按普通逻辑,从外延上看,30度、40度、50度、100%的酒,都是酒。 再按普通逻辑,美酒和劣质酒,也都是属于酒。
从人的生活中来看,酒是一种消费品。 从化学来看,酒是一种分子物。 等等。 社会主义,是和资本主义对立统一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揭露。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说白了,就是论证资本家不劳而获了。 而这个不劳而获,有二个方面:不劳,获得。根本,并不是在于不劳,而就是在于获得。如果资产阶级只是不劳动,但是并不获得,那么,资本家也就不是资本家了,就是懒汉而已啊。根本,在于获得,在于劳动者的收入减少了。 而这个不劳而获,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无非就是说:劳动者对劳动产品有所有权!而分配权,是所有权的体现和保证。所有权要靠分配权来实现。
以上,也支持了按劳分配的定义:按照劳动者的利益或者意志进行的分配,由劳动者进行的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一样,都是一个整体的分配过程,都是对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进行分配。唯一的不同,在于谁是分配者。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它们作为分配方式,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它们的共性。 如此,也需要从分配权上来理解按劳分配。 其实从现实生活和逻辑上来看,不看谁是分配者,不考虑分配权属于谁,而去谈论分配方式,那是可笑的。
|